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陈式太极拳 练陈式太极技击的三大误区

陈式太极拳 练陈式太极技击的三大误区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24 10:4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一、力的误区

  任何拳术在实战中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因此,完全不用力也能技击的拳术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陈式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以及“四两拨千斤”等,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陈式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是个换力过程。

  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则非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通过许多年的松柔不用力练习之后,练就的一种刚中寓柔(也即刚柔相济)之力。

  陈氏十七世掌门人陈发科及陈照奎父子都有力举二百斤的臂力,可见陈式太极拳前辈是很注重增强力量的,力在陈式太极拳中是不能轻视的。

  恩师马虹曾言:“有力量就等于有了本钱,力量越大,本钱越足。”有了本钱,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本钱,技巧也是空的。

没有力量就如将军手中无兵,纵有孔明之能

  没有力量就如将军手中无兵,纵有孔明之能,也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力量,在实战时就无法如意发挥,甚至反被对方所制。

  过去陈式太极拳是用来技击的,不是用来健身的,因此不适合年龄偏大者学习。如今人们练陈式太极拳的目的与过去大不相同,虽知道陈式太极拳讲究刚柔,但却只知道柔不用力,不知道刚要用力和用多大力,所以目前陈式太极拳在广泛普及中过多地注重“柔”,而忽视了“刚”。

  要想成为真正的陈式太极拳高手(能实战技击的),首先必须明白刚柔的真正内含,只有达到了刚柔相济,方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陈式太极拳技击高手,而不是理论高陈式太极拳中“刚”体现的就是“力”,虽讲究不以僵力、蛮力、犟力体现,但必须以强大的力量为基础,才可能去论巧力、内力。以柔克刚的“柔”也必须是刚柔相济的柔。

  所谓的“外家拳”虽体现的是以刚为主,但(得其真传者)也从未离开过柔,也讲究刚柔相济,只不过从开始就将“刚”摆在首位,与陈式太极拳恰好相反,但最终还是争取达到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柔相济的目的:

  二、慢的误区

  没有哪一种拳术在实战中能以慢取胜的,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那为什么陈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追求慢呢?和“力”一样,在初学阶段是为了换劲的需要和追求理法、技法的熟练、规矩(即守规矩阶段),力求达到动作协调,劲力顺畅,内力充足.技法熟练灵活。

  因此陈式太极拳所要求的慢仅仅体现在学拳的熟悉和提高阶段上,当具备了以上条件后,就必须追求速度,由慢转快,每个式子都要越快越好、陈式太极拳要求的“以静制动”也是一种避其锋芒的应战技巧,“静”是等待最好的时机,“动”则是快速反击,慢了则错过良机:“静”最终要过渡到快速的“动”。“后发先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都说明了“快”的重要性。

  陈氏太极十四世陈长兴所著的《用武要言》是陈式太极拳技击的高层次理论。“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从这些话中也可看出没有速度、不讲究“快”的陈式太极拳是不可能用于技击的。

  三、拳架及推手的误区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是对练拳过程的概括。拳架开展则大方好看,紧凑则不中看。拳谚云:“好看不中用,中用不好看”,道出了开展与紧凑的真正含义。参加套路比赛者,要想得奖牌,拳必须打得舒展大方。因此很多大型的套路比赛往往限制了拳架朝实用性发展,误导练习者舍本求末;

  推手是检验拳架的“试金石”,在拳架和技击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现在有的人误把推手当成太极散手,这是天大的笑话,他们不知“推手”离陈式太极拳散手技击阶段还相距“十万八千里”(当然这是比喻,有点夸张)。

  在掌握了推手八法之后,技法应在推手中充分体现,否则就只能启下而不能承上,这也是许多人在推手比赛中比力气顶牛的根本原因。如果将技法充分体现于推手中,谁还敢去比力气、顶牛呢?

  现在,许多拳师传授推手越来越简单化,只局限于基本八法之内,被无形之圈束缚而不知,仍自以为是,使后学者茫然不得其法。这里可明确一点,套路和推手水平较高之人,不一定实战技击水平较高;而实战技击水平较高之人,也可能拳架及推手水平较高。

  有人说陈式太极拳是“豆腐架子”、“好看不中用”,所有陈式太极拳名家、拳师们都不承认,这是自然的。但许多名家拳师们却又热衷于推广以“豆腐架子”为主的套路或简化拳种,不是“豆腐架子”又是什么呢!

  而拳击是以实战为主要目的进行推广的,即使没有中国武术那么丰富全面的内容,但又有谁会说是“豆腐架子”呢!

  推广简化套路是给陈式太极拳脸上抹黑,这不是前进发展,而是倒退(逐渐失其真意)。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在取名上要有区别:注重技击的命名为“拳”;注重健身的简化套路应命名为“操”或“功”,才不辱陈式太极拳之英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