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太极拳视频教程 教你如何练习太极拳身法

太极拳视频教程 教你如何练习太极拳身法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6 13:10 编辑: 网络 查看:

  学习太极拳需要学习太极拳各个方面的知识,而对太极拳各个部分的学习又能够促进太极拳的学习,达到健身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边了解身法中后拱形身法对我们的影响,一边通过太极拳视频来学习太极拳吧。

  后拱型身法对人体外形的改变

  后拱型身法是以功态的竖直型脊柱为根本标志的。它改变了人体的自然S形生理脊柱,由此产生了以下一些形态变化。

  一是消除了躯干后面的仰头、凹腰、突臀和前面的扬颏、挺胸、腆肚及侧面的张肩、缩胯等自然凹凸状态,使身躯平顺竖直,出现了“尾闾正中神贯顶”的功态形体。

  二是改变了人体前实(胸腹)后虚(腰背)的自然状态,从而成为后实前虚的功境状态。

  第三是改变了自然人那种上实(胸)下虚(腹),头重脚轻耗能散气的用力状态,而变为下实上虚,脚踏实地的沉稳涵养状态。

  第四是如此身法正是前人所提各项身法要领的上身状态。诸如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开胯圆裆、涌泉深根等等,无一处不合规矩。

  第五点讲的是为什么后拱形身法能够达到使身体变直的效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身体前倾,最终导致脊椎以及背部都习惯性的前拱,因而如果想要达到竖直的效果就必须能够让身体后拱,所以后拱形身法才能帮助我们竖直身躯。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如果你在练习中不能感受到后拱的感觉,那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后拱型身法的内功效应

  其一是松开周身的法门

  从后拱身法操作中可知,命门处后撑引动整条脊柱产生出松沉直竖的功态效应,感觉身后至体侧骨开筋抻,气血充盈、饱满有力;而身前却虚空无物,无底无际,能吸纳山河,能包容一切。觉得自己像刚出炉的面包,蓬松饱满,活活泼泼,弹性十足。有了躯干的真松,才能有周身的放松。这是显而易见的真谛,这就是“腰脊松周身松,腰脊不松周身紧”的道理。

  其二是含神用意的法门

  我们共知,神不含则意不专,所以后拱身法强调下颏内收,玉枕上提,则头正项直、百会虚灵,眼神平下而易返观内视。神能内敛,意则能专。意注身内专于拳,则能得静、得安、得定。这是用意不用力的入门阶梯。

  其三是返璞归真的法门

  老子言“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后拱型身法完全是胎儿和婴儿身态的写照。祖国养生学,无论道、儒、佛、医各家莫不如此教导。

  其四是聚气养气的法门

  得婴儿之形态必得婴儿之纯净和纯真,可致人静心息虑,专于体内。后拱身法横膈下移,丹田充实,能使心气相守,总在下丹田和命门之间往复。故言,此是聚气、养气、壮气之最佳体态。

  其五是舒胸宽心的法门

  胸部的常态就是比较禁的,而如果在生活中不够注意的话,那么情况会更加恶化。生理上的胸紧会导致我们觉得呼吸不畅,整个身体也会觉得不是很舒服。而这又会带来心理上的胸紧,即心火旺盛,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生理上的胸紧,从而形成一恶性恶性循环。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身法可以帮助你扩展胸部空间,使得身体和心灵都能够感觉的宽松自如。

  其六是松腰的法门

  胸不松开,就派不上用场。什么腰为轴,腰为主宰完全是空话白说。如何松?前辈们讲了很多要领,提出松、沉、直、塌、撑、拉、膨、塞等等,其实就是尾闾收、命门撑,使前凹的腰曲填平。这一平,产生出一个常人不鲜知的效应,即胸区变成了“乏力区”,而盆区变成了“充力区”。乏力区想用力用不上,只能随着充力区的运动而运动。这就是盆区带动胸区的用腰机理。

  其七是内劲蓄发的法门

  太极拳运动总是有规律的一开一合,一蓄一发形成内气鼓荡。合时随吸气将内气由丹田和四梢吸聚命门,敛入脊骨(称为气贴脊背);开时随呼气又将内气发往四梢沉入丹田(称为气沉丹田)。入境的太极拳功,使内力输布周身,无处不到,称之为内劲的蓄发。

  其八是疏通脉气的法门

  后拱身法消除了脊柱的生理弯曲,将督脉上的三个卡口(尾闾关、脊中关和玉枕关)打通了,使任督(小周天)沟通。此身法使尾闾正中,百会虚灵,顶正裆圆,经脉的阴海(会阴)和阳海(百会)无阻无碍,大周天畅通。

  其九是拳势呼吸的法门

  后拱形身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太极拳的呼吸法,也会帮助我们更快的将自己的呼吸调整成为太极拳的呼吸法,因为它使得你必须从胸式呼吸变成腹式呼吸。呼吸时身体、精神与呼吸相互配合,达到共同进行的状态,就是拳势呼吸,而其中首先就要学会腹式呼吸。

  其十是良性按摩的法门

  后拱身法配合拳式呼吸和内气鼓荡及内劲蓄发,使脊柱有节律的伸缩张弛,横膈膜上下运动,使神经中枢和胸腹间内脏都能得到有序地按摩。尤其是腰脊命门处有节律的后拉前松,使两肾得到了非常难得的良性按摩。习太极拳几年,许许多多的脏腑疾病,神经疾病不翼而飞,这是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