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李经梧太极内功的理论基础王大勇

李经梧太极内功的理论基础王大勇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19 21:03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李经梧太极内功的理论基础 王大勇 (2009-07-20 10:54:22)

标签: 李经梧太极内功 的理论基础 王大勇 杂谈 分类: 陈氏太极拳训练

 一代太极拳宗师李经梧先生创编并传授的《太极内功》同其另一力作《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太极拳学财富。他的太极内功,以其独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而在武术、气功、医疗保健界独树一帜。我们在学练过程中进行得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和切身体悟,受益匪浅。今付诸文字,以期与友好同道共同研讨。


上篇 李经梧太极内功的理论基础


  李先师的太极内功(以下简称内功),是集武、医、道于一体的上乘气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创编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公诸于1960年。因为受到社会氛围的限制,而没有机会深入阐发其理论根源,只能是就练法讲练法。这对于后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即使练了多年内功的人也不知内功所从何来,其指导理论是什么。因此,不免在锻炼中产生一定的模糊认识。加之一些过“左”人士的谬批和个别人所进行的神秘化解释,就更使初学者对于内功修为如雾里看花,难见其真本面目。这对于内功训练水平的提高,功力的增强,进而推动太极拳技向上层攀升,是个很大的障碍。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她与本民族的哲学、文学、艺术、兵法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依存关系。就太极拳的总体来说,它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是华夏民族传统的大系统论哲学观。而就太极拳的重要内核--内功来说,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元气论”;二是中华医学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三是中华养生学和道家修炼学。

一、    中华古典唯物主义的“元气论”是内功的哲学基础


  李经梧先生,生前在讲述太极内功时,反复强调过:“我所说练就的‘气’,古代典籍中写作‘ ’,即指先天之气、元气或称真气,而不同于后天之气(即呼吸往来于口鼻的空气)。”“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这一学说是我国战国中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宋 、尹文创立的(以下称宋、尹)。它是一种在先秦哲学史上有着承先启后作用的哲学观。是由唯物主义的老子到唯物主义的荀子、韩非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环节。在春秋、战国时代,讨论天地万物构成的哲学家很多,既有唯物学派,又有唯心学派。在唯物学派中,有的哲学家认为“水、火、木、金、土”等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有的则用阴、阳两仪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生成变化;还有的认为只有“水”才是万物的根源。宋、尹则提出了“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的学说。他们的理论把哲学上最根本性的问题,即物质世界的本源问题,由“原素论”(即五行说)发展到了“元气论”的高度。这一学说较之“五行说”更有利于解释宇宙万物的物质性及其统一性。所以,被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所继承。

    宋、尹的学说是在继承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老子已经有了“道”即是气的思想,但是对于“道”和“气”的关系还没有讲得十分明确。宋、尹则明确认为“道”就是“气”。他们把“天”看成“自然”(古文中自然二字与现代不同,是原来就这样的意思)),而把“气”看成比“天”更根本的,构成“天”的原始物质。他们在《内业》篇中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也是气,它是气的精粹、精致的部分。又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就是说“精”也是气,“形”也是气(即形气),两者配合得好就产生人。那么,“元气论”的内容,用今天的话来表述就是: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当然人也不能例外);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变化的根源。

  中华道家养生学和中医学是最早把“元气论”作为研究人类自身的指导理论,并给予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使用当时最先进的哲学理论指导当时科技发展的典型范例。即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手段,指导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既研究了人的潜能,又研究了人的健康长寿之道,亦即老子所说的“长生久视之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观出发,用“气”范畴阐述了天地自然和人的生命运动变化规律。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同时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生命的基本物质尚有血、津液、精等,但它们又都是由“气”所化生出来的,即医学名著《类经·脏象类》所谓“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 ,这就是我们今天进行内功训练的基本理论依据。那么,太极内功练的是什么?就是锻炼人体之气,更进一步说,就是锻炼人体内部的真元之气,亦即儒家所说的浩然正气,即练气功。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起人是由“气”构成的这个概念,还错把口鼻呼吸的自然界的空气当成内功要练就的“气”,就谬以千里了。因此说,中华古典唯物主义的“元气论”,是太极内功的哲学基础。

二、中华医学对“元气论”的拓展成果是内功训练的实际指导理论


  拳谚说:医武同源。这是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理论基础。就武术的发生发展来说,在时间上,在其形态的成熟度上都大大晚于中医。尤其是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术,它们的发端要比中医学晚上几千年。因此,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之成为武术,乃至内功训练的指导和途径,其因果关系再明显不过了。中医是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生老病死等课题进行研究的学科;而武术则是人类研究防身、健身、搏击、抗御外力侵害技能的学科。它们研究的客体都是人类自身。因之,这两个学科(古代称为“术”),就不能不发生必然的联系。而作为武术一部分的内功,则是与中医学对“元气论”的研究成果分不开的。

    中医学在“天人合一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人就是由“气”构成的的理论,并进一步拓展了该理论领域,研究了人体之“气”的来源,“气”的生成过程,“气”的功能,“气”的运动规律,以及“气”的分类等等科学命题。

    关于人体之“气”,就生命形成而论,“生之来谓之精”,有了“精”才能产生不断发生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机体。即“精”在“气”先,“气”由“精”化。前面谈过,“精”也是“气”,是“气”的精粹、精致的部分,它是先天之气的来源。“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以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若地资生。此即受之于父母而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这一物质加上从母体所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秘藏于肾,是为先天之精。此“精”所化之“气”即为先天之气,亦称“元气”、“真气”、“真元之气”。“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难经·三十六难》),“命门为元气根”(《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这个元气的功能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人之所生,全赖此气。元气的存亡,即生命的存亡,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死亡)的自然规律,与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李经梧先生的太极内功区别于其他武术内功的独创性,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一般武术内功重视的是下“丹田”,而经梧先生的内功认为“命门”是其重要的气源。所谓内气的开合,是指“元气”由“命门”冲达四梢(手、脚指、趾末端)谓之“开”,而“元气”由四梢复归“命门”谓之“合”。我们锻练太极内功正是通过对这种人体之气的开合进行有效运行的锻练,使“真元之气”练得充盈、旺盛、听命于人的意识,以达到固本培元,强化筋骨,激发人体潜能,增强技击动作的爆发力和增强身体各部位抗御外力打击的能力。

    元气始于肾间(命门),经下、中、上三焦,由手太阴肺经进入十二正经之中,而布于周身,蓄于奇经,溢于三百六十五穴,然后再经腠理和大小络脉,汇聚于四肢末端的各经井穴,入本经至经别,直接深入脏腑,继而浅出于头项部经穴,胸腹部募穴和脊背部俞穴,自奇经总集于任、督二脉,下归于肾间(命门)。

    就人体之气的分类而言,除元气外,还有宗气、营气、卫气之说。现简述如下:

    宗气:又名“大气”。“膻中者,大气之所在也” (《靖盦说医》)。即由肺吸入的清气(空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其形成于肺,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上气海”,又名“膻中”。它是后天之气。它的功能一是走息道司呼吸(即外呼吸,而非内呼吸);二是贯心脉而行气血;三是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与之相关。过去有人曾写过《宗气论》,试图以“宗气”为武术内功锻练的人体之气,其理论大谬。内功锻炼的是“元气”而非“宗气”;是“内呼吸”,是“胎息”和“踵息”,而非口鼻所司之“外呼吸”,习武者不可不明。

    营气:是血脉中具营养作用之气,因其富于营养,故称“营气”。它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粹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所化生的,也是后天之气。它运行在脉内,属性为阴。其主要功能,一是化生血液,二是营养全身。

    卫气:有“护卫”,“保卫”之义。即人体的护卫之气。它行于脉外,与营气相对而言,属性为阳,故又称“卫阳”。它的功能是温分肉,充毛发,肥腠理,司开合(即毛汗孔的开合)。其性慓疾滑利,活动力强,流动极迅速。所以说:“卫者,水谷之悍也”(《素问·痹论》),它的作用是防御(防护),温煦和调节。卫气是太极内功锻炼的重要方面,它在元气的推动下,可以迅速地完成人的意识所指挥的内气开合之使命。

    综上所述,宗、营、卫气均为后天之气。没有先天元气的化生、推动,它们是无法运行的。先天之气为“本”,后天之气为“标”。先天之气为“主帅”,而后天之气为各司职分的“将军”。当然,先天之气也要依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辅佐,才能便利从心地行使“权力”。太极内功之所以需要训练、修为,就是要使人体中各自有其自在规律的“气”,在一定时间内相对集中起来,按着人的意志(意识力)聚集在身体的某一方向上或某一点上,使能量聚合,从而达到增强技击能力和抗御外力冲击能力的目的。这就是调动人体潜能的一个过程。没有科学的、概念模糊的所谓练内功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所以,“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内功锻炼效果。
   李经梧太极内功的理论基础 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