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延时加速使太极拳威力无比。历史上有人曾怀疑太极拳绵软不能打人,时至今日也还有人说太极拳好看不中用,能健身不能技击。其实,太极拳技击威力无比,特别利害。老拳谱有滚、磨、弹、断、踏、拍等十几种劲法。只要被击中,轻者击倒,重者伤其内脏。这是由太极拳发力技法特点所决定,并不誇大。这些技法特点,符合牛顿‘动量的变化相等于力与时间的乘积’的原理。太极拳的刚揉相济,沾连粘随,只要与对方接触,一搭手就粘住,利用摩擦力抵住其重心,不是立即收回,而是继续不断加力,直至使对方跌倒或被挚远扔出,这种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并使对方身体发生加速运动的结果,被打击的力度大,伤害重。这与外家拳猛击对方,(因怕被打)而迅速抽回,所打击的力度小的多,正如挑担百斤,一是挺起立即放下;二是挑起走一段路再放下,二者所受力的程度显然是不同的。再比如在天平上称重时,用一小笔杆猛击一端,立即收回,平衡不受多大影响。如把笔杆放入一端盘内,天平立即失去平衡。说明力作用时越长,受力就越大。太极拳发力,就如同向天平一端加重和让对方挑上担子,并继续不断地加大重量,直至压垮为止。这也体现太极拳以慢胜快的道理。在太极拳诸多对立统一矛盾中,以揉克刚较为容易理解。最难理解的是以慢胜快。有人说‘以慢胜快是胡说八道’,有的说是‘誇大其词’,有的说‘是慢练快用。快能制胜,慢必挨打’。总之不相信慢能胜快。回答是肯定的,慢能胜快,即不誇大,又不神密,是由科学道理和太极拳技击特点决定的。究境该如何理解呢;
1,哲理证明慢能胜快。理由一,快和慢都以对方存在作为自已存在的条件,有慢才有快,无慢也无快,有快才有慢,无快也无慢,快慢相互依存,两者互根。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一论点,足以说明太极拳是有快有慢,能快能慢。理由二,快与慢这对矛盾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这种又统一又对立的矛盾性和斗争性,依椐一定条件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太极拳的快与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快与慢具有各自的独立稳定性,又在一定的条下向其反面转化。这个条件就是发力的方法。发力方法的不同,表现出的快慢也就不同。快可转化为慢,慢可转化为快。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太极拳的慢就是快。在推手实战也证实,太极拳本质上就是快。(园圈平面上转动一度,园心内园与园圈外园的线距离是不同的。走外园的外家拳比园心内园的太极拳长的多。)比平常所说的形式上的快还要快。因此慢能胜快。
2,从太极拳与其它拳种技击特点比较证明以慢胜快。快与慢是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标志,快慢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统一的鉴别标准,才能验证那个快那个慢。怀疑太极拳以慢胜快的人,可能只是从出拳技打的次数、节奏、频率上看的。在本文第四节中,把太极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列举了七条。从技击的方法、目标、目的、力量、线路、方向、攻防方法等多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多方面可证实以慢能胜快。比如其中一点,太极拳走弧线,摩擦滚动的技法。只要搭手就吃住对方,通过接触点而随屈就伸,粘连不离,我之力无定向的向对方重心不断加压。直致将其制服。这个发力过程中,看似缓慢,关节无明显屈伸,看不到有快的速度节奏和频率。可是由于通过接触点的摩擦滚动,暗动了多个角度,多个攻击点,外形看不到,这就是看似慢实质快的奥迷。外家拳大多依靠四肢关节一曲一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