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四)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四)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5 00:17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四) (2007-01-02 09:25:35)

分类: 太极论坛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四)
(五)正确熟练的外形动作才能提高内气运行。
     内气与外形动作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外形动作可以导致内气运行,内气又能催动外形活动。虚无子老师说:“练拳养气即意气运动和形体动作也。分说为二,实是一本.”又说:“......内蕴的意气和外部的神气这种动荡状态,像泵一样能推动内气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些语录都说明了外形动作与内气之间的关系。
    养生太极拳通过一段时间(各人的时间不同)的锻炼体内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内气”,它可以随着意念而调动,由内而外,由下而上;一动全身由根节到稍节,由稍节到根节,节节贯串而动。练到一定阶第,即会念头一生,内气既生,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绝。
    学练养生太极拳在初级阶段是由外形运动来引动内气, 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运行的因素之一即由正确形体动作的引导,根据意到、气到、劲自到这一原理,太极拳内气初期运行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下,随着呼吸的鼓荡和形体缓慢的运行而运行。所以初学养生太极拳从开始就必须要遵循养生太极拳对各部位的要求,外形动作要正确讲规矩。在学练中不断体悟,校正外形动作,逐步达到外形动作正确熟练,纯熟之后就会由外引内产生内气周流。经过不断修炼从最初的腹部充实到气遍全身。如果我们在学练过程中某一动作不够协调,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运行。有人练拳多年没有得气感觉,或得气不明显,时有时无,练一趟拳,全身不得温暖,手掌不得红润,健身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形体动作不合理,不是憋气就是四肢起僵劲。在行拳时,神要领,肩要沉,速度要慢而均匀,思想要集中,否则气感即行消失。因此我们应重视外形动作的锻炼,注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使意念、动作、呼吸三者密切配合。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学练养生太极拳要在“正”字上下功夫。
     所谓“正”,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套路、姿势练正确,这是起码的要求。二是身法要“正”,这点尤其重要。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身法的正确性。养生太极拳对身法特别讲究,对手、眼、身、步都有具体要求,要手臂灵活,眼睛顾盼有神,身法轻灵,动作正确,步法扎实。在此基础上,经过熟练套路、去僵求柔的过程,达到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从而把功夫练上身。对初学者来说,“正”是最关键的。没有了“正”,就会有较多的肌肉组织参与到维持自身身体平衡中去,所以就不可能“松”;没有“松”,就不能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没有了“正”,就无法“通(即气血畅通)”,就不可能使人体所产生的气势达于圆满。要“正”,最关键的是躯干部位。养生太极拳对躯干部分的要求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腰要松沉竖直。我们所说的“腰要竖直”,是指尾骨竖直,使腰更好地起到“轴”的作用,并能通过塌腰达到上下相随。这样,在头正的情况下,头顶百会穴和档中会阴穴构成的连线始终垂直于地面。这就达到了直腰的目的。我们无妨先按下面的方法去感觉一下:无极式站立,在身正腰直的前提下,由上到下逐节放松,将重心落于两脚构成的稳定面内,细长、均匀地呼吸。很快你就会有神舒、体泰的感觉。这时缓缓地转动身体,去仔细感觉腰轴的存在。 以上所谈的 “正”,其目的都是为了“通”,即气血通畅。以逐渐达到气势圆满,气血通畅是养生太极拳健身养气、增加内功的必要条件。

(2)学练养生太极拳要明阴阳之理。  
    养生太极拳的拳学理论本太极、阴阳学说。太极拳一举一动、虚实变换、起落伸屈、开合蓄发,无不含阴阳消长,相生相济之理。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极阳生,阳极生阴。外形动作的开合进退,招式的收发蓄放,不应成单,动作不应有半途而返,否则动作不顺,意气不畅。所以练太极拳要明阴阳之理,方能动则伸缩自然,起落合度、动作顺遂,静则上下照应、左右相称、阴阳相合。

(3)学练养生太极拳要注意不断地有节奏的虚实变换。  
    养生太极拳运动是在不断地有节奏的虚实变换,阴阳交替中进行的。阴阳虚实的变化是靠外形动作的正确体现的。太极拳在锻炼身体方面就是力求达到阴阳平衡,其手段就是通过不断的虚实变化,促使神气与身法活泼。有利于神气鼓荡,达到气血周流全身。

(4)练外形动作要节节贯串    
    外形动作节节贯串要求我们练拳时要思想集中,心不外驰,意气贯串不断。注意全身主要关节贯穿起来,一节一节依次通过。在式与式之间转接要一线串成,要式式相连,招势之间不丢不顶,圆转自如,一气呵成,内劲不断,滔滔不绝,浑然而成。如不能节节贯串,就要出现断续、凹凸、缺陷处。影响意气的动荡和神气的鼓荡,更不能达到完整一气。
    具体方法是:在手法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如上一动将终,在下一动作之先,如下一动作要往下和往前行,那末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后一叠,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会呈曲线缓和运动。《拳论》说:“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迈步向前或退后走弧形,均不可直进直退。

(5)学练养生太极拳要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外形动作与内气运行互相协调。养生太极拳之所以要求内外相合,原因在于它是身心兼修,即要练外形动作又练精神意气。练外形动作时,要把意气贯注到动作架势,气势神态,招法运用上,达到内在的意气和外部的形神相合拍。养生太极拳千变万化,动作态势多端,也不外虚、实、开、合四字。演练者从头顶到足尖,内有五脏六腑、经络筋骨,外有肌肤皮肉、毛发,四肢百骸处处相连为一体,以意行气催形变。若要拉开,不但手开足开,心中意念随之也开;若要闭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与之俱合。一招一势,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虚实开合,浑然一气,则发力自然会迅猛而机灵 内外相合的基础是上下相随。但也只有达到内外相合的阶段,上下相随才会最完美地得到表达。演练太极拳不可上下不随,更不可内外不合,舍此便使周身散乱无主。

(六)“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在周身相随、内外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扎稳下盘,促使内气充实和饱满。“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严格按照养生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练习拳架,用意念调整身法使其符合太极拳的要领及运动特点和规律,而且调整呼吸以培元养气、稳固根基。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 “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是稳固根基的窍要。充实内气即培养元气。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和发气之源。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反过来又益于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得益彰,使根本固,源流润,肾气足。肾气足则内气充盈,五脏得养,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身轻体健。
(七)持之以恒,长期锻炼。
     按照养生太极拳的技术特点,遵循养生练法的原则进行锻炼,每天保持一定的锻炼时间和运动量,持之以恒,经过长期锻练一日功夫一份功效,自然内气充沛活跃。   (完)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三)

后一篇:我的收藏之一   中国古代熨斗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三)

    后一篇 >我的收藏之一   中国古代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