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娟
2014年12月3日,对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有禄来说,是一个最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其扩展项目名录中,和式太极拳终于名列其中,和有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这是继由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和式太极拳》出版后,国家对和式太极拳固有价值的再次肯定,也意味着和式太极拳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一喜讯,为即将过去的2014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在和有禄的心里,2014年,也是和式太极拳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这一年,第五届和式太极拳交流大赛成功举办;
这一年,和式太极拳走进了校园,焦作市中小学校多名体育教师接受了培训;
这一年,和有禄走出国门,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市对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了培训;
这一年,各地和式太极拳发展如火如荼,对拳师需求量猛增。为此,占地20亩的和文化基地项目开始紧张施工,届时将成为和式太极拳人才培训基地;
……
和式太极拳发展的春天真正到来了!
枝繁叶茂,桃李满园。这是几代和式太极人期盼的盛景,也是对祖先的告慰。
一个半世纪的传承发展
——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开启“和”时代
和式太极拳始自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和兆元(1810-1890),距今已160余年。
和兆元,字育庵,自幼秉承家学,习文学医。15岁时,在姐夫李棠阶的劝导下,和兆元开始学习武艺。李棠阶是晚清时期的进士,曾经官拜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当时社会动荡,风雨飘摇,清王朝处于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李棠阶教导和兆元习文学武,报效国家。1825年冬天,和兆元拜在邻里陈清平门下习武。1836年,和兆元26岁。这一年,他随李棠阶来到北京,在李棠阶的影响下,以易理、理学和中医理论对原习练拳术进行充实革新,形成了走架轻灵圆活、柔顺自然的拳法风格。由于该拳法突出理论指导,强调体用一致、技理相合,故被称为“带理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丰富完善拳架、拳法理论、文化内涵以及习练方法,且自成体系,世代传承,后人称之为和式太极拳。和兆元后返回家乡赵堡镇,传拳授艺,使这套太极拳在赵堡镇广为流传。和兆元还著有《太极拳谱》《太极拳要论》等著作流传于世。
1928年,当时政府大力提倡国术,和兆元长孙和庆喜深受鼓舞,为弘扬祖传绝技,开始收徒授艺。他因人施教,教出了和学信、和学敏、郑伯英、郑悟清、刘世英、郝玉朝、柴玉柱、郭云等一批技理兼优的门徒。
至今,和式太极拳已传至七代。
和式太极拳理论主要有和兆元的《太极拳要论》《九要论》《太极拳体用总歌》等,和敬芝的《高手武技论》《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比手》《葛手十六要》《较手三十六病》,和庆喜的《耍拳论》《耍拳解》《习拳歌》等。拳术套路有传统七十二式、精要十八式。和式太极拳架有“合、顺、中、平、轻、柔、圆、活”八个方面特点,走架轻灵圆活、柔顺自然,以阴阳变化之法,形成千变万化的技法,达到滑如鱼、粘如胶、软如棉、硬如钢的技击特色。其理论特色除了理技相合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耍拳”理论。这一理念要求走架时,招式自然圆活,神意活泼,呼吸顺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几十载的艰辛求索
——和式太极拳传承人和有禄迎来“和”之春
1963年,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和有禄出生于温县赵堡镇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和士英是有名的中医,也是当地太极拳名师,每天一有空就教孩子们练拳,严谨苛刻。在习练金鸡独立这个式子时,和有禄总是掌握不了要领,反复练了好几百次,腿疼得直掉眼泪,父亲看着招式到位才满意地点头。和氏门中有一种独特的训练方法,叫作“百日功”,即一天练架100遍,练100天,一天也不得间断。拳架练习到一定程度后,父亲指导和有禄练“百日功”。开始时还能够坚持,到了50多天时,和有禄真有点坚持不了,但父亲始终在一旁耐心讲解,陪他度过了看似枯燥的习拳关键期。得父真传,和有禄套路、器械皆渐至上乘。
在父亲身边,和有禄拳理拳法与中医理论皆修。1983年,他应征入伍,被分配到一所部队医院,此时他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医学理论。加之日常和有禄又关注儒家文化,更加深了他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对和式太极拳守中用中的奥妙更有体悟。
2
1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