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稳定,和谐,人性化的中文社区

稳定,和谐,人性化的中文社区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19 22:14 编辑: 网络 查看:

 

陈氏太极拳内功解密

起式: 起式:出腿后,精神领起来,身体放松,沉在两脚,塌腰,即象把布袋放下一样,腰胯都要外涨。  起式,胯膝垂直。  起式,出腿后,右胯松,右膝与小腹合(支撑),松肩,双手方位右前,不能一推就倒。左腿送劲到腰,腰脊转带双手向右后转划弧下来,右膝支住。  新架起式为:朋捋按挤,老架为朋挤(腰胯后沉),意在手心为捋,  起式要先将手与脚合,以膝盖顶起来.手腕要松,不能紧.  
起式,松,把自己变成木桩,即只剩脊背这根桩.膝部上顶.  起式,意念从头顶到会阴,从腿两侧下沉,从脚部自腿内侧上升,膝部顶起双手.  起式,A松,尾骨与鼻子合,手与脚合,并将意念深入地下三尺.B以脚跟的蹬劲和腰胯松沉劲的反作用力从膝盖将双手领起,C按挤(按为腰胯沉,手分,分后右手低,右脚跟蹬上去.)以脚跟蹬劲将手指伸平.D沉腰沉胯,肘与膝合,双手下捋.E双手将气球左上举,用右脚跟蹬,到位后重心在右脚跟与左脚掌。F先向左转将重心移到左脚跟踏实,转腰,掌要立起来。G上步三掌,一是下捋,起锅底弧,上步。二是滚左手,左肩与左胯合,三是下翻掌上步。
揽扎衣:揽扎衣最后是横劲变前后劲(弓箭步),手与脚合,手劲与脚劲向前交汇到目光所及最远处,往外撵。手是意劲,不重外形。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时,先把胯往里裹,意念往右脚下沉。
单鞭 
单鞭合手,通过腰胯与右脚合,意在左手心,用右脚蹬出左手。右膝盖支撑好。手脚开合都要通过腰胯。 单鞭定式时,A右手中指下沉突出,向外展,左手劳宫外展,双臂下沉外展。B左肩与左胯垂直,齐。C右膝与小腹相连,合D右脚蹬劲,右胯松开E上身后坐,中正,劲沉入两脚。 定式   
定式:放松,从肩到手,手心合脚心。本来也无定式,只是为了打好、校好拳才突出定式,定式是为了便于学习。定式是先找中线,然后松沉放长;先求中展,再求紧凑。 定式时中指与大脚趾垂直。定式时八面支撑,尾骨下如吊一块砖,两臂伸远,肘下沉,方向上能形成一个圆的交汇,但身体不能趴,手腕要松。
总则      精神一定要领起来,方法是先气沉丹田,后虚领顶颈,全身都要放松。每个动作都要有支撑点,支撑点在腰下,支撑腿(特别是膝盖)一定要管住不动。每个动作手脚都要合,合、送(蹬)都要经过肩、腰、胯。 重心(支撑点)在受控于尾骨尖,尾骨尖稍动则重心移动。行气,行功,而绝不能运气。 膝盖不能转,只能朝脚尖方向垂直挤。 手落下时手指肚先落下。腰绝不能转。手带上身则腰转,下身、胯带动上身,则为胯转。动胯,绝不能动腰。要把腰向外涨,忘了腰。外涨时不止命门、丹田,一圈都要涨,则松沉,支撑八面。一有腰则无。
五张弓:   
五张弓的弓把在两肘、两膝和丹田命门。肘沉、膝撑、丹田命门同时外撑则五弓齐备。 同时,一弓一整体,要同时运动,不能只有手动或肩动。练拳没有标准动作,只能注意意念。本来也无定式,只是为了打好、校好拳才突出定式,定式是为了便于学习。
松活弹抖:松指上身松,活指腰活。腰劲在立正时是没有的,只有圆裆开胯,才会出现腰劲。腰劲的部位在腰下。
1、立身中正,耳听脑后(这样便于立身中正)。动作定式强调要坐板凳,目的是要两胯同时放松。
2、放松:以沉到脚底和脚下为原则。浑身没有一处用力。如果正常站着,身体各处都会自然地用一些力,而太极拳要求将全身放松,只剩脚部用力。定式后叹口气,以使全 身都完全松下来,劲入脚底。
3、虚脚要用力,实脚要踏实。
4、不重外形,注重行气与意念,才见效果。动作过于标准,反而使气沉不下去。
5、虚领顶劲,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胯必须平。
6、三个丹田中正。(肚脐、膻中、印堂内三寸)
7、手脚相合,脚掌与脚跟相互转换,与手呼应。
8、换劲时手要呼应,这手交给那手。
9、卷腿时,腿脚一块,整体转。
10、提脚时,身体高度不变,出腿时先降重心,再出腿脚。
 11、手脚合分交叉合与顺合,意念带动手脚,一合则自然出劲。
12、周身放松,则对手来力即可引入脚下。
 13、挤劲要横,按劲从腰出。
 14、气下沉,象提起的布袋再放下,自然向四周涨。
 15、重心在小腹。松胯。马步时左右胯缝可放入四个指头。故重心左右移时(转着移),小腹可贴住大腿跟。
16、手要离身体远,不能凹。
17、手要放长,但要松沉,不能趴。
18、手形:中指为领袖,手指分三层,中指最高,食、无名指为第二层,拇指、小指为第三层。 19、手形不能变。
20、手腕要直,太极拳只要求手腕与脊柱是直的,其他都要弯。手腕不动才能让脊动。手腕要比手、臂稍高。
21、脚下阴阳变(即脚跟脚掌的转换),手上松空转。
 22、太极拳即转腕旋肩。
23、 24、前移(挤)重心是以膝盖意压大脚趾趾甲根。
25、处处皆圆。起式、六封四闭都是让对方不能逼迫中轴,让对方的来劲变成圆,在圆的切线滑走。
26、挤劲要横,从脚跟蹬出,整体出去,但眼不能看挤的方向。
27、练拳时如有人,推手时如无人。
 28、劲起于脚跟,从膝致电腰,节节贯穿。
 29、推手时,永远以线对对方的面,以我的横对对方的顺,即敌背我顺。
 30、按劲要腰胯松沉。
31、不能耍手,练手、练身,而要用意念练全身。
 32、腿,特别是膝盖不能转,不能晃,应直来直去,否则易失去“本位”。都是圆则无法制住对方。
33、打人时意远劲长,打对方后面的东西,劲才可以穿过去。
34、发力是为了练出气后震荡一下,力要发出去,手要扔出去。绝不能发回来或带回来。
35、练拳先要熟悉规矩,然后无我。如练拳时想着老师练拳时的样子,把小我化掉。不能有表演欲,故意让别人看。
36、周身全部不用力,只在脚上,蹬到掌跟,转动化解。 1、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动作快慢是由呼吸决定的。(曹说呼吸应自然,不能刻意追求。应自然调整) 2、太极拳比外家拳快是因为松着发劲又自然回来,不象外家拳发了还要专门收回来。 3、太极拳慢是因为脚膝腰胯要转换,螺旋缠绕,养成圆转的习惯。 4、要松,由松到沉到弹抖。放松放长。 发劲: 1、坐。开胯圆裆,产生腰劲。 2、松上身,使腰活。 3、肢体放长,产生弹抖劲。 腰以胯裆为主,比正常理解靠下,故胯要平,胯是中盘的中心位置。 三点一线,鼻、脚尖、手或肘。 朋劲:放松、命门找环跳,膝盖找大指根。 肘劲:放松。劳宫找井肩(肩井?)。(但两穴位还有一定距离)肘不能与肩平,向前有一定角度。 列劲:意在脚后跟。 化劲时,只动一线,使对方来劲偏,但又不能使对方使不上劲,丢了跑了,要粘住对方。
高手的手过去其实没有劲,只是在探听对方劲的去向,然后整体暴发。 意念不等于动意。要意念,不要动念, 不用力。以脚反作用力运行也不对,还是用力了。
太极内劲是由六种力量合成
太极内劲是由六种力量合成:即杠杆传到力,螺旋升降力,离心力,向心力,弹性恢复力,摩擦滚动力(即缠丝劲)。
一下分述之:1、杠杆传到力--即中柱力,分为左中右三条,又名川字桩。左右两条中柱要定住一边,拉开另一边。左右中柱是把鸡腿、龙腰、熊膀、虎抱头连成一直线。中间中柱要会前后左右的平行位移即身躯平送。鸡腿指承山穴、脚后跟、涌泉穴三者构成的三角架。龙腰指掖胯突肾构成的龙腰。熊膀指卸甲回胸,双肩甲骨先开后合构成的含气抗打态。虎抱头指颈后两大筋腾起靠后衣领,构成的含气抗打态。三条中柱是连点成线,拉线成面,转面成球。
在实用中是:站住中定,往开里打。即通过步法站住一中柱,把对方绕自己转圆边。
一、由拜佛式:第一,两手掌相合 掌根不能分开
第二,两相合的掌,与小臂尽量的成直角
意思是,指尖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
第三,尽量的拉开你手掌与胸口的距离
就这些要求,你还得放松你的所有肌肤的情况下来完成
二、由滚球式:包含各种拳法招式。
拜佛滚球舞内功心法:
1、 两圆一针,水火神技。即:手圆与身圆柔运行如流水样滑润;刚落点如猛火样喷发。
2、 内功的线、面、球、1、连点成线:鸡腿,龙腰,熊膀,虎抱头。四点练成一中
3、 柱。如此人体就有左右 两条中柱。加中间一条,为三条中柱。
4、 2、拉线成面:人体左右两条中柱,定住一条中柱不动,移动另一条中柱,就形
5、 成 拉肩,拉胯,拉腰,拉踝。其中拉腰最重要,双腰拉开,上下劲能顺利通畅
6、 无阻。
7、 3、转面成球:配合中间中柱的尾椎骨转小圈,配合贴背以转斗(手指头)的太
8、 极图 旋转、提胸以下腰的太极图旋转,共同构成一整体球体。
9、
10、 站住中定,往开里打。
11、 1、以自己中柱为中轴,以对方身体为园边,围绕自己中柱旋转,产生离心力
12、 而旋转出去。为定根旋出。
13、 2、自己的中柱有左中右三条,通过自己中柱的变化,让对方旋转出去,
14、 即是 动根旋出。
15、 我们以两脚跟为轴进行转换 就是在三条轴 也有主次的问题 对啊 一实则一虚
16、
17、 这就牵涉出了 有的以中轴(脊柱)为主进行转换 边轴(两脚跟)配合
18、 有的则是边轴为主转换 中轴配合
19、 站三体,内动是定住一条中柱不动,移动另一条中柱,
20、 太极抱球式 内动是定住一条中柱不动,转动另一条中柱,
21、 真正拉开了两边中柱,功夫提高一大步
22、 但真正把连点成线:鸡腿,龙腰,熊膀,虎抱头。四点练成一中柱。站出来,
23、 就不易
24、 有了中柱 才能受力松 反弹 才能站住中定,往开里打。
25、 如此太极巧妙劲,才能在实际中去体现
26、 鸡腿是承山穴与脚后跟、涌泉穴构成的三角架,虎抱是头后两大筋
27、
28、 、三、五龙术:龙虎宫神鬼。
中柱的方圆动静解
1、以云手为例:内劲是动则园转为柔,内劲是静则方撑为刚。
2、中柱也是内园外方是虚中,内方外园是实中,方圆相济是化中。
3、中柱外套一正方形,再加一正方形,后一正方形转90度,二者构成八角,
四正四隅,叫中柱的八面出锋。
4、中柱园转为化为柔,中柱的出方为发为刚。
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
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
2、螺旋升降力--旋拧束身(裹)而始 向前向下翻 踩踏(践),而后是螺旋向上 向前冲(躜)。逢 转则沉。
人体太极球体分为两圆:手圆与身圆。
手圆主要是,以肘定位,以手指领劲划圆又称梢节领劲之手圆。
身圆主要是以脊柱为轴,以肩胯四边配合,胸腰含化到脚底转换内劲。螺旋升降,转沉开合。
前后之手圆、上下之身圆。如机器的主动轮与从动轮,转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推手放人中,手圆轻轻一小圈引动对方跟劲弹起,而配合身圆的 升降螺旋,可轻松将对方弹飞出去。
即:手圆与身圆柔运行如流水样滑润;刚落点如猛火样喷发。
1、五心暗缩于肩胯---
2、肩胯抽缩于丹田(建立丹田坚实点)---
3、胸腰含化贴于背,掏空胸腹为一张网(抽,贴、靠、沉)---
4、中柱身躯前后左右定位争拉的平行位移、 ---
5、内劲流动力之离心力,外在桩功磁场力之向心力,阴极阳生,降浊生清于胸堂。内开外合转换于手指。
面的寸劲,面中出点,点中变换。

丹田争力:意令是如有人丹田长圆,松圆,实圆,意令是如有人拉自己的腰皮带。妙哉。

张恩彤先生曾留下一个方法,试之效果很好,有此不足者可以一试。其方法是:颈部正直,练功的过程始终使项部(后脖子)贴着上衣后领,项部离开衣领为伸脖,后压衣领为枕脖。
这是"马拉车"的意念
拉自己的腰皮带。
抽是阴面贴向阳面
缩是阳面沉向阴面
这就是抽缩转换 抽是阴主动,缩为阳主动
抽是丹田主动,缩是命门主动
3、在静止中能有抽缩内动;在运动中也有抽缩内动。
3、离心力,向心力--即背丝扣原理。解背丝扣
1、太极的开合是两边旋转着的开,两边旋转着的合。如先天太极图。
2、先天太极图两边旋转着的开的阴阳鱼就是拉丝,两边旋转着的合的
中间空白圈就是扣子。
3、两边旋转着的开合,收纳细化到脊背就是背丝扣。
4、推而广之,浑身无处不太极,浑身无处不背丝扣。
/背丝扣
背丝扣是太极拳的总体运动模式 而这一模式又反映或者说是符合宇宙的基本
运动规律
背丝扣是重在体会中间两条阴阳虚实的分界线。(中间两条阴阳虚实的分界
线。。 就是我们那天 讨论中柱)
“阴阳反转”背丝扣是“内外旋转运动”以丹田为核心 同心圆转起来
一外带内 有核心 内带外 有核心 内外相合 还于无极 无形无像 三个转身
常常说丹田内转
他拿筷子一沾水 有手一搓 水珠四溅
哦哦 还有离心力 而且是立体的~
脑海里想到的是一个旋转的球体 其实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四面八方
---------------------------------
2/胸腹逃空状态
而肩胯后拉着前行,却练的是胸腹逃空状态下的东东
试试 脚动与以胯抽劲 而带脚动 有何不同
叶大密老师有个形象的譬喻,胸腹掏空着前行,说是象抓大泥鳅一般的

身体两头纵向对开 这样一来,胸腹和其他地方就好调整
从整体上讲,腰是弓把,它一动就引动两头
不动步之动,椎骨旋动为关键 尾闾骨为调节
以实现椎骨旋动为关键
椎骨旋动是一种说法,也有说“扭脊”的,是左右运动中的关键
---------------------------------
3/不动步之动
其实,二水喜欢将这个动,分成以下几个层面来讲
第一,不动步,不位移,不转动前提下的动:主要是由胸肋骨的运动造成的
伸精筋拔骨
第二,不动步,不位移的前提下的运动:主要是依靠腰胯的分离,形成上下两盘
反向的扭动,就是所谓的扭脊
第三,不动步前提下的运动:主要是依靠脚踝骨的松灵,来达到平送身躯的
目的,这个运动可以是向前向后,靠左靠右
其实,在不动步的前提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发生身躯的整体位移
这个位移,主要靠的就是脚踝骨的松灵
向前时,中轴下段先有动意,向后时,中轴上段,先有动意,目的还是为了中轴
平整的移动
靠左靠右也必须是中轴下段先有动意的
这个,大家不妨拿着一个棍子,可以做试验的
将这根棍子,垂直的挂着,你倘若手持下断后撤,或者手持上端前行的话,就
不可能保持中正的
第四,就是动步的前提前的运动法则了
这个就涉及刚才探讨的拉纤绳的概念了
同手同脚套一绳索,共两条绳索,后面有人来着,所有的动作必须在这种负
力状态下来完成
看看老一辈的照片,看看他们的肩胯,无不套着这无形的绳索
叶大密老师有个形象的譬喻,胸腹掏空着前行,说是象抓大泥鳅一般的
也就是太极拳所谓的“五行”
这些谈的,还只是整个身躯的法则,其实,中轴与手臂之间,还有更多的细腻活
这些谈的,还只是整个身躯的法则,其实,中轴与手臂之间,还有更多的细腻活
有人喜欢说公转带动自转
太极拳的运动,是这些运动法则的耦合
这种耦合,还必须考虑到,具体某些部位的相对不动

就象杠杆一样,我们必须考虑一个相对不动的支点
这个支点,在不同的状态下,是有所变化的
就象杆称的里纽和外纽 这种耦合,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功效
总结为:腰胯分开,胸腰分开,身踝分开
---------------------------
4/打出翻浪

打出翻浪就是背上的东西 脱了衣服我让你看到脊柱的翻转
他干脆把衣服一脱:“看到我内劲运行的轨迹了?”
对方实时,你松化反弹
对方松时 你就一搓
--------------------------------
5、崩绳训练
是一种力,由崩绳训练得到,每拳都是五种力
就是核心的几个桩和力点角度的调整以及转化,以及核心训练崩绳
崩绳就是练整劲的核心 不但讲究整,还讲究松,沉,要能沉到脚底,然后升上来
------------------------------
弹性恢复力,摩擦滚动力(即缠丝劲)。--即粘沾劲的方法。
五心暗缩于肩胯---2、肩胯抽缩于丹田(建立丹田坚实点)---3、胸腰含
化贴于背,---4、中柱身躯前后左右定位争拉的平行位移、
---5、内劲
流动力之离心力,外在桩功磁场力之向心力,内开外合转换于手指。何谓面的攻击呢?手臂有四面,内侧、外侧、尺侧、桡侧。鹰捉为内侧,单把为
尺侧,虎摆尾为外侧,挑领为桡侧。而手臂一转动,四侧的劲都有了。
个寸劲很短的,所以如果像拳击中两个拳手抱在一起的那个样子。铁胳膊寸劲一
发,对方就要吃苦头了。进一步的面就是身体的四面。
孙禄堂的贡献
1、将形意,八卦。太极的不同内劲统一起来。
2、即将静则生阴的桩功外在磁场力,与动则生阳的盘架的内劲流动力集合起来。
3、提出了沙地立杆,内开外合的原理。指出内劲抽缩于丹田的训练方法。
4、形的沙地立杆,内开外合。
沙地立杆即吸时中柱劲抽劲到脚跟 向外扭脚后跟,反弹向上为杆子,呼时中柱劲松开到涌泉穴 反弹为沙子柔软 。呼吸之间重心是移的,重心处理是在脚后跟与脚前掌间转换,。
内开外合即球体内在的膨胀为内开,球体外在的包裹为外合。
内开外合,形劲的抽是胸腹阴面贴向腰背阳面,缩是腰背阳面沉向胸腹阴面,这就是抽缩转换 抽是阴主动,缩为阳主动,这样说来,人就掏空成了一张鱼网了。撒网、收网的枢纽在丹田。
5、内劲抽缩于丹田。
两手心抽至脐下1寸处之内3寸,两脚心抽至脐下1寸处之内3寸 。进一步是肩胯抽缩于丹田,身躯整体的前后、左右移动。
6、气与场的内开外合。
桩功外场力与盘架内劲流动力,合而为一。这就是高于其它内劲的中和内劲了。
7、实战的知拍。
粘沾劲的深入是听对方的呼吸,与对方呼吸和拍,为知柏。即使对方不动,不让我方借力。我方也可借对方的呼吸之力顺势将对方弹跌而出。这是知拍任君斗的妙处。
要掌握相对运动的距离感。太极是在彼快我快,彼慢我慢,在粘沾连随,相对运动的条件下,保持相对距离。如机器的从动轮而柔运行,如此对方作用力引不出我方
的反作用力,再大的力量也等于零。防守反击是刚落点。

--------------------------------------------------------------
8、两圆一针,水火神技。
人体太极球体分为两圆:手圆与身圆。
手圆主要是,以肘定位,以手指领劲划圆又称梢节领劲之手圆。
身圆主要是以脊柱为轴,以肩胯四边配合,胸腰含化到脚底转换内劲。螺旋升降,转沉开合。
前后之手圆、上下之身圆。如机器的主动轮与从动轮,转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推手放人中,手圆轻轻一小圈引动对方跟劲弹起,而配合身圆的 升降螺旋,可轻松将对方弹飞出去。
即:手圆与身圆柔运行如流水样滑润;刚落点如猛火样喷发。
9、五字天书,即五龙术。
一般而言,不要过于注意合膝 膝盖也是在"内开"之后的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合"
否则,倘若过于注意,会产生膝盖的酸疼
有人将"意气君来骨肉臣"曲解为"意气匀来骨肉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老一辈的太极拳化劲,不往身旁边化的,而是喜欢往自己的胸腹掏空处化劲
自然,往自己的胸腹掏空处化劲,是需要真实的功底的
胸腹掏空处,犹如无底深渊
感觉有点像倚天屠龙记的乾坤大挪移....
缺点在于,化与发,是1 2两部
往自己胸腹掏空处化劲,就是吞字,吞与吐,其实是滴答之间的一个节拍,是同一部的两个节拍
所以,二水喜欢说,1 2与滴答,是不同的
太极拳练到一定的过程,确实需要训练节拍 知拍了,就会产生即丢即顶的境界
而不是"不丢不顶" 所谓"知拍任君斗"么
拍位含括节拍..节拍不能完全代表拍位 拍位,只是节拍中的"机"罢了
二水以为,讲节拍更加的合理
古人讲: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不只指机 还有生死门的问题还有顺背的问题
拍位早在少林棍的剑经已很讲究了是的..但背不能承顺...所以讲捷拍无法体现顺背
剑经所云:旧力略过,新力未发 ,二水理解的就是"机"前面有"乘"字作为技法要求
节拍或者拍位,来源于音乐的概念 拳的拍位,应该练到能够制造拍位
让别人听从你的拍位 就象唱歌,一个原本不太会唱歌的,倘若有自信,就很会影响

唱歌的人的正常常法,让大家一起走调 ,这也是本事.<剑经>有云:"视不能如能"就
是这个道理.
节拍是能够影响别人的正常技法的
所以,二水讲的节拍,其实是一种临场的主控权
意思是,先得调控好自己的身心,进而去调控别人的身心
是一种先知自身节拍,进而知对手节拍,进而达到影响对手节拍的训练体系
即丢即顶讲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节拍来影响别人节拍的境界
一旦,你发现别人和着你的节拍了,你就得嘎然变调这就是太极拳的"截劲" 这截劲,就是直接往对手内心的
就象你听到一首动听的旋律,你会不自觉的随着节拍,和起来 "随"自然是能影响别人的
所以,老一辈讲太极拳的劲路,只归纳为"截顺"二劲
鼓荡是节拍所产生的气氛吧 就象平静的水面里,掉下一个石头,这荡漾着的水面,就是鼓荡
沾衣跌人需注意:
1、粘沾劲不能进入对方骨头,才不会产生抵抗力。方法是沾阴面,劲在阳;沾阳面,劲在阴。手上阳棚阴松要会内劲的阴阳转换。
2、粘沾劲要在外形不动下,神意象江南杏花雨轻柔般渗入到对方脚后跟外3寸,如此让对方不能借地力产生抵抗力。听到对方稍动,即可受力与发力成一斜角,神回反弹。借地力,借自己的反争力,丹田鼓荡,把对方弹跌而出。自己如公共车,对方不动,车不动,对方一上车就载他而动。
3、粘沾劲的深入是听对方的呼吸,与对方呼吸和拍,为知柏。即使对方不动,不让我方借力。我方也可借对方的呼吸之力顺势将对方弹跌而出。
4、粘沾劲熟能生巧后,对方在快的动作,在我方的感觉中,如放慢的镜头。
实 战技击,在双方电光火石的碰撞中,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要靠什么法宝,才能制人而不制于
人 呢?靠勇气、靠技艺、靠谋略等等。这些当然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心态。
实战技击之心态一般有这几种:1、两军交战勇者胜,一鼓作气,乘势而发。想象对方如蒿草,我
如猛虎。其形态如怒目金刚,杀气腾腾,这股无坚不摧的气势就把对方吓倒了。2、艺高人胆大,讲
究 技艺的娴熟,距离感,节奏感的把握,把交战当作艺术来处理。3、通过各种手段,施展各种谋
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调动对方,以实击虚。当然几种方法可以综合处理,根据情况,侧重点不
同而已。
能敬,心才能静,心静体才能松,体松直觉才好,直觉好才能形在意先,形在意先才能本能反
射。(体松好,可达骨肉分离的内功态)主敬而神内敛,耳听延髓,其小无内。受外在刺激,爆发其
大无外的能量。主敬而脑一片空白,但又是极清醒的不空而空之心态。主敬才能触点成园,不思而
得,一片神行。这种心态才是真正的“实战技击之三味真火”

实战技击之心态不是一种凶态,而是一种尊重对方,重视对方,才能赢得对方,这不能不说是太
极学说的又一妙用。
“按法习拳,用力日旧,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手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之守一敬”
敬紧 径 劲 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