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2投稿
目前中国本土管理思想,无论是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还是胡星斗的“古典式管理”以及各种形式的“太极管理”、“人本管理”都是强调文化的一个角度,科学性普遍不足,均难以担当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责。指引中国企业发展一味依靠西方理论同样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制定出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学和推研出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恐怕还是中国企管学家面临的课题,也是学者们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一课题的突破,对于日益强大的中国企业而言极其必要而急迫。毕竟成就国际学界认可的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客观条件与基础已基本具备,无论从经济发展速度与实力,还是从企业规模和总量,以及对国际经济影响力。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造就命运。所以思想的丰富,行动的改善,最终体现为一种习惯的形成和性格的造就,进而形成一系列人生的体验。人生的体验,又可丰富我们的思想,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都有自己的命运循环系统,无论从哪一点入手,我们都是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改进的,所以对于我们的人生经历,无需怨天尤人。
管理者提供的是适宜的温度和恰当的客观环境,孵化本身的进程,是生命体自己的事情,管理者不能干预、也不得干预。反观我们的管理者,恨不得自己成为胚胎,尽快成长,甚至不到时候,就帮助胚胎出壳,急于求成,胎死腹中。造成这样的悲剧,是管理者短视的结果。只有明白事情的成功,是造化的结果,而非一己之力,才有可能避免自己愚蠢的行为。
管理者要为而不持、据而不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团队就如同一个俄罗斯套娃,大团队套着小团队。团队要成长,要吸取给养,就需要从更大的空间中获取。作为管理者,对团队要有一种放飞的心态,促使团队化育、成熟,进而实现蚕蛹之变,如此,管理者也就达到空的境界了。
作为企业来讲,仅有法是不够的,人是理性的,所以企业还需讲理,人是有情感的,所以企业也需要讲情,做到这一点,也就基本做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了。由情入理、通情达理,与我们的法制化是不矛盾的,所以变通都是基于我们的制度框架内的,以不违反制度为前提。对人有情,对事无情,什么时候该讲理,什么时候该讲情,什么时候该讲法,要分得清清楚楚,才能做到处理事务合乎情理,做到适宜。
管理是圆的,就在于管理具备圆的特质与魅力。从管理目标来看,管理追求圆满。管理是不能追求完美,完美意味着求全责备,圆满则不同,圆满是一种体验,一种持续的体验,结果达标是最基本的,但仅仅结果达标是不够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构成小的管理过程与目标,也要追求圆满。小单元的圆满,促进了大单元的圆满,通过每一单元的持续完善与改进,进而完成组织的新陈代谢与自我进化。圆满的嵌套,阴阳的组合,有限中蕴含着无限,构成了我们管理的艺术和对未来的期待。
管理是圆的,还在于你是使之者,也是受之者,你所有的行为和态度,通过特定的法则,将结果回馈于你,所以管理者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我们不能对事物发展方向进行主观的扭转,只能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引导和灵活应对,让我们的管理行为显得得体、有效,使我们周围的人世变幻以自然的方式去推演。与我们规则有违背的行为,我们进行扭转和干涉,只要不出我们的圈,所在个体都要以自己的规律和节奏展开活动。内部、边界与交换,使我们的管理活动井然有序,成为一个有机体。
演绎灿烂人生,不只是追求人生巅峰期的辉煌,需要注重每个阶段的生活质量和每一刻的人生体验,活在当下,把握现在,以当下的圆满期许未来,未来必然灿烂。管理不是好高骛远,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和身边的人和谐相处,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先进的文化与精微的理念,浸润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才能真正达到化育、演化的目的。没有了浮躁和急进,奏响和谐的旋律,我们将会有一个更好的管理体验与实践。
第1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