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原创 张迎忠论太极拳 张迎忠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拳的用劲也正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的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经练习方可得“太极劲”。 练太极拳应当先柔后刚,先圆后方,先外后内,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地进行练劲。既要练习“四两拨千斤”。又要练习浑身合下力千斤的劲力。 怎样练习刚发劲呢?除拳架上规定的刚发劲之式外,还要抽出单式练习发劲。抽单式练习要注意选择。要注意步形、手形以及上与下、左与右、正缠丝与倒缠丝、顺缠丝与逆缠丝等姿势兼练。如“护心拳与腰拦肘”,“金刚捣碓与七星捶左右掩手肱拳”,“左右黄龙三搅水”等式练习。 单式练习发劲前须明“以心行气,务令沉着”的拳理,发劲要有根源,动起脚根、主宰于腰。发劲有根源就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腹式呼吸,气沉丹田,使放劲时,有助于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使下盘稳固,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加大爆发力,使发劲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然后进行气的鼓荡练习。要刻刻注意,里边不动,外边不发,内动鼓荡要随着外形而先动的外形的旋转、缠丝、折叠,要与内动同步完成。动起于脚根,说明使内气先贯注到脚根,无根就无朋,就不能走化,更不能产生发劲。通过松腰落胯,开裆合裆,膝关节曲而不直,足底平安踏地,其劲似植地生根,足劲往下蹬,增强地面的反作用力。拳劲、掌劲、肩劲,肘劲等各种气头顺着圆切线向前冲击。 圆运动为太极拳独具之特点,柔化走圆弧刚发出方点,发劲时要刻刻求圆切线。要知发劲是从什么圆上的切线发出,还要注意内动的准备,外形折叠变劲之处,再考虑进击的位置等。现举几例说明: 一、掩手肱捶:掩手肱捶是练腰胯的平行转圆动作。发劲在两端切线。先从十字手开始,双手自上向下再向两侧向上缠绕一圈。同时提起右腿,落右脚震地时出左步,与上面双挽花同时完成掩手肱捶前式,左手立掌在前,右拳拳心向上,放在右腰间。此时右足后蹬用劲,劲由后踵逆行而上,至委中,再上行过意舍、魂门神堂,膏盲、魄户,至肩禺,再由肩禺下引入小海,分入手三里,下行合骨(二指)、中渚(四指)、腕骨(小指)以至四指之第三节。右足之劲用逆缠法,由下逆缠而上,至会阴,斜入意舍,直到肩禺,复用逆缠法至捶头,手背朝上,为合劲。腰胯向左旋转,当重心移到左腿一瞬间,两腿要相互扣合,裆要开合。右拳随着下肢腰胯旋转之圆切线向前冲击。左手缠腕抓握成拳,顺另一切线向后拉,使肘尖向后出击,形成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二、金刚捣碓:这是胸腹部位圆倒缠丝法,要在这个圆上求方点切出。承接高履折叠变为中,下履,身体微左转,重心随之前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腿同时蹬展。同时左手逆缠领先,右手顺缠随后、循立圆的下弧线经下向前撩出。两手手心皆朝前下方,眼看前方。身体继续左转,左脚尖外撇,在左手逆缠前撩的领带下,右腿顺势向前上半步,脚前掌虚点地;同时,右手随转亦向前顺缠撩出,手心朝前、指尖朝下;左手则随着转体向左上方逆缠伸展,手心朝左前下方,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右臂继续循立圆路线向上抬至齐胸,右手逐渐抓握成拳,拳心朝上;同时左手沿顺时针的上弧线顺缠,由左向右按落于右前臂内侧,手心朝下,两臂、两手与周身形成一股裹抱相合的内劲,眼看右拳。周身内外皆向下松沉,两手随之沉落于腹前;眼看前下方。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腿屈膝向上提起,同时,右拳逆缠,屈肘上抬,拳心朝下,左前臂顺缠下沉,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朝上,指尖朝右。右拳左掌上下相对,同时身体在两臂左下右上的牵动下,左侧向下沉坠,右侧向上悬提,由此形成一股匀称协调的上下对拉之力;眼看前下方。身体重心骤然下降,右脚在沉实向下的内劲催动下震踏落地(并非跺脚),右拳沉稳地向下一捣,拳背落入左手手心,同时气沉丹田,眼看两手。发劲可从圆切线上求之。周身一定要以动短、意远、劲长、力猛的爆发力放劲。 要明白上述道理,结合例子反复实践,再把单式发劲纳入拳架之中,久练就能刚柔相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