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最注重的就是步法的练习,所有武术离开了步法就无法进行对敌了,在练习太极拳的当中,一定要注重步法的练习,因为身法起初要有些整合,要不然连起来会感觉脚上没有劲,身体还会站不稳,这样是不能与人交手的。
练习太极拳最主要的就是要从基础练起,在那练好基础后还要专门修炼步法。当然,在套路中练习也是可以的,最好还是多练习步法。
初学太极拳的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注意步法,太极拳的步法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些初学者很粗心,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教的做,从来不去用心研究拳式结构,上动和下动的关系如何,步法该怎么做才是正确,上下动衔接的拳式结构和一个单动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
现在很少有人去研究太极拳的步法,一是失传的原因是许多的练拳人不知道步法的练法,二是一部分人只是在哪傻练,看不懂步法!他们只想着自己站的多稳,怎样使套路好看,优美,推手时怎样支撑八面,他们认为散手技击,器械技击跟推手一样,左右画画圏就行!其实太极拳远非那样简单。太极拳的拳式结构是以阴动和阳动的阴阳动组成的,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互相依存,相互转化,“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太极拳的步法与人类走路一致,也是符合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
在传统武术当中说讲的不但但是步法和招式,从正真意义上的步法是建立一定的功夫技巧上的,步法练习不是老师教你的脚的摆法,根不是迈步的方法。太极拳的动作轻灵自然,迈的步子犹如定步只要能练到拳脚能随着步法的走动来发劲。这就说明你的拳练到家了。
脚下的步法,上下相随,和谐规范,虚实变化自如。脚的虚实变化,没有显现的形态,似乎不被人注意。有的人走路很自然,但练拳时就见不到自然的步法了,迈出左脚便弓步,虚实重心的变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步幅开得大,不和谐,不灵活。究其原因,是忘记了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有悖于自然规律。太极拳的所有拳势动作都是被动行功。太极拳手、眼、身、步四法四功中,脚是其中很重要的功法。太极拳的特性之一是“举动轻灵”,吴式太极拳的步法就是很轻灵的。实脚松到了顶,虚脚自然上步或后退,循套路路线行功,自然和谐,看不到刻板动作。太极拳行功有个要求,胯以上肩以下的躯干部位空松,似一个空杯,或是一只灯笼。陈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素有“牌位先生”的雅号。假如他行拳推手前仰后合主动妄动,大家也不会送此尊号了。
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之外,还有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套路等。作为武术内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攻击和防守。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2、从太极拳的创造来说,它不仅吸收了多数武术拳法的精髓,他还吸收了古代导引、呼吸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3、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4、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虽然气功与太极拳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1、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2、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3、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总之,气功与太极拳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