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为什么练习太极推手

为什么练习太极推手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3 18:3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太极拳经》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太极拳就是一种轴心运动。所以《行功心解》上说“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就是气如车轮则左重的向左转动,右重的向右转动,是当然之理容易明了,不过要练得烂熟能得心应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拳经又说:“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前三句皆是引劲落空之意,就是说他仰攻我,我引得更高,他俯攻我,我引得更深,他直迸我引得他更长。总之顺他的来势引向空处,不抵抗不截击。第四句说明退不得,彼进我退便是自促,无论练架子或推手,都忌直进直退。《行功心解》说,进退须有转换便是说明不能直进直退。例如搂膝锄步的进必须附带左顾右盼的姿势,倒撵猴的退也是一样要向左右转换,便是以退为进,不是真退,真退就是败了,所以古人拳语曰:“有进,进也。”(纪效新书)上也说:“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就是形容太极拳之轻灵,绝对不许对方借力的意思,是推手最重要的理论根据。“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是推手极烂熟后的境界。推手的作用重要部份,在锻炼触觉术语谓之听劲,就是利用于指罗纹,探听对方的动作的意向和劲路,而我处处意在敌先,使对方来不及防备。“神以知来,智以藏”。神就是利用手上的神经,探知对方的来势,再凭我的智慧隐藏我的攻势,这样便到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单重则随,双重则滞",这两句是练习推手最重要的,最应注意的,必须时刻用实际行动去体验它,若不认识这个理论,根本谈不上会太极拳。所以太极拳论上说过,“无便有缺陷处,无便有凹凸处”,因有缺陷凹凸便不能圆,不圆就双重了,圆轮着地哪有两个重点,若有两个便行动不了。有人解释双重说:两脚同时着地,两手同进打出是双重,一脚一手是单重。这是极端错误的解释,我们要知道单重双重不在形式而在内容,太极拳是轴心运动,找到了轴心所在则触处成圆,处处单重找不着重心,则触途成滞,处处双重岂但两手两脚,就是一个指头也免不了双重“精练已极,极小一圆皆有轴心”。由轴心发出来的圆,便无缺陷处,无凹凸处,哪得有双重。

“粘即走,走即粘”。太极是画圆的中心点,向外半弧为阳,向内半弧为阴,阳的作用为粘为攻,阴的作用为走为守,粘又是走的必备,走又是粘的必备,所以下面紧接着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所谓阴阳粘走,刚柔粘连等等都是攻守两个动作的代名词,攻里有守,守里有攻,所以谓之相济,认识这个便等于懂劲,在懂劲的基础上做功夫,才能做到愈练愈精。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太极推手在随机运化本身不可有丝毫安排等待的心思,这就谓之舍己从人,也就是说要在本身确实做到圆活轻灵的地步才可以随人粘走,毫无障碍,但是有许多人误认舍己四字,以为是从对方研究来势早安排一个如你来如何应的心思,这就是舍近求远了。《行功心解》说:“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发劲须在推手时专功练习,才能沉着松静,又必须在沉着松静的两个条件下发出去的才是内劲,不是拙力,专注一方四字看去似简单,实际这里面包含时间、地位、方向三个要素,有一个不适合便不是沉着松静的内劲,也发不干脆。因此必须在推手时一方准备接受发劲,不走不化,一方专心按规律发出去,练习既熟,方能一触即发,发无不中。

《打手歌》说:“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掤捋挤按是曲中求直的四个动作,这四个动作包含了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九个动作,说掤捋挤按须认真,就等于说十三势须认真。 《十三势歌》第一句“十三总势莫轻视”,就是要势势认真,能主宰于腰,上下自然相随,能相随,即能消灭对方的攻势,因此说人难进。《十三势歌》第二句“命意源头在腰隙”,也就是这个意思。“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随对方来势引向空处,引到和我的出击条件相合时,便速行出击。这引字有两种意义,一是因势利导使其落空,一是故露破绽,引他冒进。“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所谓虚笼诈诱就是引进落空,这转字就是出击。此中前辈说,推手只在不丢不顶中讨生活,不丢是不脱离对方的手,不顶是不抵抗对方的手,这中间包含沾连粘随四种动作。粘连是属于不丢的,粘随是属于不顶的,就是说对方进我用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