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扬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扬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5 08:48 编辑: 网络 查看:

《扬州大学》 2010年

获取最新

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

徐亚奎  

【摘要】: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内容丰富多彩、内涵博大精深。太极拳无疑为传统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与外家拳法为一体,切合人体结构特征、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太极拳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创立了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技巧,并另一个层面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纵观太极拳发展的历史长河,其由弱小而至长盛,再由长盛而至近代的逐渐颓萎,既有受中国国情影响的内因--很多传统的训练方法丢失,也有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外因--引进国外周期短见效快的同类竞技项目,使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习练传统武术者越来越少。回看中国现代散打、拳击的技术及训练方法,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先天带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性,以致技术上我们始终占不了优势。中国要在国际竞技大赛中获得优胜,打出中国的技术风格,就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求新的出路。改进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及传播模式,迫在眉睫。 太极拳的发劲技术,自古以来就为竞技爱好者所推崇,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武术劲力训练的代表性。其通过“内、外三合”训练,将力由原始动力“肌肉力”变化成为受意识控制又有身体平衡协调的“浑圆力”、“活化力”、“弹抖力”。是在意念的引导下,通过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最大限度的放松,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劲,运行到全身关节,贯注于四梢,后复归丹田,缠绕往来,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而富有弹性的劲术,即武术中称之为的“整劲”。“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指的就是太极内劲的锻炼。 应运而生的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研究,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也是宏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太极拳的发力技巧为主导,分析研究内劲的特点、组成部分,综合运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及竞技训练学的基本理论,以现在的科学用语,结合体育训练的原则和规律,设计一套科学的劲力训练进展模式,以有核心分层次的训练方法,作为对传统武术技击理论及太极拳劲力传统训练方法的对照。 通过实验对比发现,传统武术尤其是太极拳,在实战中既可以贴身近打,也可以放长击远,避免散打拳击等在近身中的诸多缺陷。尤其在近距离的发放中,太极劲力在发放的完整性及集中性上,明显优于散打拳击技术。另据试验结果推测,两种技巧在不同距离发放效果上,短距离差异显著。不考个人因素,太极拳在短距离发放技巧上,也明显优于散打拳击技术。 中国武术散打等既要在发展中引进国外新技术,更要和中国传统武术相结合。将太极运用于散打,在散打中融入太极元素,让先进的训练理念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接轨,必将成为现代竞技训练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852.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1、引言9-11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3 研究现状10-11
  • 2、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1-12
  • 2.1 研究的对象11
  • 2.2 研究的方法11-12
  • 2.2.1 文献资料法11
  • 2.2.2 调查咨询法11
  • 2.2.3 实验法11-12
  • 3、实验进程12
  • 3.1 调查研究资料12
  • 3.2 制定训练计划12
  • 3.3 训练控制12
  • 4、内劲的定义12-13
  • 5、内劲的特征13-14
  • 5.1 整体性13-14
  • 5.2 高度集中性14
  • 5.3 和谐性14
  • 5.4 惊弹性14
  • 6、内劲发力的大小因素14-17
  • 6.1 身体摆动的惯性力14-15
  • 6.2 身体韧带、肌肉等的弹性力15
  • 6.3 肌肉收缩力量15-16
  • 6.4 骨节相对的支撑力16-17
  • 7、内劲发劲训练的步骤17-27
  • 7.1 形态的立身中正17-20
  • 7.2 动态的节节贯穿20-21
  • 7.3 放松训练21-22
  • 7.3.1 松静21
  • 7.3.2 松开21
  • 7.3.3 松沉21
  • 7.3.4 松活21-22
  • 7.4 开合匀称有序22-24
  • 7.4.1 开合匀称22
  • 7.4.2 开合有序22-23
  • 7.4.3 内意的开合23
  • 7.4.4 开合的深化23
  • 7.4.5 开合的运用23-24
  • 7.5 以腰命门(丹田)为核心的运动方式24-26
  • 7.5.1 什么是丹田24
  • 7.5.2 气沉丹田24-25
  • 7.5.3 丹田的收放25
  • 7.5.4 丹田的蓄发25
  • 7.5.5 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方式25-26
  • 7.6 外形修正内意,由内而外以意导形的意气运动26-27
  • 8、内劲的其他特点训练方法27-29
  • 8.1 太极图的含义27
  • 8.2 太极图与太极拳的联系27-28
  • 8.3 内劲的灵活性28
  • 8.4 内劲的健身性28-29
  • 9、实验报告29-37
  • 9.1 试验目的29
  • 9.2 试验对像29
  • 9.3 试验方法29
  • 9.4 试验器材29
  • 9.5 操作人员29
  • 9.6 试验原理29-30
  • 9.7 数据统计30
  • 9.8 试验结果分析30-37
  • 9.8.1 力量数值分析31-33
  • 9.8.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距离目标30cm力量对比分析31
  • 9.8.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距离目标50cm力量对比分析31-32
  • 9.8.1.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距离目标100cm 力量对比分析32
  • 9.8.1.4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距离目标30cm 与100cm 力量对比分析32-33
  • 9.8.2 速度对比33-35
  • 9.8.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距离目标30cm 速度(m/s)对比分析33-34
  • 9.8.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距离目标50cm 速度(m/s)对比分析34
  • 9.8.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距离目标100cm 速度(m/s)对比分析34-35
  • 9.8.3 图像对比35-37
  • 10、结论及建议37-38
  • 10.1 结论37
  • 10.2 建议37-38
  • 11、注释38-39
  • 12、参考文件39-41
  • 致谢41-42
  • 附录42-4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韶钧,朱元利;太极拳运动的国际化与人口老龄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田桂菊;武术运动中的意识与劲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周滨;浅析散打实战技巧及技击原理[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张国栋,郑国华;对武术劲力的认识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5 徐武,黄光丽;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04期

    6 汪海涛;对武术内涵形成与发展的哲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王培锟 ,曾美英;注重太极拳演练中的劲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8 田金龙;太极拳“根”的技术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丕相,王震;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谢荣华,麦粤徽,陈海燕;养生调息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芳;;终身体育约束性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黄静珊,马宝林;跨栏跑教学中疲劳的消除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3 王方;;关于北京奥运会后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马纯;;高校手球训练中的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汪云星,左从现;跨栏跑全脚掌下栏着地原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庞毓恩,屈红林;试论运动选材的遗传因素与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涛,王良春;运动对血清酶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8 杨荣刚,刘宏,李泉;浅析现代健美操的特征和作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9 苏小运;训练后的身体恢复与营养物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10 温继怀;篮球运动中疲劳与恢复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静;姜丽萍;王国谱;;太极拳意念引导的内涵[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钱晓明;李利娜;;微胶囊相变乳状液在液冷服中的应用前景[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3 于均刚;魏平;宋树国;孙元红;金丽颖;;形意拳与太极拳发力原理之比较[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洪涛;;轨迹控制下肢力量训练器的研究——一种评价和培养专项力量的新装置[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席伟;边德满;;重复跑跳运动导致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武宝爱;王人卫;;增进老年人健康的运动健身方案[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昆;生物组织热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夏祥伟;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全喜;蒙古马MSTN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和部分品种多态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6 邱瑞瑯;技击性运动概论及其制胜原理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

    7 吴金鹏;中医导引术的经筋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赵安菊;血管钙化相关因子在糖尿病鼠肾小动脉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膜/中膜增厚关系的初步探讨[D];四川大学;2007年

    9 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李蕾;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贞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大鼠模型的肌电特征和病理组织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魏雪猛;我国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一鸣;功能性运动测试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马雷;网球正手击球动作主要用力肌训练方法手段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大伟;多关节联合用力蹬伸末期力量训练对跳远基本跳跃能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郁华;表象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封闭性动作技能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石秀廷;论生命哲学的武术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文义;运动员腰肌劳损康复的相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志成 ,门惠丰 ,阚桂香;太极拳推手中绷法技术生物力学原理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2 汤志庆,江宇;关于我国优秀运动员性格特征研究的综合报告[J];淮阴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3 林思桐;人口老龄化与太极拳运动[J];体育文史;1993年02期

    4 黄腊梅,刘重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山;中华武术50年[J];中华武术;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鹏;;太极拳与养生健身[J];健身科学;2011年07期

    2 李德义;;太极十三字诀与为人处世[J];少林与太极;2011年07期

    3 任福良;;浅析太极拳教学中示范面及示范位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卢艳红;马景卫;;“美学”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晏心平;;关于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年54期

    6 陈宗剑;;谈太极拳入门[J];武当;2011年08期

    7 张婷婷;;浅论“掤”劲[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8 王文贤;;谈太极拳内劲[J];武当;2011年07期

    9 闫春;;文化视域下对传统武德的传承与发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0期

    10 许江;;传统武术发展探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志清;白巍;魏国;陈新;杜晓平;;太极拳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性别差异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温爱玲;熊开宇;;24式太极拳练拳过程中下肢主要肌肉肌电特征分析[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慧馨;;太极拳典型动作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特征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崇;林宏牛;赵焕彬;;太极拳改善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静;姜丽萍;王国谱;;太极拳意念引导的内涵[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庞军;杨扬;唐宏亮;雷龙鸣;黄锦军;陈家兴;何育风;甘炜;刘振威;;浅析太极拳运动体现的中医养生之道[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7 金昌龙;;太极拳动作特征的生物力学研究探索太极拳运动影响平衡能力的要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王林;;传统武术传承方式及其异化[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刘建国;刘同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与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单锡文;单静怡;;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玉祥;练太极拳强健心肺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

    2 荟永;柔慢太极也要避免受伤[N];上海科技报;2008年

    3 潮州市绵德中学 黄盛辉;浅析脑力劳动者习练太极拳的健身价值[N];潮州日报;2011年

    4 江苏南通 周风雷;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N];中国体育报;2010年

    5 潘启元 美国;用开放的心态看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记者 孙晋勇;蒋庄矿发展内劲足[N];中国煤炭报;2004年

    7 记者 赵庆国;传统武术有望“入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郭博文 敬阳;旁观2003传统武术大赛[N];中国体育报;2003年

    9 本报评论员;提高技艺 增进友谊[N];郑州日报;2006年

    10 安娜;回归自然生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田学建;人学视野中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秉珍;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李龙;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8 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奎;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D];扬州大学;2010年

    2 崔良芳;艺术维度下的太极拳美之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李媛;论太极拳的形神与体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旭锋;太极拳练习导致膝关节痛的流行病学调查[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吴马;北京市普通高校太极拳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秀霞;论太极拳的内外兼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唯;对外汉语太极拳文化课基础教材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希文;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大洋;逆向思维在太极拳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燕萍;不同状态下太极拳练习者的脑电图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