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透过宋氏太极拳特点了解太极修炼奥秘 (2013-03-29 12:09:27)
标签: 太极 健康 武术 保健 杂谈 分类: 太极
根据吴图南拳架,披露宋太极拳特点,我们以杨式太极拳作为参照系比较如下。
1。导引术
宋氏太极拳原本功法,是导引术。以搂膝拗步为例,宋氏太极拳意在手指尖,伸臂以手指尖导引,曰“端引”。杨式太极拳意在掌缘,臂从后向前推。而宋氏则向前拉。一推一拉,完全相反。
2。伸臂、立腕、凸掌、舒指
仍以搂膝拗步为例,宋氏要求手臂伸直,立腕,凸掌心,五指自然向上伸展。这都是杨式太极拳的大忌。杨式太极拳认为手臂直则僵,立腕使气血流行受阻,掌心凸则紧张。其实不然,古代许多吐纳导引术都是这样练习的,例如最著名的华佗五禽戏。这样练习的实质是拉伸到极限,宋氏太极功练习松弹劲和粘黏劲所必需的方法。
3。手向前伸,肩向后拉
拳架中所有向前伸臂的动作,无论单伸臂还是双伸臂,如搂膝拗步、搬拦捶、双峰贯耳、高探马、倒撵猴等,每个定势都要求“手向前伸,肩向后拉”。这个要求是意念,内动外不动,外形不动。久而久之,松弹劲自出。
4。拉开关节
拉开关节有“横、斜、侧、竖”之分。
“横”,如单鞭一势,马步两臂侧平举,两臂伸直,开胸合背,从一臂经胸到另一臂,完全拉直,通开。
“斜”,如封似闭一势之过渡,身向前斜,头、颈、脊、腰、臀、后足成一斜直线,把全身关节拉开。
“侧”,如斜飞势,侧身,一臂高一臂低,两肩拉开,不许相错。
“竖”,如手挥琵琶,两脚并拢,全身直立,手向头顶上举,头向上顶,把颈椎、脊椎拉开。拉开才会有节节贯串,拉不开只会节节压迫。这种练法有极好的健身和健美效果。
5。松腰
活泼于腰。腰不能承重,不能使力,行拳走架接势过招必须松腰。
6。弓步倒三七开
与杨式太极拳相反,弓步前脚承重占三成,后脚承重七成。杨式弓步为正三七步,前脚承重占七成,后脚承重三成。倒三七有什么好处?倒三七步比正三七步稳定得多。如若不信,姑且试之,自明。
7。脚掌平铺落地
地心为第三主宰,说明接地之重要。
打太极拳,脚到底该如何接地?一些练家主张五指抓地,即五根脚趾向下扣,抓地。宋氏太极功要求脚掌铺开平落地,身体重量由全脚掌承担。切忌由脚跟承重,脚跟承重全身就拔起来。
8。定势
三十七势,每势含若干个动作,其中一势为代表势,要求停下来,调整内部。以搂膝拗步为例,定势为弓步,身正头悬,一臂向前平伸,一臂下按。停下来,手臂伸直,立腕凸掌心,舒展五指,头向上顶,把颈椎、脊椎关节拉开,上身直立中正,不许有一点驼背,不许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重心落于后脚,忘掉前脚;伸出之臂,肩向后拉,手向前伸。其他各定势,各有要求。
9。六阳经
宋氏太极拳打六阳经。何为六阳经?即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敬、足少阳胆经)。六阳经循行人体外侧,与天地相连,曰:大周天。六阴经循行人体内侧,即手臂内侧,胸腹,腿足内侧,为小周天。打六阳为整体劲,打六阴为局部四肢之力。毛孔遍布于人体外侧,神经分布集中,触觉非常敏感。故曰:“混元一气感斯通”,又曰:“全体发之于毛”。
宋氏太极拳属先天拳,重逆运之法;杨式属后天拳,重顺行之拳法。杨式练小周天,非常注重腰的地位;宋氏却没有给腰那么重要的地位,而把这个重要位置赋予天地、大自然,曰: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又曰:应物自然。杨式重虚实,宋氏重开合。开合为一混屯,故曰:浑噩一身,遍体流行,表里粗精无不到。虚实不清,触摸不定,彼此不分之境。故曰:先天逆运,回归混屯。
结论:宋氏太极功是先天拳,是大周天法。
九宫步
以手带步两翅摇,
以身带步水上漂,
以步带身任逍遥。
《逆运歌》五首
1。桩
弓步倒三七,活桩不费力,
谁把死桩站,老来必瘫痪。
2。劲
肩向后拉,手向前伸,
身向后坐,劲向前发。 注:此劲也,非力也。
3。方法
静以守之,虚以合之,
运之以意,得之于心。 注:心领神会
4。应物自然
身若浮云,卷舒自然,
物来触我,我不着物。 注:摸不着我的劲,找不到我的支撑点。
5。拍位(俞大猷)
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
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注:听劲是不够的,要提前打。提前多了不成,要打得恰好彼手已出,劲愈发未发,愈收不能,这就要知拍。打他的攻击节奏,打一个提前量,效果极佳。
(摘自于志钧《中国传统拳术史。卷六》)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