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拳说老子(73)

拳说老子(73)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14 05:1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拳说老子(73)
李光昭

 

2012年7月20日第十三讲

 

    我给大家讲过,我们现在通过站桩有几个人已经进入到内功八法的学习,重要的在互相体会这个内里的内劲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虚接,也就是说什么?你看你来攥住我,你现在是外实,我还(没)做到虚,就变成了实接,实接以后就出现外也刚、内也刚,就是顶。非要做到虚接,但是内里的这个刚没有丢,“虚而不屈”,说它也虚了,这儿也虚了,全虚,没有实,被动挨打,丢了。如果这儿(外)虚,但是这儿(内)出来一个不屈,是实的,那么你摸到了这个,你现在摸不到我里边的那个不屈,虚出来一个不屈,柔当中出来一个刚毅,所以只有这样我们一接手,虚接,但是外虚、外柔,这都可以柔。但是内刚,这两个配合在一起,柔当中那个刚才用上了,但是这个刚老在里边,刚一出去由内就变成了外也刚,坏了,这才是刚柔两个东西合在了一起,这是我们要说的。
    所以老子在这儿告诉我们“虚而不屈”,就是告诉我们刚柔要相济,而且外柔内刚,这个刚老在柔当中包着。这就是咱们杨氏太极拳的大师杨澄浦,在他十要当中说了一句,“真假太极的区别”,重要的一个区别,接手,对方如同感觉到棉裹铁,摸着是棉花,但里面是铁,一软一硬,摸到的是棉花,你摸到的怎么都是软的,但是里面的这个软的里面的刚硬。如果不是棉裹铁,他就摸着了,或者是一个铁棍,或者是一个软棉花,只有这样那个刚在里面如棉裹铁,一个大铁疙瘩他摸着了,一根钢棍,或者一个软棉花、就是棉花,就全乱了,只有这样才行,那个刚在里是棉裹铁,太极拳就是绵里藏针的艺术。
    我们在拳的修为上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也如此,因为我们平时很少,或者说很不容易把两个对立的东西在我们的言语、在我们的为人处事上把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人一说话,那个针从棉里直接就扎人去了,那个话咄咄逼人,有人讲说我一讲话一针见血,他做不到绵里藏针,你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你这个话说的再好、再对,你把人家扎出血了、把人弄疼了,这时候人家感觉就是疼了,这样他就不知道你这个话对不对,他接受不了你这个话里面对的那个意了,在他感觉就是疼,你就是针。所以我们要做绵里藏针,棉要对人,要和蔼、要可亲,要让别人能够接受,要让别人能够跟你和,和才能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别人才能接受你,在接受、和的情况下,你才能够表达出你的那个真意来。
    所以说拳的修为,老子所言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我们要做到“虚而不屈”,要做到既柔又刚,要做到我们一定是以礼待人,以和为贵,但是我们决不是软弱可欺,不是任人宰割,因为我们在和里面,在我们的柔当中我们的那个刚毅,不可侵犯的内在之意一直在伴随同时存在着。所以说柔和刚这两个,一个是外显,一个是内藏。老子用“虚而不屈”在告诉我们,这两者之间内在的关系。
    同时,我们说老子所说“虚而不屈”,刚才我们说“虚者,静也”,老子在言这个虚、这个静,是虚静为比,但是静非不动,因为虚而不屈,不屈是什么?《太极拳论》上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随曲就伸”,屈是回,不屈就是伸。
    老子在这儿告诉我们,虽然它虚、静可是里边一直在想往外伸,不是静的一动不动,这个静,外静可内在动,他在不屈,老想往外伸,他处在这种静而不静状态。我们太极拳的无极桩功,从无极开始我们就要体会到心要静、形要静,但是内力的意气要动,我们的拳修告诉我们不能把我们变成一个木头桩子,我们是有生命的、一棵活的,我们不是一个静止的石头,我们是一颗种子,外是静的,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可是内里的生命内质没有一刻停止动,所以老子在这儿告诉我们虽静犹动,静中欲动,外静内动,因为它虚而不屈。只是我们现在动得微小,如同不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