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推手学习的三大要点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推手学习的三大要点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23 19:0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和式太极拳为拳架、推 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与技击相一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走架行功中的要求推 手中必须做到,如不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随、明三节六合、轻灵圆活等,推手是技击的实践,推 手的要领归纳如下。

  (1)以静制动,因人之势

  据《和氏老谱》记载:太极拳练架要求心静神凝、推 手时要沉着冷静,大脑清醒,身体保持虚灵状态,静观其变,以静待动,才能辨明对方的来势与意图。

  知已知彼,从容应对,对方来势凶猛,要避其锋芒,顺势引之。乘其虚,击其隙,不至于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而顾此失彼。

  (2)沾连粘随,差米填豆

  据《和氏老谱》记载:沾连粘随是太极拳必须掌握的方法。沾是手与手相沾。

  和式太极拳推手是接手接肘,彼此变 化中看手看肘。粘如胶漆之粘,使人已沾我之手不能使 其离去。

连是接角点不脱离,随是因人之势以为进退

  连是接角点不脱离。随是因人之势以为进退。沾连粘随的是轻、灵、活。它的功能 是问劲、听劲,因势 利导,我顺人背。

  差一料米填一颗豆是和式太极拳在教学时的口语,是指导推 手时掌握劲力大小、速度快慢的原则、是沾连粘随的方法。

  拳理曰: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在交手时只有我力我间在先才能“走”,能走则不顶丢,能“粘”住不使 敌脱离,粘如保能使 人背我顺?

  答曰:差一料米填一颗豆。

  在因人之势 以为进退时,给对方一点劲力,敷布于对方身上,使对方处于一股劲的控制之中,此劲不可大,大则易为人用;不可小,小则不能连随,此劲相对彼之劲恰“米与豆”之比。

  此劲力的要领能熟练掌握,运用恰当,是问劲、引劲、听劲之法。

  给彼劲若走化,必有阴阳虚实变化,我则趁势探寻对方重心,控制对方,使其被动挨打;给彼劲若无知觉 或硬 顶,我则因势而击之。

  差一粒米填一颗豆是“彼有力,也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在先”“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彼已动,已先至”等理论生动而形象的说法,通俗易懂,哲理深奥。

  (3)要啥给啥。吃啥还啥

  据《和氏老谱》记载:要啥给啥 ,吃啥 还啥 ,是和式太极拳在推 手较技时,用生活中的语言,形象化的说明推 手中舍已打人,化打合一的技法原理。

  要啥给啥,符合人刚我柔,以柔克刚技击原 则。在推 的,对方用刚猛之力击打或拿我身体的某部位,我把这部分给对方。

  “给”顺对方之势不顶抗,使对方作用到我身上的力一瞬间化于无形,即击到何处何处空,无处受力。

  给是从人,给不是单纯的给,如果要了就给,那就成任人摆 布任人击打状态,那么太极拳就不成为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四两 拨千斤的拳术了。

  “给”是为了“要”,从人是为了由已。在给的过程中,我形成一个不受力的瞬间,彼这劲力势必落空,能把这一稍纵即逝,那就达到了由已的目的。

  能由已,即得机得势,不加思索,只需按照拳架走圆 行弧,可迅速改变对方力的方向,使 对方之力与我的旋转之圆 形成一个夹角成正比。

  使夹角变小的关键有二

  一是轻,轻则听劲准确,轻则灵,稍有力至我则自如旋转,使 彼力与我身受力点形成最小夹角,用切线化解来力或使 我与彼劲接触点处于化力打力的最佳位置。

  二是接人彼劲之后行圆要小,圆越小,受力点就少,反击速度越快,这是太极拳的后发先至技巧,即吃啥还啥。

  正如拳论曰:“自己安排的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

  又曰:“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 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能熟练掌握这些技法,走化就很省力,就可以达到以顺避逆,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之妙看似神奇。

  其实符合力学原理,功夫扎实,内劲充沛是以柔克刚的必备因素。

  内劲充足,在“给 ”的瞬间能保持自己重心稳定,周身顺遂,随其势 曲而旋化蓄劲,引其过与不及阴阳未分的瞬间而击之。

  拳论曰:“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上是能上去击打。

  化力借力是方法,乘隙击打是目的,打法较借法更重要,也较借法难度更不协调,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技击效果。

  如果拳架不规矩,功夫不足,即使 可以“给”,但给的同时自己方寸已乱,又如何把握时机,从容应变,实现借力打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