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太极拳内功修炼 (2009-09-13 16:24:23)
标签: 杂谈
太极拳内功修炼
其实自我控制自发功,实现百日筑基和提高性能力,以及快速打通小周天。除了用意念引导外,大多数都是用的这套语音引导,
在道家气功的修炼中,入门后的第一个阶段便是筑基阶段。亦称:“百日筑基”。
所谓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楼大厦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起大楼来,倘若地基不固,即便盖好大楼也会倾于一旦。
气功,养生,修真,道学,内功,听息,存想,守一,辟谷,房中,行气,吐纳,导引,胎息,开合,鼓荡,中医针药,内家拳,道教,内丹学,内丹术,丹道,丹道学,大周天,小周天,这些都是经过百日筑基来实现的,所以说地基很重要一定要打好。百日筑基对人的身体有着各种好处,对各个专业领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其他的都不谈只谈百日筑基对修炼太极拳内功的重要性。
俗语常言:“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我个人的体会、只要思想入道,通过百日筑基和打通小周天,可在三、五年内就步入太极殿堂。道家在炼丹过程中有“百日筑基”三年而成丹的说法。杨式太极拳在修练过程中的“以身变手”也是“筑基功”。在“筑基功”中,主要是以练“腰功”为主,时间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这里指的“腰”,不是裤带勒之处,而是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通过对它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同时还可护展丹田气势,通过意念站桩和语音cd导引,逐渐练出来腰间丹田中有一股阳气。道家的“炼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炼丹筑基功。炼丹筑基要以下丹田为炼丹炉。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阴沉重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天元之气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气的含义涉及面很广泛,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体内流动着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营气、卫气等)营气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运行于血脉中,也就是血脉中营养之气,它的作用是以血脉为轨道,昼夜不息的运动于周身上下,由表及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以此为营养。另一种是指脏腑活动的能力。
在人体内各部位都有分布有流动着的精微物质,由于分布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如聚在上焦的叫做“宗气”,宗气,它是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空气相结合的自然产物。因其是内在之气与外在之气的综合体,又是贯注于全身之气的起点,故叫“宗气”。宗气的作用:一是助肺脏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聚在下焦丹田部位的叫做“元气”,元气是人体生化的原动力,它的作用是激发、推动和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元气的存在有赖于后天营养的不断滋养。宣发在肌肤里的叫做“卫气”。
卫气,是由饮食之精华所化生,它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因其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所以叫做“卫气”,卫气在体内有温养五脏六腑的功能,在外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起闭汗等作用。因此,人体的脏腑活动,特别是肌表皮肤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卫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的中层内功是“以气变手”它主要练体内的“元气”,拳架中手的各种活动,都要在“元气”的支配下运动,元气支配多少,四肢活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是。练中层功夫除盘拳外,还应多练桩功,特别是数种太极抱球桩要多练,多体会只要把“元气”练足了,体内其它气也会盛强。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看,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它实际就是一种生物电磁场。人体气是有一定规律的,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气虚、气短、气滞——最终气绝。在中医看来气比血更重要,因为万物生于气,并不生于血,人生病大多为气的阻滞、不畅所致。中医治病首先要调整气运,和疏导气路,气通畅了,疾病自会痊愈。
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优化内气功能,因此也优化了肺脏呼吸功能。使人不断地向健康发展。太极拳要求松、静、轻、柔,打拳像在空气中游泳,从外边看简直是“优美的人体柔术”和“导引艺术”。练“以气变手”功法时要:“不想手、丹田气运手。”
道家的“炼神还虚”,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壮态。它包括人的感觉、听觉、视觉、动作、思维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动。
太极拳内功最高境界是“以意变手”。即练“神”。人的精神活动与机体的精、气、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精气神充足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就旺盛。反之,机能活动衰退,人的精神就会表现为萎靡不振。因此,精、气、神可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三者之间又具有相互资生的关系。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太极拳的“以意变手”就是训练神经和意念,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习惯性用力,使身体各部分都要练得虚灵、松静、让先天的无意————无意之意即“元神”发挥作用,把这种潜在的功能激发出来后,太极拳就不仅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气化合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管它叫“能量流”,这是占绝对压倒优势的内劲,如迅雷不及掩耳,一发即收,令对方惊心动魂,不知所措。
“能量流”是体内神、意、气化合的结果,它以先天神意气为主,经过长期修练而生。神意气充足,体内五脏六腑,体外四肢百骸活动正常,精神、意识、知觉就旺盛。“能量流”是在意念的指导下,“无中生有”的,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击中重心。在推手中,正确的发挥内功“能量流”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采取的定点、定向人工爆破作业一样,叫它什么时候倒,往甚么方向倒,全在我们意念掌握之中。练“以意变手”时要:“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以上所述,如果通过百日筑基,最终都可以实现。
采取自然呼吸,保持深呼吸,每一次的深呼吸,都想像从额头一带吸入宇宙灵气,像一道发光的流水,注入丹田,使丹田累积越来越结实的灵气。建议以坐姿或立姿来修练,不推荐躺姿。(提高性能力这个功法修炼可以用卧姿)
坐姿可以采取端坐椅子双脚触地或散盘、单盘、双盘皆可。立姿,即站桩,亦是非常好的练功方式,两腿自然分开,距离与肩同宽,背部自然挺直,闭眼,双手自然下垂。亦可右手掌平贴丹田,左手掌轻贴右手掌背。
建议每天至少聆听两次,一次坐姿,一次立姿,越多越好,每天至少练功一小时以上。修炼过程中会出现打嗝、放屁、想上厕所的反应,皆属正常,不要有什么疑虑。
百日筑基的背景声音是雄壮的青蛙大合唱,青蛙奋力鸣叫,展现了强旺的生命力,很适合练功,而且立体声效果令人犹如置身其中,远离尘嚣,很容易进入到忘我的境界,这种感觉很棒。
对于打通小周天有兴趣的人,在聆听百日筑基时能够呼吸细长及想像丹田火球,可以配合下面功法,作为打通小周天的前修。首先是丹田与膻中的金色火球观想练习。吸气时,想像「气」从额头吸入体内,犹如一道发光的丝线或水流,注入丹田。闭气时,想像丹田的金色火球,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吐气时,想像部分「气」循任脉往上走,在膻中形成一颗金色火球,与丹田的金色火球同时发光发热。
完成上面进度后,再进行「下行气练习」,不但有助于未来打通全身经脉,且会大幅减少真气走岔的风险。吸气时,想像「气」从额头吸入体内,犹如一道发光的丝线或水流,沿着鼻子、口唇两边、下巴、颈子、胸部、腹部到达会阴。然后分成两道,沿着两腿到达脚底。
闭气时,想像丹田的金色火球,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吐气时,想像「气」从脚底往上走到会阴、丹田、腹部、胸部,停在胸部的膻中,膻中有一颗金色火球在发光发热。练到这里就会容易多了。至于详细的快速打通小周天的秘诀,
经过了百日筑基后,当你成功地练成一团阳气团时,就可以放下本视频。无论你要走哪一种修行路线(例如小周天或直接练神还虚(大周天)等等),都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是一段十分漫长的旅程,需要更多条件配合,期盼你多积德行善,福慧双修,从此一帆风顺!
百日筑基修炼注意事项:
请避免在饭后一小时内及沐浴后半小时内练功,勿酗酒、勿熬夜、勿过渡操劳,摄取均衡营养,减少房事、远离刺激,少欲知足,以平和之心面对人事,多接触大自然,则百日筑基易成。
第一步骤:肢体太极拳和第二步骤:意念站桩-百日筑基同时练习了,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知道什么是神为主宰,上下相随,圆活绵联,周身一家。百日筑基,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气的概念的人,得到气,培养气,运用气的一个过程,也是为以后打通小周天,让气随意运行,实现真正的无形无相,自然无为这种通往太极拳最高境界的一个必经之路。
内功太极拳练习步骤和程序 这个专栏。
1、熟练拳架
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的时候,全日制学练时,最初的10多天最为困惑,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其实,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照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也可能这方面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连个参照物都没有。但是,这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否则光顾得尽快学会动作,然后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就会与秘传内功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这样学练太极拳几年、十几年,只能练太极拳套路——只相当于天天练体操,可取得活动筋骨的效用,而太极拳丰富的内涵之滋味就无从品尝。所以,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关键的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学拳,如何练拳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动作要领,粗通神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融进行拳走架的过程中。
2、神为主宰
著名学者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指出:“中国道家讲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打通,就要‘黄中通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就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工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都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美丽极了。”这段话所说的内涵,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来实现。如何实现,关键就是要做到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充盈壮大。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所传的太极拳中,修炼内外相合最畅达的途径就是三道气圈。三道气圈由身中发出,弥散在肩、腰、胯的外围,其中以腰气圈为主,上支配肩气圈,下支配胯气圈,由此形成一个内气与外气合和充盈的整体,从而形成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个境界养生益寿的效果突出,补充体内精力的效益明显。
3、上下相随
一般来说,三道气圈有了基础后,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就要多体会上下相随了。关于上下相随,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这是有关上下相随重要性的论述,这是拳理。但是,上下相随,不仅仅是“上面的手如何动,下肢的足也如何动。”在内功太极拳秘传的方法中,还有特殊的练法,那就是三道气圈平行散出之后,肩气圈主引领两臂的运行;胯气圈主引领两腿的起落与移动;腰气圈是肩、胯气圈的主导与媒介。此外,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过程心意和躯体散乱,从而使平行的三道气圈能协调一致地运行,一定要在三道气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条身中垂直线(想象的思维线),这时,身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全凭这条身中垂直线的引领与操纵,由此就可求达在内外相合的基础上做到上下相随。
修炼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脉之说,其实,在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也有与此说法相类似的身中垂直线修炼的内容。在上下相随的进展阶梯阶段,此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衡量身中垂直线的修养水平标准有三:第一,垂直线软而活,自然而灵动;第二,把身中垂直线与钟锤融为一体,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转;第三,让身中垂直线粗而且膨胀力强,任何外界的干扰都不能使之混乱。以上三个标志不是传授出来招式方法,而是内功修为的自然体现。
4、圆活绵联
许多人仅仅满足于演练拳架子套路,以为一门心思的天天演练就可以功夫上身;岂不知太极拳还必须经历修拳阶段的身心锤炼,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就是拆开揉碎了,让每个动作姿势的运行与转换,都融入内功之术。
流行的太极拳主要是把每个式子的应用法作为此阶段的内容,比如,白鹤亮翅、高探马、扇通背等等是对付什么招式的;而内功太极拳此阶段的重点,必须放在每个分解动作都依赖相应的内功心法的催发下自动运行。虽然学内功太极拳之始就必须内功心法和拳架套路一起学练,但一般人并不容易出来内功,所以,此阶段一定要纠正并逐渐杜绝只运动形体的空架子现象。只有意识到太极拳必须使术与招相融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逐渐达到“招中有术,术由招出”,到此境界,便可体会与感悟太极拳架阴阳相合的奥妙,为下一步进入揉手的应用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如何做到融进内功呢?关键是把每个拳架都拆开来默识揣摩,从而能从心所欲地把这个式子去僵硬而柔韧,去招法而内功劲法,去刻意烦琐而简洁明了。
5、周身一家
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抱虎归山、肘底锤、十字手等等特定姿势的漂亮与否,练习者往往将之看得很重,也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思维关注姿势的弊病始终改不了,浑身僵硬也就很不容易去掉,进而形成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有的人甚至会因之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必须从“松散通空”进入到“松空圆满”。
盘练太极拳架时,梢节的松开、松散、通空尤为重要。松开就是松开身体的各大关节,使之形成流体、弹簧状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境界。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融使之与身体形成一团混元气呢?关键的关键就是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心中、眼中、感觉中逐渐淡化手的存在,直至最终忘却双手,达到周身一家、“手非手”的境界。一般来说,此阶段训练要重点体会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等动作。特别是单鞭中“一身背五弓”,关于“空四梢”的内在的训练等要反复进行。
“松散”之后必须要伴“通空”,“通空”之后必然要进入“松空圆满”——松沉、松净、松柔、松化,内在里像是充满内气的气球,充实饱满;好象旋转门、跷跷板,动作之间的转化、自然轻松,不露痕迹;继而周身内外成为混元整体,从而神意灵敏、元气充沛、延年益寿之实效自然展现。
6、无形无像
社会上练学太极拳,很多人往往越学越多。学会24式,学42式、48式、88式等等。结果,每天早晨练拳为了不忘记套路,则要把这些套路都打一遍。但是,这样学练的结果,往往精力付出得很大,效果却不理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拳架研习熟练后,往往抱着拳法套路不放,一辈子在拳套上下工夫,其实,拳架只是帮助理解太极拳真谛的一个渡河之舟,目的是抵达太极功夫的彼岸。过了河,船是要扔掉的。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去拜访一个太极拳老前辈。这个太极拳爱好者问:“您是练哪一家太极拳的?”这让太极拳老前辈很为难,因为太极拳的各家各派,只不过是门,进了门,则要忘记门,专心领悟、欣赏门里的风景才对,所以,这个老前辈只好以沉默回答之。因为这个老前辈,已经很多年不练完整的拳架子了,许多招式招法的名称都已忘记了。
为学日益,初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学学,多练练,到了一定阶段,则必须“损之又损”,动作招法越来越自然随意,内功心法简洁明了,不复杂烦琐——脱离太极拳门派的特性和原有拳架子的束缚,进入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然实现了。
7、自然无为
传说杨式太极拳内功传承体系中,有一描述杨家祖孙功夫进阶的图画——“全图共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标志着师祖杨禄禅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排在第五层,少侯公排在第四层……”这图画中第一层的意思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这个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是自然无为,全体透空,空中起妙有的境界。这和道家粉碎虚空和佛家“四大皆空”的境界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自然无为的境界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境界。如果表述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此时,太极拳拳架中每一招、每一势、每一种内劲走法都已经没有了,太极拳的独特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已成为自觉意识,一身舒适、无我无为、无形无相、万法自通、圆融无碍的境界已经呈现。
内功太极拳练习步骤和程序
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的时候,全日制学练时,最初的10多天最为困惑,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其实,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照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也可能这方面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连个参照物都没有。但是,这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否则光顾得尽快学会动作,然后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就会与秘传内功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这样学练太极拳几年、十几年,只能练太极拳套路——只相当于天天练体操,可取得活动筋骨的效用,而太极拳丰富的内涵之滋味就无从品尝。所以,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关键的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学拳,如何练拳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动作要领,粗通神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融进行拳走架的过程中。
学拳的时候特别注重肢体是否到位,手的位置对不对,脚在哪个位置。这些对我以后有一个好的拳架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说熟练拳架很重要。
著名学者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指出:“中国道家讲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小周天。所谓小周天打通,就要‘黄中通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就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工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都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美丽极了。”这段话所说的内涵,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来实现。如何实现,关键就是要做到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充盈壮大。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所传的太极拳中,修炼内外相合最畅达的途径就是三道气圈。三道气圈由身中发出,弥散在肩、腰、胯的外围,其中以腰气圈为主,上支配肩气圈,下支配胯气圈,由此形成一个内气与外气合和充盈的整体,从而形成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个境界养生益寿的效果突出,补充体内精力的效益明显。
练拳的同时葛老师一直强调让我打坐、站桩和卧功。他说拳可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但是气要每天都练。我通常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让气体在身上转一圈,当然刚开始说得这个气,其实不是气,是一种意,这种意如果天天练,时间长了也就变成气了。百日筑基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的,必须要练得一门内功心法。就是说如果要得到太极拳内功,首先必须要百日筑基练出来气感,只有有了气感才可以慢慢打通小周天,才可以真正的内外相和彼此贯通。我除了卧功,有时候还站桩养气,站桩的时候有时候感觉丹田里有一种东西在燃烧,在里面一动一动的,在鼓荡,在开合。好像随时都要迸发,好几次都因为不能正确引导,导致出现了自发动,后来经过语音引导慢慢控制了自发动,真正的实现了百日筑基。这个阶段,做起式的时候已经不是手慢慢抬起,那种在空气来被吹起来的感觉的那种境界了。而是更高了一层,有了气感后,作起式可以感觉到气在身体的的升降,逐渐达到了上下相随的那种境界。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