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林墨根太极内功(原创)

林墨根太极内功(原创)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6 01:25 编辑: 网络 查看:

林墨根太极内功
    王建业
    练习太极拳者人海茫茫,然能达到高功夫者了了无已,有代不数人之说。何因?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不会仅凭一套太极拳架而成为名震天下的“杨无敌”。拳谚说: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好似无舵船”, “十法九灵,无功不成”.世间教太极拳架的多,教太极内功的少.
    内家拳传功,不善直言明了.注重暗中点化,正所谓“穷理尽性,莫善于默传”只有弟子亲身体捂的东西,才是真属于自己的,才能倍加珍惜,持恒守功,这也是内家功夫深奥难学之处,这也体现东方文化的含蓄深邃.太极内功修练法,不见诸文字,全靠师夫口传心授,故鲜为人知。纵然是入室弟子,甚至传人若得不到师父亲传,加之自身悟道修练,要达到太极上乘功夫是望尘莫及的。而今太极内功得之者秘而不宣,珍而不露,终使得后辈学艺无方,认为太极“玄”而兴叹,故功成者寡也。
    吾师林墨根先生,生于1920年,卒于2010年。享年90岁。四川资中县铁佛场人,年幼时曾学南拳,1955年开始练习太极拳,上世纪六十年代,师从杨澄甫宗师高足李雅轩太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肯钻研,勤学苦练,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其太极功夫已臻上乘。其子林文涛先生秉呈父业,幼儿即开始习练太极拳、推手、内功等,深得太极之精髓,尤对太极内功擅长,其推手功夫已炉火纯青。我于1975年师从墨根大师习练杨氏太极拳术,时常到林师家去,有时练得晚了,其它师兄回家去了,林师叫我住在他家,凌晨四时,只听林师叫道:起床了,练功了。内家拳传功有传单不传双的习惯,未得师允,师兄弟之间禁止相互传法,这样才能守住师傅所传,珍惜不易之得。我当时迷迷糊糊,睡得正香,一咕噜翻身爬起,就按师付的要求去做,练功要领默记心间。练完内功,跟着林师到市体育场(李雅轩老师在世时就在此处练拳),练习太极拳架和推手,随即骑自行车上班,往返几十里路程(林师家在成都市东郊,我家在成都市西南郊),每天很是辛苦。其间,文涛师兄对我帮助最大,很多动作手把手教我,在他身上体验内功功效,在推手,散手的作用。因而我们时常称呼他小林老师。老师是向弟子传递了太极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一种传递心印的过程, 师傅传你的应是你能感受到的一种“感觉”,有些东西,文字写得再漂亮,文章写得多大块,你就是看不明白,比如白糖和食盐,颜色和形状都一样,如果你没有亲口尝过它们,一个作家无论他怎么样描写,你也分不出白糖和食盐,但你用舌尖一添,立刻就分辨出白糖和食盐.如果你悟性好功夫够,你当时就能做出。如果功夫不够,能感觉到,朝那方向努力就行了,“入门引路须口授”,口授不只是讲解一番拳理,教一些动作就算完事了。所谓真传,就是师父直接传授,弟子在师父身上体悟,师父以能量带功,就像汽车的发电机给电瓶充电一样,这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没有大的缘分,师父不会这么做, 师父只要成功地给你充了电,传了内功,其好处,你一辈子都可能享用不尽。既使离开师父了,可每每练功时,耳畔常能回响起师父的音声。脑海里浮现师傅练功,打拳时的形象,这就是亲师默像,有了这种音声图像,你无论在哪里练功打拳,都会将师父的心法印证到哪里;这既保持了功法的纯正性,也激励了向上学习的劲头。内家拳之所以难学,在于每个弟子都要经过师傅千百次的喂劲和捶打,方能领悟真缔,师父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弟子众多,捂性和持力也千差万别,能悟到真传并成就上乘功夫的自然是凤毛麟角.要学好太极功夫,要知难而上哦!
    练习太极内功数月,感到功力大增。最明显地就是桩步稳了,当时与我同时在成都武侯祠练拳的有一百多人,练习推手时,当初我还是他们的下饭莱,一推脚下就站立不稳,这才几个月不见,比我高一个头,体重较我重几十斤的壮汉来推我,我立地生根,脚下纹风不动。众皆骇然。推手时脚步不稳怎么办?要时常想到脚心,意贯脚跟,步子就稳沉些了。墨根大师在向李雅轩师爷学推手时,问道:如何将对手来劲收于己身?李师也不回答,将手杖往林师脚背上一戳,言道:问题在这儿,要势势诚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一戳是带了透劲的,点到脚背直痛到脚心.第二天与人推手,对手沉劲大,来势威猛,林师当胸接下,劲在上,感到己根有点上浮,由于林师昨日脚背被李师点得隐隐作疼,时时挂着那里,说来也怪,意想到了脚下如同生根一般牢固,将对手来劲接得满当当的,对手反而发飘,被林师发出丈外.墨根大师曾跟我讲,他在跟雅轩大师学拳时,对松的认识有一段经历,那时还是国家困难时期,一次墨根大师买了两根带肘骨的蹄子和半斤雪豆去看望师父,雅轩大师拿过一只蹄子,掂了掂,问道:“此蹄多重?”,林师暗想:莫非师父嫌少?惭愧道:“不足一斤”,“乱说”,李师正言:“拿去掂量”

。林师揣揣不安地伸过手去,被李师用蹄子敲了手臂,痛得钻心。林师拿着蹄子到厨房,方才恍然大悟,此蹄不足一斤,只因剔去了关节处的蹄筋,没有牵扯,敲在身上尚且承受不起,人之手臂又何止一斤呢,若松下来没有牵挂,自然浑厚沉重。终于悟到松则沉.由此我知,林师教我的这套太极内功,长功快,是达到身知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全身每一部位和整体的功劲,活络筋骨,疏通经脉,增强内功,以意导气,以气发劲,使功力猛进。例如,练习内功稳沉法之“将军跨马”式,松柔法之`“狂风劲草”功法后,对手推我肩或胸,我腰旋转,卸其来力,脚下立如平准,脚下生根,不动步,直推得对手双手发软,气喘吁吁。1999年,日本国某武馆馆长宫**等五人来成都切磋太极推手技艺,受林墨根老师之命,第一个上场比试,对手如何用力就是推不动我(有摄像)。2000年4月,澳大利亚太极旅游团来成都市访问,其中一位身高1.9米的壮汉(比我高三十公分,重四十公斤)用猛力推我的肩,胸,腹,胯等部位,不动步化解,令澳国拳师对太极推手,内功十分佩服{有摂像}。2004年10月,林师派其子林文涛与我到韩国展示太极推手和散手,韩国武师评价:“推王建业先生用不出力,身上是柔软的,推林文涛先生刚一用力就被弹出了,推手搞不懂呵”。(有摄像)而今很多练习太极拳的爱家,虽然练习拳架多年,有如下体会:太极拳易学难精,太极功夫上身难。松不下来,遇蛮力化不了,内气不能鼓荡,内劲不能贯穿,步不活,身不灵,发劲不整等等。由于得不到太极内功传递,仍是门外汉。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若不得法一辈子也难出门,时间精力浪费了, 到老却是一场空, 悔之晚矣!为使练习者得法,点石成金,茅塞顿开。我今“和盘托出”,务求功真。使习练杨氏太极真功夫有缘涉及此项者,将无形的精气神与有形的筋骨肉有机的结合起来,铸成一个整体,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内功与练拳二者可以合二为一,内功修练细腻且精湛,太极内功既可养身,武功又可上身,同时还可证道, 为使太极拳爱好者求得太极内功真技,笔者根据师传的太极内功训练方法,并参研前人经典论述,及本人体悟和理解,作以简要阐述,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教。望我太极门弟子按照“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修练,尽皆成为太极拳高手。(己有不少爱好者体悟后成为我的弟子) 王建业电话:13709020672 028-80784017
    林墨根老师,林文涛老师于一九八八年合著<太极内功十二类功法解>,已被四川省体委“武术挖掘小组”采用,正式收入<四川省武术大全>一书。功法分六大类,稳沉法13式,立桩法l8式,松柔法28式,步活法13式,意气法14式,运劲法26式。因文字,图片较多,从略。有意者可与王建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