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福建顺昌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福建顺昌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4 19:28 编辑: 网络 查看:

最新文件 → 其他


 查看方式: 查看:[ ]

修练混元太极感悟之三

来源: 互联网 作者:进化先生 发表日期: 2012-8-2 15:05:21 阅读次数: 1963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修练混元太极感悟之三

作者:道云龙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16    

       ——浅谈“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一九九八年有幸与冯志强老师结缘,走上了研练混元太极拳之路。通过十年来的研练,我既懂得了混元太极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又亲身感受了冯老师平易近人、尊师爱生、尚武重道的崇高武德。十年学艺,收获颇多。在此,就这个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冯老师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一书的入门指引中着重强调:“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这是前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刻概括,对怎样练好太极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两句话既指出了习练太极拳的入门途径“须从无极始”;又阐明了“阴阳开合”是太极拳的核心。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练拳须从无极始”,这句话实质上是修炼者通向太极巅峰的一个指路牌。初学者应从“无极”始,小有成就者也得从“无极”始。练太极拳为什么必须从“无极”开始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无极” 与“太极”的关系

“无极”一词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色、无味、无声、无象、无始、无终、无可指而得名。“无极”是处于一种空空洞洞、混混沌沌的状态,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一种状态。“无极”的含义是无一物而包万物,原本是***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概念。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一书,书中描述:“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两仪”即阴阳,其阴阳相互依存,并永无休止地转换是衍生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辩证法则渗透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知道了“无极”、“太极”的含义,就不难理解“无极一动太极生,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生生不息理循环”这一研练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了。

二、太极拳与“太极”的关系

冯老师说:“太极是大道,太极拳是小技。”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自身适应自然的能力及抗击外来侵扰,依据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天地阴阳平衡运转互换而生万物的辩证哲学思想创编的集道、武、医于一体的混元运动方式。最初并无固定的套路,只是依理法而行功,后经数代人的研练,为了便于传授与行功,逐渐形成了拳架套路。拳架套路是体验太极阴阳万般变化的载体,要求从无极入门放松练习,去僵而求柔,积柔而成刚,松柔圆活而利于变化,一招一式皆符合法度。无极入门,放松练习太极拳架套路,就是按太极阴阳之理来体验太极阴阳的万般变化。

三、太极拳与“无极”的关系

太极拳集道、武、医于一体。道,即道家的修炼思想。道家修的是长生,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追求的是外丹,即“长生不老丹”,后因许多人(包括唐代多位皇帝)服丹后中毒而亡,逐改修炼内丹。炼内丹就是从后天返先天,追求“虚静无为”,也就是从“无极”而始。道家认为,内炼之道,贵在心虚,心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虚静无为则百脉自然流通,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还虚,虚灵清净则自生慧。故两千多年来道家的修炼是以“无极”而始,以太极阴阳混元而用的。

,传统的太极拳是健身和实战并重的。按道家无为的思想,将各门派的武技、战术巧妙地隐藏在太极拳的动作之中,形成了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后发先至、以变制快、以旋转胜强攻的实战原则,独成了含阳刚于阴柔之中、寄雄奇于淡远之内的术法分明、简洁缜密、端庄洒脱的太极拳法。其是按照求静、求松、求慢、求顺、用意不用力、不可心存打人念等动中求静的理念进行训练的。“有意无意是真意”,是对传统太极拳高深意境的真实写照。这里的“静”与“无”都是求“无极”,即求无一物而包万物。

,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医疗养生法则,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以意行气,气沉丹田,从而形成了一种动中寓静、柔中寓刚、内外兼修、混元运转的健身运动。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充分体现了防重于治的思想。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及“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句。指出了调摄精神是为了保持恬愉宁静的生活,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预防七情(喜怒哀乐悲恐惊)伤身,从而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究推太极拳的目的,则正如《十三势歌》中所说的“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因此,练太极功夫就是通过意、气、神、形的混元运动,使身体亏虚的部分恢复健康,即“亏者复原”;然后,再行修炼而达到身体强壮,功进大成,即“圆者更圆”。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体潜能,借后天返先天,修先天化后天,使人体呈现勃勃生机的过程。也就是冯老师所讲的:“通过混元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气能、磁能、电能等各类人体生物能,这是太极功夫的物质基础。”所以太极的健身医理也是从“无极”而始的。

“阴阳开合认真求,”就是告诫我们太极拳的核心是“阴阳开合”,希望我们认真地去探求。从无极放松入太极之门到太极核心地段有着一段艰难漫长的路要走,决不是一进门就能到核心地段。这一路上有许多修炼太极的要领需要我们去掌握。演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意气神形合一地描绘阴阳太极图,运行太极阴阳变化之理的过程。其始于无形,成于无迹,即从无到有而又从有到无的过程。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中正不偏”是阴阳开合认真求的基础。在练习各功法及拳术套路时无论是定式或动式都要做到中正不偏。虚实转换阴阳开合万变不离其中,使全身上下中气贯通,周身内外一气流转。要保持中正不偏须注重以下几点:⑴虚领顶劲:即头正直、神贯顶、中气贯注全身。⑵含胸拔背:即背开胸合、气沉丹田、上虚下实。⑶松腰活胯:即腰松沉、胯松开、气沉丹田而入地,下盘稳固有力。这三点形成了人体由内向外松开,上顶天、下入地,植人体于天地之间。为我们意气神形合一地描绘阴阳太极图,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也为我们习拳练功确立了最基本的法则,即冯老师所说:“中正为养,歪斜为伤。”

二、“虚实转换全在腰”是阴阳开合认真求的重点。虚实既是阴阳,虚实不清则双重,双重则滞。虚实清则立如秤准,活如车轮。腰为一身之主宰,这是各太极拳家的必争之地。于位置上讲,腰是圆心。于功能上讲,腰腹是丹田气海所在,就是动力。圆心找不到、动力找不到,怎样运转太极球呢?要想做到松柔圆活,混元一体,关键要把腰胯练活。腰胯要活,首先要能松开,胯能松开,裆能圆活;腰能松下,即塌腰,能虚则能活,活而能转,转而则灵。水火既济、阴阳调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养神补脑,还虚得以实施。

三、“胸腹折叠运开合”是阴阳开合认真求的核心。五脏六腑藏于胸腹,十二经络源于五脏六腹,精气神源于五脏,化于五脏,养于五脏。所以冯老师说:“若胸腹不思开合折叠,丹田不能吸引推拉,腰脊不做左右旋转,则内气难以鼓荡发动,中气难以达于脐下,真气难以出入循环,气不能缠绕于肌肤之间、贯通于骨髓之中,则无缠丝劲可言。胸腹能有开合折叠,引化进击方能浑于无迹,”由此可以看出胸腹折叠运开合是练好混元太极的关键。要做好胸腹折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⑴松肩坠肘,松肩是两肩相对松开,坠肘是两肘往下松垂以保证两肩不向上端起。这样两胸由内向外松开,容积变大,并且胸部肌肉得以放松,胸中之气得以行至腹部。⑵松肩活背,肩背是身体连接上肢的关键部位,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这里不做细述),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是靠肌肉韧带来发挥其生理功能的,那么练活肩关节,胸背的开合运化才能自如,松气松身此处也是关键。⑶节节贯穿。练拳既要重视肩肘腕上三节和胯膝足下三节、更要弄清身又分三节,全身有九窍、十八球,腰椎、胸椎又何止三节呢?忽视了胸腹的节节贯穿,全身就无节节贯穿可言。

四、“刚柔相济”是阴阳开合认真求的高深境地。太极者,刚柔兼至,浑于无迹,外形似柔内实刚,说柔有柔,要刚有刚,忽隐忽现,刚柔相济。所谓柔是相对刚而言的,是松柔、柔韧、柔顺之意,是外显和顺而气充于内。所谓刚是相对柔而言的,是内持沉着静重,精神内藏而不露。要练好刚柔相济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⑴一松一紧济刚柔。开合之中有松紧,神气鼓荡有松紧,折叠往返有松紧,蓄发相变有松紧,一静一动有松紧。练拳处处有松紧,所以冯老师反复强调做一个动作放松一次。一松一紧就是主动地休息,是为养。⑵螺旋缠绕运刚柔。在练拳时要通过腰脊的螺旋缠绕和胸腹的折叠运化,来带动和贯穿四肢的螺旋缠绕,从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绕,也就是冯老师说的以身带手。⑶节节贯穿。无论是一松一紧,还是以身带手的螺旋缠绕,都有节节贯穿在其中。一松一紧之间要传导有序,螺旋缠绕之际也要传导有序。节节贯穿在运动中是起一个传导作用。只要找到了圆心、有了动力、有了传导,我们就能描绘出美丽的阴阳太极图。

以上是我修练混元太极拳的一点认识和体会,有待于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修练、不断提高。

上一篇: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二
下一篇:没有下一条记录

【公共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评论列表加载中...

[共0条]【相关新闻】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共0条]【相关软件】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共1条]【相关文章】

  修练混元太极感悟之三

[共0条]【相关教程】

 暂 无 相 关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