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无极、太极”法说(太极拳修炼真谛)

“无极、太极”法说(太极拳修炼真谛)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7 01:13 编辑: 网络 查看:

 转载自百度空间网易博客-------清水的日记

2008-06-08 21:07:15|  分类: 太极文章  订阅

 

       无极者,虚空静笃的意思,虚则无形无象之境界,虚则至灵;空则非空,不空而空虽无形无象无质但有;静则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之境,笃乃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忽有不测之事,虽不闻不见,而能觉而避之此境界乃传统拳术功臻练虚合道之真境,即无中妙有的道境而无极的虚空之意境于拳术攻防变化相当重要,这要与无极功夫境界分开认识,无极境界是功夫达到练虚合道的达成艺境而说的虚空的无极意境是运用的方法,即虚则无形无象,空则非空之妙有,乃是传统拳术攻防招法变化莫测的根本所在拳谚说:松的干净,发的干脆其中松的干净,就是无极意境,好的拳手功夫,在攻防变化过程中无极意境的无极态势的时间相对长;太极意境运用微明时间相对短正因为此点处在无极虚空的态势可随机势任意变化攻防招法,自身内无牵扯吊挂之弊病,方有外面八面玲珑之变化,此即无生有,有化无的无极.太极.无极的攻防转化过程,也证明了虚胜实的法则,能完全明白了此功夫含义者,多已达到巧手以上技击功夫水平了正因为在较技中处在无极虚空的态势,即无极意境,造成对手无处可击,无法可击,无时可击的无可借用的态势自己则随处可击,法法可击,时时可击的有利态势,这就是传统拳术功夫中虚无的无极意境的无极态势的重要性,乃传统拳术上乘功夫之用法,即无形如大气之真功夫艺境
顺便说明微明的艺境及其道理,上文说到:在攻防变化过程中无极态势的时间相对长;太极意境运用变化微明时间相对短这是指何意而说的呢?因为松的干净,发的干脆,其中发的干脆乃太极一点子运用,故曰:短这是无极与太极之间的长短比较而说的而此微明是说传统拳术攻防变化即太极及运用阴阳法则时,攻防招法不要用到阴阳极限时变化如果攻防招法用到阴阳极限时变化,称为滞,即过,自己内部已断,自不能变化,需要自己补救,然好手过招,不会给你补救的时机故在阴守阳攻招法初显之时,(是在意境,不在形态大小)即微明状态之时变化是为好手功夫意境微明这个意境周期内变化攻防态势,乃是上乘功夫境界综合无极太极两仪运用传统拳术招法攻防态势的理解,要在:无极"太极"两仪这三个内容中分析,无极态势是整体的虚空意境太极一点子是攻防的体现,属于微明态势两仪是完成太极一点子之作用的形态基础,太极又是两仪变化的根柢枢纽如果阴阳攻守的劲形有一方面过而至极,自身非散即断,则太极一统遭到破坏,一点子之至用的能力消失太极之中枢根柢的作用可不使劲形之两仪失去平衡,故两仪阴阳在中枢所控范围内变化,是名太极的微明,即处中之中正中和之妙境实乃知彼知己的真攻防功夫尔!
知道了太极的微明的含义后,综合无极太极运用传统拳术攻防招法的态势:要在无极"太极微明这个意境周期内转换即松的干净,发的干脆换个方式说,即:柔行气,刚落点呈现的是无极为体,太极一气推行的一点子为用这乃是在传统拳术用招功防的艺境中说,如果行拳用招在:无极"太极微明"无极这个意境周期内变化攻防态势乃是上乘功夫之境界为什么功夫好者,较技动手不见其快而自快?不见其动而对手应击跌出?即此上乘功夫艺境所至也能明上述之艺境者乃真正懂传统拳术攻防招法运用的拳师的功夫,也是中华传统拳术功夫真谛之一懂此理法者少,是习拳能成高手者少的原因之一吧!不知则不明不懂理之所然也
做为初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修炼传统拳术中无极之态势以站无极桩的天一生水桩,地二生火桩为主要内容返观内视,修炼内功为主,初步明白意境再配合各类拳术攻防招法为变化运用无极态势之法为辅,则能明白无极态势功夫之应用,此乃习拳用心之处录无极天一生水桩歌诀如下:此练功法旨出自周易参同契.关键三宝章第二十二,节选:

离炁内营卫   坎乃不用聪
兑合不以谈   希言顺鸿濛
三者既关键   缓体处空房
委志归虚无   无念以为常
证难以推移   心专不纵横
寂寐神相抱   觉悟侯存亡
颜色侵以润   骨节益坚强
排却众阴邪   然后立正阳
修之不辍体   庶气云雨行
淫淫若春泽   液液象解冰
从头流达足   究竟复上升
往来洞无极   怫怫被溶中
反者道之验   弱者德之枘
耕耘宿秽污   细微得调畅
浊者清之路   昏久则昭明

道本虚无生一气,盖虚无者,炁之所生处也常练此功,自能虚其形质,内气运行往来贯穿,升降涨渺,心想事成是艺境,随心所欲是功夫如真达练虚合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运用乃成易事尔,当然,这是功夫达到大成境界后的事情然没有无极天一生水桩的修炼,又不易成功这就是前贤所说的:
炼拳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拳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壁者工夫贵勿刚勿缓,和平得中,且存且养,内外兼济直外便能和中,炼形亦可长生活动筋骨身轻灵,周身气血力加增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太极乃一理也,即易经学说主要理论内容之一中华诸拳门派的拳术皆遵此理依此理皆求其理依其法但各门派产生的历史时期年代,地域不尽相同,故论拳立意之时多有切入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以易经学说的哲学命题之名称命名为拳种之名唯太极拳门以太极二字命名为拳种门派名称而已其立意何在?
所谓太极者道也,故太极在拳术的境界中自有元气含三为一的论述数术论说:
一既太极,三之为字,一与二合者,合则非一亦非二,故以为三,而在中之妙可想矣!
由此之论述,推想实物之象,只有空心圆球,乃具备一中,一阴内,一阳外之含三为一的明显的太极元气含三的特点一中有性无形,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一阴内之气乃阳气,性质乃一阴将此象理数法,引用到拳术之人体内来认识,人有一中,有性无形,其名:天枢,伸而为轴,是名中轴体内乃阳气形体乃外之阴形既内经所言人体阴平阳秘的体态虽然人体为长扁方圆之形体加四肢但习练传统拳术要求人体做到具备空心圆球的运动态势,即触处成圆的全体透空的虚灵妙境是功夫,变化出攻防立体方圆变化的技击势态,乃为得传统拳术中太极之真妙境的体态太极境界的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以静用动,静以制动的方圆拳法因此而生出,才有一点子粘走相生,化打合一之妙用的艺境太极拳门因此无上之法而以太极命为拳种门派之名称,是有其深微之妙旨精义的此乃从法身道体而言说的当然,时处法身形之体的形拳招熟之攻防功夫艺境者,是不知有此法身道之体的攻防功夫艺境的
人体的中轴有三个:竖轴,上起百会穴,垂直至会阴穴,再至两足中间之地面上;顺轴亦名:前后轴,肚脐后至命门穴;横轴,亦名:左右轴,即两胯尖上左至右的横线此三个轴都有有性无形,乃摹神设想之巧设者也,是为:虚中之轴此三轴交会于一点即中之中点,名曰:天枢,亦有性无形,乃人身上天下地之分界线处丹田处此中点之下,乃内气生成起始运行和归宿之所在
内劲即纯阳之气,乃精气神三合之产物,拳术招法攻防运用之主宰;拳道之道体也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分为术字门和道字门的二层艺境诀云: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固灵根而静心者,拳道也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外形即人体骨架筋皮的统称,即阴成形之阴形尔,具占位到位之功能拳术中可为道之用在拳道中已化为一气之用,故诀云: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就说的是: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的全体透空的太极境,无形无象的无极境的体用一元的真气功夫境界的事情
人体内之中轴,即虚中,是拳术中的内劲和外形所成之攻防招法变化之枢纽和根柢拳术中一切练习和运用攻防招法的变化,全在于用中而得中之用中之为用乃拳术第一大要妙拳诀说:以定用手,逢中必定拳谚云:近中找,贴步闪的近中找;让,中不让即是练用结合的法则之一传统拳术技击攻防中的以定用手和以重击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根于此理,那习拳安立中轴乃为第一方法即摇山晃海法,古名:站橦法练法可见拙著功法篇此法安立中轴最直接而又速成习拳得立中轴,乃可言拳术太极之妙用,此乃拳术真谛之一
现录站橦歌诀如下: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俗名站橦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
掤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
身形腰顶皆可以,沾连粘随意气均
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注:守中土,有身法的中土不离位和中土常守两个基本内容中土不离位,是指身法的百会至会阴穴的中轴线,在比武较技的攻防动变中不能超越过两腿步法中间的三分之一的范围内,是名中土不离位中土常守,是用法功夫,即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的法则规矩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所说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左重则左虚右已去,右重则右杳左已去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逾长,退之则逾促一点子粘走相生,化打合一之法中的常守接触点中心眼位的法式,谓之中土常守详细的技法内容可观读易经卷"五行篇"中土常守条目
站橦,动练功法的一种,所谓沙地戳杆的练法,是修炼上虚下实不倒翁之功夫的方法古有一纛摇又转的练法,八切闪的练法,皆是此站橦功法中修炼的内容详细修炼方法步骤可观读拙著功法篇站橦条目
天然乃武并乃文,传统拳术中认为自身的内劲为文体,从乾尚文而转来以文体的攻防运用,是名武用能达到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自动化的能力时,自有不期然而然,不期致而致的无为境界这就是天然乃武并乃文一句诀言的精义
传统拳术中拳形的中轴,又名虚中即百会穴至会阴穴至两足间之垂直线以外形六合一体为维护此中轴最大活动范围,乃两乳头平行垂直于两腿根中间点至两足间的中间1/3距离为准则,过则偏此即拳术攻防变化中土不离位的法则此乃立身中正之根本
太极乃一气也,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也,名之曰:太极健运不息的乾阳内气,顺随之德的坤柔外形此两者和之至,谓之太极和一气,此一气之流行的体,名为:敦化太极,其用,名为流行太极此乃太极艺境时的说法故太极自有体用之化分
内气的生成,乃气沉丹田练精化气而渐积生成,开始以丹田为核心的内收外放之运行,继而全身升降涨渺,术名吸提呼放内气在周身运行自如,不受口鼻呼吸之影响,即练拳中的以气言之的后天返先天的功夫内容之一此乃以先天呼吸法,寻得先天真人呼吸处的功夫有此功夫时,便是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太极真艺境了这是后话但此点正说明练拳始练气,;练气之首要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在于固精也就是说: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乃贯串练拳之始终的因为化乎一者,始谓之拳正此义也
传统拳术中内气(又名内劲)与外形(六合一体的拳形)的结合运用,全凭一神为主宰,但意为配合,意为神的使者之故心藏神,脾主意,心为脾之母子达母意,母使子行,自可知之综上所分析可以看出,太极拳明以太极为宗旨,以太极立拳名,其开宗明义但所习皆遵易经学说内无极至十精的内容;其他门派拳种之拳术,虽不明言太极而侧重于易经学说其他方面内容为宗旨,但仍求拳术功防运用太极的意境,这乃是不可否认的此乃中华传统拳术的特点而这个特点,乃中华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的共性
总之,太极是一理,太极是一气,太极是一法,太极是一妙境,太极者道也全为点明太极之妙用尔明此,则容易理解中华传统拳术本一家之精旨妙义!中华传统拳术分则以各门各派各拳种显示,各门各派各拳种的精华合则为:中华传统拳术,这一事实,即统一于易经自然法则的天人合一之道学中
故知,中华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之间的外在表象之套路,是不尽相同的,各有其独自的特点然在建德体至道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内容来认识,则是无差异的
以上所述,再次证明易经学说于传统拳术的修炼建体至用,及统一认识的重要作用了古有易经为诸经之首的说法,应含拳经在内可知欲明传统拳术攻防功夫之人,思得传统拳术攻防技击功夫者,做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然易经正天人合一之道学修炼的经典,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观读易经学说,乃习拳练艺之捷径尔,因其乃为根本之学
修炼家云:坤为吾母乾为父,太极一气贯来衡此乃遵从易经道学之宗旨而提炼出来练拳习艺之诀言究竟如何能:太极一气贯来衡,达到全体透空的太极艺境,还要从乾坤两仪之学说中才能探讨的明白关于无极太极的内容先说到这里,将来到十精内容后再详细论述攻防功夫的无极艺境太极艺境现在往下看两仪篇中的精义及诸篇之精义,则进道有方法矣!艺成可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