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武式太极拳的内劲训练
来源:西风寂寥的博客
关于太极拳内劲的训练,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心法。武式太极拳的内劲训练,郝月如和郝少如的著作里有明确的阐述,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练身法,使内劲有根源。
身法是内形的基础。身法训练先从求尾闾正中练起,将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
二是练腰脊敛气,使内劲有主宰。脊骨之气能够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成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于灵活协调,进而再求掌握行气运劲的本领。
三是练以意行气,使内外相合统一。
太极拳艺的精湛,全在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人体力学。这种力学的产生,关键不在外面而在内,必须由内在的变化而产生奇妙的内劲。平日行工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求达内外的相合统一。学习运用内劲,必须先学习掌握意气的变化和运用,实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用内形来指挥外形,使内外相互结合。
四是练空松圆活,使气势须饱满,神气鼓荡。平日行工须认真揣摩空松圆活之道,在八面支撑上下功夫。太极拳八面支撑的气势是经过空松圆活训练得来的,关于空松圆活训练问题,在郝少如所著《武式太极拳》(1992年版)一书里面有专节论述,学者毫不犹疑地照着练就是了。行工走架须求周身节节贯串,无有断续之处,使行气如九曲珠(而不是九颗珠)无微不到。要学会以意行气,意气先要能分得开,然后才谈得到能以意行气。气须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而腹尤须松开,脊骨之气必须通过脊骨根朝前运动,由丹田往上翻之,气势始能腾然。达此境界,就能以意行气,以气运劲而遍及周身。一举一动,由意动始而气动,即而形动,练意、气、拳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由气粗至气精,渐至周身若气球一般,不论前进后退、左转右旋,皆无有凹凸。到此地步,内外合一而无内无外,无粗无精,说有即有,说无即无,浑然皆忘,一举一动自然已到臻圆融妙的境地。
郝月如曾经指出“以意运气,久而能精,精而愈精则神,神而愈神则灵,领悟此理,当有神明之妙。”可见内劲训练亦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