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转载]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太极内功(2)

[转载]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太极内功(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1 16:43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静动兼练,内外合一的一种功法。系由李经梧教授所传。
(一)操作
(1)姿势:
大致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按练功者的需要选择
图11    太极内功  靠卧式    图12    太极内功    靠卧式(足压解溪)图13  太极内功  靠坐式  图14 太极内功靠坐式(足压解溪)图15  太极内功站式(采气图16 太极内功站式(吐纳)图17  太极内功活步站桩
①静练式: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可以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图11~16)


仰卧式、坐式可参见“内养功”。


靠式: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a、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枕头要高,背上垫起35~45厘米,上身成坡形,余同仰卧式。另一种靠卧姿势为左脚置于右脚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在上,以舒适为宜。
b、靠坐式:即平时在躺椅上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临床上多采用。本式也分压解溪与不压解溪两种。


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姿势与太根拳预务式相似。


②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功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a、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微合微露一线之光,意观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痠为度,姿势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式。吐气时把气向下引导,两手同时自然伸开;纳气时氢气缶上引到命门。随吸气两手握拳,进行抓闭(详见后文),抓闭后呼吸稍有停顿。


b、活步站桩(又称太极看手式):开始先做预备姿势:头正直,两脚横开一步,含胸拔背,吸气意丹田。此时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左手在前,右腿同时迈出。两拳变掌疝前按,两眼看前手的手指,左脚尖点地,十分之七的体重在后腿;双肘略弯,在肘低于左肘;止步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吸换式。(图17)


换式动作是:将两手轻落身体两侧,随落手同时慢慢呼气将气呼尽后再行吸气抓闭握拳。抓闭后,与前述左右相反作活步站桩。此式可依练功者身体情况决定锻炼时间。本功应在站练式基础上进行。


c、带功练拳:在练完静练、动练、活步站桩基础功之后,即可开始带功练习太极拳。要注意交锻炼。正气不足时,则可重新抓闭充实,待充实后再行带功练拳。长期坚持带功练拳可达到高级阶段,即活练式。


③活练式:活练式是太极内功的高级阶段,没有固定姿势。采用喉头呼吸法或意识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通全身。此时可带功演练整套太极拳。可走路练、说话练、坐车练、随心所欲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2)意守:
太极内功意守部位和操作方法较其他功法多。依据练功的不同阶段、步骤、姿势,因人因时而各异。


①意守会阴法:开始时两眼平视,向正中处视为一线,先将视野放到最远处,寻找一个目标,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胜景等,待神凝后,将所采之物收回到离眼40厘米左右,停止凝视;待几分钟后,头慢慢低下,意观会阴,此步要与内视合一,以意下达会阴,意气同行,守住会阴穴。


②意守涌泉法:以意领气,从会阴慢慢经大腿、膝关节、小腿、足踝部最后到达涌泉,领气要缓慢进行,不可过急过快。初练时因呼吸不深长,气不能随意同时达意守部位时,可不管呼吸,任其自然,此即“气断意不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意气自然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