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劲的下沉而相反必然会使意的上升,所以,有上必有下,有下必有上,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既要分清,又是一道,另外,空和松究竟空到什么程度,松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沉下五寸则上升也要五寸,即肌肉往下松,骨头向上升,一沉一升是同时进行的,并非一边上升,一边不动仍留在原处。刚和柔搓和在一起,太极叫做有动未动有预动之势,这又叫做腾挪。刚和柔是相济的,是分不开的,但又都有空和松,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又如静如山岳,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个是腾挪,一个是上与下的东西,要慢慢体会,再就空松二字来说,松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如以起势为例来说,起势时两手的意原在膝下,却可以一直到脚下,空是拔两头,即意上升,气下沉,并不是空洞飘浮,空松一道做之后,就可以“气遍身躯不稍痴”。上升是由于下沉反射上来的,关节的松开后可以贯气,腾挪二字,即是刚柔混在一起,刚中少不柔,柔中不能缺刚,然而空与松必须分清楚,它是肉练出来的东西交给骨,骨又练出来的东西交给肉,腾挪可以帮助空松,刚柔又要混在一道。这里所讲的东西是主要的,拳却是次要的,以前是先学拳后理论,现在是理论和拳一起来教。下一讲要谈谈身法,谈谈怎样三虚包一实。
(三 ) 三虚包一实
练习太极拳不能不讲究身法,身法共有十三条,并非十三势。可以先练前八法,如:涵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顶、吊裆、气沉丹田、护肫等等。身法即常讲的内形,内形要与外形拳架统一,要求做到精、气、神寓於拳架之中,还要做到有知觉,如此方有意境
。身法就是组织,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乃是组织的方法,各有一定的用处。目的是节节贯穿,不顶不丢,节节贯串;为的是能通达全身,使全身通气,也是为了劲整。涵胸有左右两胸,两胸是在锁骨以下二、三寸处,亦即肋骨微含包围两胸往下沉。从锁骨到心不可弯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两者同时进行,即一个动另一个要相应动,先空后松,用松肩垂肘来帮助涵胸。(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坏。与此同时后肋及扇骨往下插,这叫做”气贴背”。背后的机关很多,不可忽视。松肩垂肘要求两处关节松脱开来,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后才能布於两膊,开於手指。因为放松才能贯气,气贯於手指,一定走膊的裏半边,这样是为了有劲、有敏感性。提顶(顶劲)和吊裆。提顶要外形帮助,它是虚的,不是实的。顶劲,不伸脸,不低头,并不在中间起吊裆作用。要拎尾骨同小腹和顶中心成一条直线。吊裆也要有外形帮助。吊裆即尾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识上可远到几尺、几丈。吊裆,要由两臂两膝帮忙,不可各不相关,要相互配合,帮助吊裆,这就叫做裹裆。护肫如不恰当,它能破坏空松,及支撑八面。护肫是在两肋下边软裆处不能匾掉,要保护它,犹如一个口袋中间匾了气便被阻碍不能下沉到丹田,亦即无护肫。无护肫即无气沉丹田。一定要叫口袋上下相通无阻。腾挪和闪战也是刚柔结合,松肩结合,是内四外也四,即柔是四寸包住刚四寸,刚柔不分,似动不动,这就是腾挪。要周围一寸,处处都是一寸,是精神中产生,也是阴中产生。如从精神上衡量,即实腿同肱部通过松肩结合成一体。闪战者即方向也,实股是阴。阴可向任何一面滚,即是闪战,亦即一个圆体随便向那一端冒出一股气来。左胸同右臀连系在一起,也是八个合一来应用,不可一个一个地分开来用。以前所讲的一个一个用是可以的,但身法不可缺一,仍是完整的。所以要几讲搓合在右合拢,合后的手开是竖掌成八字形,手指高不过肩。提手上势的左手向前上方张开,右手要划大圆圈,意识射向远前方,汇成一个焦点。白鹅亮翅是丁字形,右手上升为横,左手下推为竖。气沉丹田,可以譬喻潜水艇潜在水下,外不露形。内动为内形,又称身法。加上外形的拳法,并配以胸中腰间运化等,就是所有各个兵器我都有了,只是用时须要灵活,不可硬强强地为好。太极拳要做到右腿可以放在左腿的左边,这就是靠摆法,即我的脚不可象放方桌或放圆桌那样,都是四只脚摆平,而成双重。要求两只脚放在一根桩子,一根桩子在三虚(两手和一条虚腿)之内。实腿是一根桩子,它叫精神。另两手和一条虚腿叫做神气,神气要活,要随屈就伸,动若江河。叫精神的这只实腿要静,要静如山岳,它不可外露,即不可随便乱动。实腿是深入地下的,而头顶又是升腾空际的,两者尺寸都是相等的(以上都是指动脑筋用思想)。以上几点可概括为三虚包一实。拳可以不放在身上,动作全在静中产生,不静则不专心。此外八条线都要存在,方能自身有主,推向前面时要顾到后面,也要顾到左右两面,方能立身中正,八不依靠。(李虎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