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
太极拳原名“十三势”。以势命拳,在中华武术中极为罕见,足见“势”在太极拳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和理解势与劲之内涵,熟练掌握势法与劲法之运用,是修炼太极拳技击真功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势”? 在现时教拳的各位老师中解释各异,有将“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解释为十三种方法的;也有理解为十三种劲势的;也有将此作为十三种动作来教的。我认为各种说法均有其道理及存在的可行性,但要按太极的原理来探讨及认识,或是将习练太极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对“势”的正确理解是及其重要的。
对初学者的教学以十三种手法(含步法)来讲解教授,可以使其较快的对太极拳中的动作含义有所认识,以便使其在打拳的过程中容易集中注意力,做到以意领气,避免练拳的整个过程无意识。但在适当的阶段应当要有上一个层次的解释。
我认为将“十三势”作为推手时的“十三个动作”来教是大忌,这是对太极的拳理不甚知之的一种理解,也许能使初学者在练习一个阶段后感到进步很快,但极容易使其脱离太极的拳理,形成一个一个断劲的强行动作。其结果是只能一直在习练太极的门口徘徊,只学到一种貌似太极的运动。
我认为应将“十三势” 理解为十三种劲势,即每——势都包含“手眼身法步”相互协调的整体劲势。拳谱上说,“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又说“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可见身法是十三势的重要内容,不能光将其理解成为手法.与步法,更不是一个一个的单独动作。事实上太极拳靠势法赢人,而每一势都离不开特有的身法,所以前辈们既有“用势法打人”,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说。身法到位,就是“意”在遇到对方的劲力时的瞬间,通过整体的协调形成“引进落空合即出”,这是赢人的关键。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势者,盛力权也。自古以来,兵家拳家无不重势。兵书上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足见势之威力。怎样造势和用势,是体现交战双方智慧的根本所在。拳家同样是这样。太极拳是智者的拳术,以势命拳本身可见其智者之一斑。拳谱上说,“凡人自有生以来,三周未过,即能侧正、俯仰、高低、伸屈、平踏乱、进退蹬踢,此俱势出。”由此可见.势,是指某种物体的动态过程。太极十三势,就是表现手眼身法步等“手足官骸”以某种方法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方法,就是势法。因此,太极•十三势又可视为十三种势法。任何拳术之势,均为制人手段。故老拳谱—卜说,“势者,因制而制权也”。
但太极拳的势和劲是不同的。虽然我称其为“十三种劲势”,因为在用势的过程中未必或并不都表现劲。太极拳的劲与其它内家拳一样,是专指由神意控制与呼吸、动作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内在劲力。这种劲力是随着势最后发出的,故而常常以势命劲。也可以说“势”是控制局面,以静止动,得以先机的关键。而“劲”是“势”得机时内劲灌入的爆发。
总结:通过上文的的详细解说,相信大家对如何练习吴式太极拳内劲有所了解了,内劲的练习是吴式太极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对吴式太极拳内劲练习还不太明白的,一定要仔细阅读上文,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