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修炼重要的三句话
太极拳习练久了,对太极拳理多少就有了更深的理解。随意打出几个动作,大家觉得很有看头,也有同事说咱的太极打出文化。嗨,真是。这年头没文化可以成为调侃,没文化可以当大老板,没文化只要有靠山照样可以在社会上混得人模人样。于是,有文化变成为一句中性词,也可能是表扬,也有可能是讽刺,挖苦。关键看什么时候说,什么人说的。前一段时间,有朋友要我去给企业培训的学员讲讲企业风险控制,说我是实战型企业家,有长期企业工作的经验。我说我现在不搞企业了,专门研究太极拳,学习太极拳,习练太极拳。朋友说,那你就直接讲太极文化对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好了,主题还鲜明。呵呵,看,只要有文化什么都可以装的上啊。于是,朋友买机票拉我到昆明一转,正儿八经地当回老师。其实。我也知道现在的培训多数都是冲着风景地去的,上课基本是副产品。但是,我现在对太极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迷恋,把不得有人听我讲我的感受,我的成果。所以,一天的课程我竟然用的满满的,中午吃饭时间到了,我还在拖堂。下午若不是赶飞机,我还不知要给大家灌输多少迂腐的太极文化呢。好在我将学习太极拳的心得,总结的和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不一样,学员们还觉得听之不厌,中间还鼓励性地给了几次掌声,我也就心安理得。同时也对得起朋友的机票钱了。
对于玩太极在管理中应用,我的粗浅认识是:
一、太极文化,不是圆滑处世。而是骨正筋柔、真气充盈的一种表现。时下,在官场职场中说打太极,实际是对一个人的品格表示质疑。说穿了,就是不敢负责,不敢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这对太极拳和太极理论来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误会和曲解。从而也使太极拳在国人的眼里成为不光彩的名词。事实上,太极拳的养生健体作用是大家公认的,太极拳的至高境界使人能达到骨正筋柔,真气充盈的高度也是太极高手所知晓的。在管理上讲,真正的高手,能智慧的圆融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突发事件绝对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长期修炼得来的能力。而一些圆滑势利小人的胆小怕事偷奸耍滑根本不是太极功力的体现,更不是太极拳的拳理的本意。
二、太极文化,不是以柔克刚。而是积柔成刚、厚积薄发的一种功力。常言道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其实这也是对太极拳的一种片面认识。柔能克刚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也是阴阳学说的基本观念。但是柔并不是没有力量,柔并不是代表没有或者不作为。尤其是太极拳的柔,那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所变化出来的一种功力,和一般我们所理解的柔更本不是一个概念。太极拳的习练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拳架熟悉,培养气血;第二是气血充盈,骨正筋柔;第三个阶段是心神合一,变化自如。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只有管理者长期的修炼,才可能有较强的理论素养,管理素养,才可能有遇事不慌的决断力和风险的控制力。这都是长期修炼,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习拳和从事管理工作不同领域,但是共同追求的一种功力。
三、太极文化,不是后发先至。而是内外相合、相连不断的一种智慧。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修为的拳种,同样也是个人文化素养修炼的良好方式。在实战中,我们日常都觉得太极拳是后发先至,在拳脚上要慢人半拍。其实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太极的拳理是彼未动,己不动。彼欲动,几先动。讲的任然是抢占先机,这是所有兵法和工作实践的长期体会所共同认知的。打太极和做管理切不可认为后发先至就是真理,而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在训练中时刻都要从实际运作的效果来面对,刻苦练习自己的听力,也就是观察力和反应力,及时准确把握事物的细小变化,扑捉先机。以个人或企业内外相合的状态,相连不断的措施去整合资源、科学发展,控制风险。这样才可能处处把握大局,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