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八法秘诀吴公藻着一九八一年版吴家太极拳转录
百年太极,杨氏老谱及各家各派的太极拳理论推介中,均将“太极八法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列入首版头条或重要版面。在《吴家太极拳》专刊中称八法为《八法秘诀》,可见吴家对太极八法的重视。
秘诀--吴公藻着一九八一年版《吴家太极拳》转录
2007/07/06 22:26
太极拳八法秘诀
棚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时力。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
按劲义何解。运用似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人。
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你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千斤方可平。若问理何在。斡捍之作用。
列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
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沈沦。
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
连环势莫挡。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
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
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太极八法秘诀初探
原文网址:
百年太极,杨氏老谱及各家各派的太极拳理论推介中,均将“太极八法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列入首版头条或重要版面。在《吴家太极拳》专刊中称八法为《八法秘诀》,可见吴家对太极八法的重视。
太极八法每一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挤劲……这个说法延用至今。此“劲”非劲力之劲,“是精气之内壮也”。练家如果以“劲”实实在在用于“外操”,便不是“精气之内壮”,外力不是太极拳修为的大成。京城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大师说,在运用太极八法时,掤里有捋、挤、按、採、挒、肘、靠,挤里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太极拳内功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综合功夫。太极八法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招术,请同道辨别明理。
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大多都习练杨氏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太极基本功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称谓为太极八法。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
八法秘诀
掤劲义何解 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 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 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 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 莫为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 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 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 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 跃然击铿锵
按劲义何解 运用如水行 柔中寓刚强 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膨满 逢窪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 有孔无不入
採劲义何解 如权之引衡 任尔力巨细 权后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 千斤亦可平 若问理何在 杠杆之作用
挒劲义何解 旋转若飞轮 投物于其上 脱然掷丈寻
君不见漩涡 卷浪若螺纹 落叶堕其上 倏尔便沉沦
肘劲义何解 方法有五行 阴阳分上下 虚实须辨清
连环势莫当 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后 运用始无穷
靠劲义何解 其法分肩背 斜飞势用肩 肩中还有背
一旦得机势 轰然如捣碓 仔细维重心 失中徒无功
根据我多年修炼传统太极拳对太极八法行功的体验,初探,现介绍如下:
一、掤
掤劲义何解 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飘浮亦不难
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初学者用力练太极拳,有的资深练家也不大相信李亦畲先贤“用意,不用劲”的教诲,向提倡用意者叫板,说:“你用意打我一次。”或者撰文立说,提到:“不用劲打不出人去。”
从“飘浮”拳理讲,如果一方以掤打过来,手上不挂力,松空手掌,对方以力接,瞬间接手方脚下飘浮似上了船,船左右上下摆动,脚下重心丢失没有了根基。通常说,“拨根”,拨对方的根,使对方失去重心,这是二人较技太极松空高手的揉手艺术展现。掤法中阐述的“飘浮亦不难”,就是这个意思。
揉手者的身形手势十分重要,什么身形决定在揉手中的地位。你周身松空,是一个松体,在双人揉手中当然占据胜方的地位。反之,你周身松功不佳,身上挂力,是一个有力的劲力体当然要居第二位。
在《八法秘诀》的“掤”法所说的拳理无可争辩的是太极拳妙法,绝招。顶头悬,弹簧力都是准确的真理性拳法。唯有“先实丹田气”,我们要研讨研讨。
杨氏拳诀,无疑都是经过博击场上实践过的真理性拳法。“先实丹田气”杨氏运用也是正确的,可惜我们“门外人”未得真传,不知如何去“先实丹田气”。我从学的几位老拳家是不提倡“气沉丹田”的,丹田气和气沉丹田是不是一种呼吸法,手中没有资料。京城太极拳家吴图南、杨禹廷两位大师都不提倡气沉丹田。有一位少林寺“德”字辈高僧,亲口对我说过,丹田练气不存气,也不提倡气沉丹田,恐闹出病患。
在二人较技中,掤劲也不是技击中的打法,或称不是唯一的打法。我初学太权拳时,有几位老师在讲到掤法时,都以教学为主,不提倡将掤作为技击的首要。以“太极八法”训练学子,应该认为是上乘的教学法。太极拳的虚实可以解义为阴阳,请温习陈微明先生记录杨澄甫口述的虚实。“八虚实,太极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这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以上虚实定义,是澄甫大师的绝学立论。同道应细心揣磨,潜心体验。
以上太极八法秘诀简单注释,非用功之久不能融会贯通焉。限于对传统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有不全面处,请同道补遗。
关于劲的说法,在文中延用传统和习惯说法,八法为掤劲、捋劲、挤劲、按劲、採劲、挒劲、肘劲、靠劲等四正四隅八种劲。我认为此劲的说法是太极拳术语,不是说八种劲。对劲的说法,在以后的篇章中有专题论述。
> 本站内容系网友提交或本网编辑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初学太极拳须知吴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