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者,心也,神也,意也。《悟真篇》讲: “心猿方寸机,三千功夫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由此可见,心猿可以支配、统帅龙虎之气。猿呜指心意灵动、活跃,使得生命之气息激荡流布。
如何实现“虎吼猿鸣”之功夫境界呢?静极生动。这个静,并不是指形体动作不动,而是精神状态的宁静,神的虚明空寂;这个动,并不是指形体动作、招法姿势,而是“神包气中,气包神外”时内气敷布,通达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直达泥丸并循周天而行时的生生不已之动。杨式太饭拳老六路修混元气,但却依然取得通周天及经络的效用。其内存在“虎吼猿鸣”,正如《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所说:“当太极静而生动时,阳产于西南之坤,此时,腹中如烈风之吼,如震雷之气,即复卦天根现也。”
“虎吼猿鸣”是静极生动、内气腾然景象的比附。而“泉清河静”则是“静中触动动犹静”之功夫状态的描述。“泉”指人的生命之泉水,人体重的70%由水组成,人只要一缺水,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太乙北极真经》上说:“水乃有母。”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泉。这句话总的意思就是,通过太极拳的修,人体生命之泉源源不断、无休无止地滋生。
那么,生命之泉是什么呢?泛指津、唾、血、汗、涕、精等人体之水。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得清楚:“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
陈撄宁在诠释《黄庭》其文时说:“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上能至水顶者,何也?地下之水气循土脉透‘玉液金丹’。”
进行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锻炼,体内就会出现这些“玉液金丹”,此为阴中之精华也;阴之精华还体现在气血在体内流行不滞,这是生命力旺盛的证相。经常锻炼阴精,生命之泉就会净寂、清澈、透明、中和,正如《周易参同契发微》中所说:“当其寂然不动,万虑俱泯之时,河海静默,山岳藏烟,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八脉归源,呼吸俱无,既深入窈冥之中……”所以太极动而生静,静则虚灵,虚灵则神明,神明则无为,无为则流行,流行则生生不已,智慧无碍,生机无限。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翻江播海”说的是内外之气混元一体的状态,什么状态?“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个“母”就是自身已成一团混元气,这团混元气周流不息,回荡不已,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开合相寓,有升有降;出入自如,聚散天成;不在体内,不在体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以有随意变化,孕育出阴阳来。
自身如何才能成为一团混元气呢?行拳走架意为先,得意忘形混天地。混是混合在一起的意思。两种事物混而为一为混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为修混元状态提供了途径,如“茫点”虽然用肉眼遍寻空中而不见,但却空而不空,有功夫者“心为领,意为帅,气为纛”次第而出,刹那间凝聚,这种神意统帅内外之气凝聚于眼前某一空旷之处的目标点,就是混而为一之具体方法现。
翻江播海,是人体内外已成为虚空混元气的特殊景像。此时,动也是静,静也是动,动静一如,阴阳互孕,出神入化,隐显自在;动静之机,松散氤氲,宛如江水翻腾,海水激荡,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派气机流行、内外一如的风光。
尽性立命是修太极拳的终极目的和根本归宿,是太极之象的智慧根源。太极拳来源于中华道统文化,必然回归于道统文化。不管太极如何变化,都不会脱离这个圆。牟宗三认为,道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命体现(心灵表现之方向),因此,在中华道统文化的经典中,必然对这个根源有过深刻表述。
《周易.说卦传》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是追究、深研、体悟天地间万事外有之规律,尽性是完善自我,修真养性,使人性与天道相契。穷理是知其理,悟其真;尽性是行其德,传其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实现“天人合一”。此时,“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我命由己而不由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太极之象,尽性立命。性乃人之本性、本真、本来之心,神意之元体;命乃人生的命运、使命、生命之形体,神意之运用。性命相依相助,正如桓谭在《新论.形神》中所说的:“形与神犹如薪与火之关系,神居体,犹火之燃烛矣。”本性是天性,是人生方向,属阴;命是构成人体的皮肉筋脉骨、四肢百骸等生命物质,属阳。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真正的太极拳修者来说,如果心不清,性不明,则不过一介武夫而已;如果生命之体不修,则如《乐育堂语录》所云“此命之不存,性之焉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把太极拳架、太极术(内功心法)、太极道(心性修为)融为一体去修。这样,才是真正的性命双修,才是真正的复归太极。这个“尽性立命”的太极之象,乃真正的大境界、大智慧、大自在,是由太极而超凡人圣的形象表述。
《秘授歌》的真意所在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呜,泉清水净。翻江播海,尽性立命”。这几句太极真言说的是八种功夫境界,也就是说,通过太极拳的修,我们应印证这八种功夫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