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修练太极拳三十余年之体会徐翔

修练太极拳三十余年之体会徐翔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1 23:24 编辑: 网络 查看:

标签: 体育 分类: 太极拳

修练太极拳三十余年之体会 徐翔

-

 

 

 

 

1974年本人拜在李经梧先生门下,开始跟他学习太极拳、太极内功、针灸等。在跟随李经梧老师学习的同时,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他进行教学工作,至今已三十余年。在这三十余年中,我对太极拳的学习、演练和研究从未间断过。太极理论以渗透到我的灵魂,指导我的生活、工作。本人深知与高手交流心得体会,比闭门造车更有利于我加深对太极功法的领悟。现将我对太极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写出来和广大爱好者共同研究,祈盼各位多多指教。

一、   何为太极拳

太极一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

二、 太极拳主要流派

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流派主要有陈氏、杨氏、孙氏、吴氏等。据说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现广泛流传的陈氏太极拳是由陈发科先生改编的。主要特点: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刚柔相济,柔中寓刚,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演练时配合呼气发出 如呵

三、   如何选学太极拳

各家太极拳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锻炼方法,都有各自独到之处,选学那一家太极拳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学习目的和喜好而定。如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就要选修动作柔化,不纵不跳的太极拳来学。身体素质好,喜大运动量,就应当选修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来学。不论选修哪个流派的太极拳,都能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体用兼修的目的。

四、     太极拳中的“力”和“劲”

 各中流派的太极拳在演练过程中和推手时都要求练习者用“劲”不用“力”。到底“力”和“劲”有什么区别呢?我个人理解太极拳中所说的“力”,是指拙笨之力,或称之蛮力。而“劲”,是一种经过某种特殊训练而发挥出来的合力、暴发力,或是用很小力破坏对方来力,使其失去重心。我们为了区分两种力的不同,把蛮力叫做“力”,而把巧力、合力、暴发力称为“劲”。现在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太极拳是一种不需要什么力量的拳法。实则不然,练太极拳并不是一点力量都不用。我们不论练什么拳种,都离不开身体力量,太极拳也是如此。太极拳有“四两拨千斤”之说,说的是用巧力而不要求用蛮力。我们至少要求有“四两”,才能拨动“千斤”,如果连“四两”这个大前提都没有那什么拨呢?再换个思路来,一百多斤重量的物体,用绳子把它掉到半空中,想要推动它还要付出一定的力量呢。何况是能活动,有反抗能力的人呢?只有一个人在完全失重后才有可能自己摔倒,因此太极拳不用力就能把对方打倒,推出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只能说不用蛮力,用巧力、合力或“太极劲”把对方的发力根源撤掉,才能将其打倒、推出。

五、     如何练习“太极劲”

“合力、巧力、暴发力”不是太极拳的专利,只是用太极拳理论和方法修练出来的力我们称为太极“劲”。其它拳术也能练习出此劲。

1、          所谓合力。就是经过太极拳练习后,把全身的力量合到一起,向一个方向发出。我们学过力学的人都应当懂得这个道理。练太极拳时,每个发劲动作都要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称之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称之“内三合”)即太极拳中所讲的六合。对单个式子来说,每个发劲都要由足到腿到腰到背行于手;意念随之而行,完成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一个循环过程,周而复始完成全部套路动作。单独练习也可以,站在木桩前,人离木桩半步距离成下蹾式,两手一上一下放在木桩上,右手上左手下,右脚在前离地半寸,左脚蹬地,劲由脚到腰上升到背行于手,力做用到木桩,右脚向前伸。两脚、两手变换练习,左脚在前时,左手在上;右脚在前时右手在上。

2、          所谓暴发力。“暴发力”,是太极拳套路里只有陈氏太极拳中独特的一种劲;在练好合力后就可以练习了。此劲好像我们生活中机械表的发条,发条被缠紧后突然崩开了,弹出的劲。练习暴发力时,我们可以用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发劲动作选出来单独练习。我个人体会,下盘用三七步站好,上盘选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全身放松蓄好劲后,结合太极内功里的鼓荡劲突然发出。反复练习必能练成暴发劲。

3、          “巧力”,就是用某种技巧使用最小的力,达到最大效果,称为巧力。练习太极拳时,只有练习推手时才能体验到,只有反复练习推手才能掌握的一种技巧。比如一个人在失去重心时,可能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摔倒,此时只要有外力顺其要摔倒的方向轻轻推一下,不用使多大力量就可把他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