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演变,已成演变了很多门派的太极拳,每个门派都有着它自身的特点,我们不能用一个门派去否定另一种门派,其实每一种门派都有着相同的特点,总之各个门派始终都是互相牵连的。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巅峰之作,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功夫,创造性地与阴阳之理、五行之说、八卦之数有机融合,借象取意,使武术之法植根于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幻化出无限之机变、无穷中组合、无止之生机,无尽之魅力。
内功是太极、形意、八卦的精髓和灵魂,武术家历来将之奉为至宝,只在弟子中传授,从不轻易示人。左致强老师9岁拜北京著名拳师“活猴”丁连堂学形意拳;1968年追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王巨章习仙衣八卦掌;1982年有幸结缘太极大师李经梧并被纳为入室弟子;经梧大师去世后,左老师拜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为师继续研习太极拳。四位师祖择心爱之才为徒,倾其囊而授,将三大拳技和本门内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左老师。
在三派的内功中表面上形式不同,但原理相通。
气托功、太极内功、三心归一功有其共同特点:第一,讲究凝神、调息、全身放松。功法开始和结束都要求意念集中、呼吸细慢匀长;自百会至涌泉,全身的骨骼、肌肉、血脉都处于空松的状态。第二,讲究吸贴抓闭,充实带脉。引涌泉之气至命门,使命门内力优先得到巩固,继而充实整个带脉,复引命门之气行于身体某个部位,应用于技击。第三,讲究气血循环、周而复始。身法始于无极又归于无极,内气源自涌泉复归于涌泉,通而无滞。在老师的指导下,只要依法而练,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第四,讲究活练,注重运用。气托功法可借助外力迫使习练者压低桩法,增强臂部弸力,施之于人,搭手即可将对方掤起,使其丧失根基;太极内功可使带脉充实,松沉劲力加强,长期习练,任人推于腰部,可保持自身岿然不动;三心归一功将命门之气引至夹脊,运之于臂,瞬时发力,可使杀伤力出乎想象地提高。第五,讲究随机应变,富于变化。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外形变化全赖内气转换。
以上功法是四位师祖的门内要窍,是左老师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至宝。望得之者百倍珍惜,不得轻易外传。本文内容未经左老师正式许可,不得公开出版发行。
八卦气托功法(归浑圆功法)
气托功法由河间府黄家坞王巨章恩师传授,王巨章得之于陈世阚,陈世阚师承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此功法得气快,气感明显,对稳固下盘、增强掤劲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浑身进行放松,自然的呼吸,并且两眼平视。
重心逐步过渡到右腿,左脚横开一步,与肩同宽,重心落于两腿之间。选中正前方一目标,口微开,吐气。吐气要细慢匀长,同时意想内气下沉,自喉、膻中、下丹田、至会阴分开,沿两腿下行,从涌泉沉入大地。气吐之愈远,沉之愈深。
两手自体侧平举,高与肩平,掌心向下;然后环抱胸前,要求松肩、沉肘、两手自然舒展,拇指与乳头相对。自然呼吸。身体慢慢下蹲,至舒适为度。要求:印堂、两肩、命门、两胯逐次放松(四松);两掖、肛门、两膝微微上提(三提);百会上顶、舌尖上顶(两顶);两脚放平(一平)。意想百会与天相接,涌泉与大地相连,天地人浑然一体。
保持上述姿势不变,在两手手背上加砖。初始两手背各加一块;坚持一个月后再各添一块;百天之内,两手可各托三块。此后可视个人体力逐渐增加。托转时,要求五指自然并拢,形同柳叶;上身保持正直,胯部放松,大腿与上身呈折叠状,夹角约120度,膝盖不能过脚尖;在保持松肩沉肘的前提下,两掌尽量前探。保持上述姿势1至2分钟(随功力增加可适当延长)。
收功。将砖放下,空站片刻,此时两手有强烈的气感,有自觉自发外掤的感觉。习练者勿追此幻象,意想精神内敛,外气内收,开始收功。肩肘逐次放松,口部轻吐浊气,两手随之回收至胸、至腹、渐渐至两腿外侧,自然下垂,左脚收回。
太极内功
太极内功是使太极拳术达到高深境界的秘传功法,历代以单传口授为主,从不轻易示人。20世纪60年代,在北戴河气功疗养院,著名太极宗师李经梧将太极内功应用于临床治疗。我国著名气功医疗专家,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刘贵珍评价:“太极内功不仅可以提高拳术的鼓荡气和技击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现将李经梧老师亲授的练法整理如下:
调息:面向正南,左脚横开一步,与肩同宽,两脚脚尖朝向正前方。项正直,百会上领(头顶悬之意),下颌微收,含胸拔背,全身放松。用自然呼吸进行调整,使心神达到安宁,心平气和,体态舒松。
吐浊气:将胸腹之气由口向外吐出,越细越长越好,意想自胸、腹、会阴、大腿、小腿至涌泉,把体内浊气全部吐空。初练三、四口吐完,久练一口气即可吐空。
凝神:用意推动两眼之光直至前方最远处,寻找一固定目标,如月亮、星辰、山川、胜景、江河、湖泊等。采其精华进行凝视,之后不停的往回收,把视点收回到离眼约一尺二的地方停住,精神贯注,两眼目不转睛的盯住,约3至5分钟,眼前出现模糊不清的景物或气雾。
采气物:用鼻子吸气,同时头慢慢下垂,与内视合一,将气物慢慢送至会阴。鼻子尖对准肚脐,眼看会阴,舌贴于下齿与齿龈之间。
吐纳:口对会阴,细长吐气,用意推动内气自会阴分开,慢慢经大腿、膝关节、小腿、脚腕最终至涌泉。
随吐气身体下蹲,至两膝稍有不适为度。吸贴抓闭:用鼻子吸气(以轻微而不自觉为度),引内气从涌泉经脚腕、小腿、膝关节、大腿,到会阴合二为一,再从会阴引内气到命门后停住。随吸气两手紧抓握拳,舌尖轻贴于上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有提肛缩睾的感觉)。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为止(吸饱),然后把气封闭在命门附近(闭住)。抓闭时间,视体质强弱、功夫深浅而定。抓闭一会后,随吐气引领内气从命门开始返回,经会阴、大腿、膝关节、小腿、脚腕最终至涌泉。同时随吐气两拳逐渐松开,随后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久而久之命门可得到充实。吸贴抓闭功法是太极内功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
气冲带脉:抓闭之气充实后,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分两条线冲向关元(肚脐下三寸处),向关元吸气,使整个带脉充实,意守关元。长期练习,带脉充实后气贯全身,腹部周围似有一条缚带相护,甚至腹和腰象木板一样坚硬,此时稍加用意,结合呼吸便可产生鼓荡之气,运到双臂即可提高技击能力。
丹田内转:吸气到命门,再向中丹田吸气,待气充实后,以两手引内气围绕肚脐旋转,顺时针方向自小而大、自内而外转36圈;然后再沿逆时针,自大而小、自外而内转24圈。
神通于背:命门抓闭之气不放,再以意领气至背部,使气达于夹脊。此时背部开始发热,热流上行达到两肩,并推动两肘、两手,手臂及手开始发热发胀,此即神通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