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二)
(二)放松是内气运行的前提
放松是内气运行的前提。因为放松动作是顺着脉路的,有对内气起引导作用,能促使内气随着意念而运行。所以练拳应在周身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身心放松利于心静,体松心静才能培养内气,增长内劲。周身松开了血脉贯通有利于行气,内气方能周流全身。“腹内松静气腾然”,松静才能寻气、养气、聚气、行气。
放松包括思想放松和身体放松。思想放松就是心意做到松、静、净、自然,专注于练拳。但要注意修炼养生太极拳注重意气而不执著意气,练拳应遵照要领而不拘泥要领,养生太极拳一切姿势动作任其自然,这才能使整个练拳过程思想保持放松状态。身体放松,《拳论》日:“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强调在练拳时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要放松。养生太极拳是用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各部分,包括四肢、躯干、皮肤肌肉、关节、腹腔内脏器官、面部等。身体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
放松的入门功夫是虚无子老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随息放松》功法。其要求练放松要结合呼气,放松从上到下,由根到梢、节节放松。
在具体学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松身先要身正。 《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身法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养生练法要行气通径,气走中脉,或贯脊中,以通任督。身正以保证头顶百会穴与裆内会阴穴始终保持垂直线,脊柱松沉又节节对准,腰部松沉直竖,方能一气流行。“身不正,则气不顺”内气或偏或横。学练时呼气气要往下沉,注意中线放松,从上到下用意松腹-腰-胯节节放松,虚心实腹,气沉丹田。
(2)学练初期练放松要注意用意不用力,自然顺随。
(3)练拳要分虚实,在虚实变换中放松下肢。下肢放松也要随呼而放松胯-膝-脚腕-脚趾以及出腿时用脚趾把腿引伸节节放松。
(4)留心拳式转接处放松。
“转接”是承先启后的一个小动作,起到顺上一动之势转而为下一动造势的作用。也是外形的虚实变换、劲力收放的转折、内气升降开合的契机。所以转接处放松对内气运行止关重要。
调息放松功法同其他功法一样入门有一个过程,修炼不仅要外形动作的“相合”更注重意气的“相合”。练成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即一动一静都能放松周身,气血畅通为内气运行创造了条件。
(三)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肌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拳论》日:“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说明了内气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经过一段时期的学练,体内已有内气流通的感觉,练拳也有兴趣。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是隐是现,有时甚至会全然无有。这是经络之气流通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之故。因此在炼练中要重于意念引导,在意念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炼练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炼练,内气自然会畅通,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