纵横双曲后拱型身法
纵横双曲后拱型身法(一)
纵横双曲后拱型身法的操作
⒈纵向操作:在双膝前曲、胯关节能松活的前提下,命门吸住肚脐向后拉,把腰椎前凹弯曲拉平;同时尾闾推会阴前收,并向上托起小腹,把骶尾后曲削平;以形成 臀敛、吸腹、腰松、横膈下移,由此导引出胸涵、背拔、肩沉的身势。
在躯干改变势态的同时,下颏微下移后收,玉枕处后鼓上提,使头颈正直、百会朝天,颈前弯削平,虚灵顶劲自然呈现。
如此操作,使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颈前曲、胸后曲、腰前曲、骶后曲)消除,改变成“趋直”或后拱状态。从感觉上,躯干形成了一张以腰脊命门处为弓背中点的 向后张满的纵弓,百会与尾闾都有前卷的感觉。
⒉横向操作:以大椎至脊中的垂直连线为中分线,向左右延展横抻到两肩胛末端,施横向开劲,并将其横开劲延伸到两尺骨头;同时以命门至尾闾的垂直连线为中分 线,向左右延展横抻至两胯侧端(髂脊处),施横向开劲,并将其横开劲延伸到两外踝。
在这肩、胯、尺、踝外开横抻的同时,两大臂、两大股(大腿)、两手掌、两脚掌向前收合,并施内裹劲,把横开劲收住。
如此操作,不仅把脊柱纵沟填平了,而且把四肢也牢牢地联结在了躯干上。从感觉上,脊柱真正成了一条向后凸起的脊梁,而四肢末端却向内卷收,似乎肩背和腰胯 张成了以脊柱中线为弓背中点的数张横弓,累迭在躯干上。
⒊合成操作:后拱身法的操作,不是先纵后横的依次进行,而是纵横同时进行。其方法是以命门处为动力原点,吸住肚脐向后撑拉,其“力波”逐渐向上下左右四方 幅射,使纵横弓同时张满,交错迭加融合而成。
后拱型身法对人体外形的改变
后拱型身法是以功态的竖直型脊柱为根本标志的。它改变了人体的自然S型生理脊柱。由此产生出了以下一些形态变化:
首先是消除了躯干后面的仰头、凹腰、突臀和前面的扬颏、挺胸、腆肚及侧面的张肩、缩胯等自然凹凸状态,使身躯平顺竖直,出现了“尾闾正中神贯顶”的功态形 体。
其次是改变了人体前实(胸、腹)后虚(腰背)的自然状态,而成为后实前虚的功境状态。
第三是改变了自然人那种上实(胸)下虚(腹)头重脚轻耗能散气的用力状态,而变为下实上虚、脚踏实地的沉稳涵养状态。
第四、如此身法正是前人所提各项身法要领的上身状态。诸如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涵胸拔背、松腰敛臀、开胯圆裆、涌泉深根等等,无一处不合规矩。
第五、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讲的多是脊柱的“趋直”和躯干的竖直,那又为什么说是后拱型呢?因为直立行走的自然人经过劳作和运动的改造,脊柱和躯干 都是前拱的,如腰椎前弯、胸挺肚腆,头仰撅臀等。当脊柱和躯干走向功态竖直时,从感觉上就是后拱了。若没有这种感觉上的后拱,就一定还是非功态的前拱,那 就不是太极拳的身法了。所以,后拱身法对于初习者讲实际是竖直状态下的一种后拱感觉。经过几年习练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后拱型。
以上节录自赵济夫著《杨式太极拳健身养生练习谈》逸文武术文化出版)
纵横双曲后拱型身法
后拱型身法的内功效应
其一是松开周身的法门。
从后拱身法操作中可知,命门处后撑引动整条脊柱产生出松沉直竖的功态效应,感觉身后至体侧骨开筋抻,气血充盈,饱满有力;而体前却虚空无物,无底无际,能 吸纳山河,能包容一切;觉得自己象刚出炉的面包,蓬松张满,活活泼泼,弹性具足。有了躯干的真松,才能有周身的放松,这是显而易见的真谛。这就是“腰脊松 周身松,腰脊不松周身紧”的道理。
12下一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