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太极拳作为古老文明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虽然博大精深,但因其易学练的特点,深受练习者的喜爱。然而,为什么练习太极拳之后会存在体会深浅、受益大小差距甚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一个正规训练过程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在此谈谈个人看法,和同仁好友切磋。
正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由外入里、由易而难的过程。
前辈的练法是由静到动。先练静功,以无极式桩功和川字步桩功(姿势与提手上势同)为主,使身体下部有劲不至飘浮,如同建造房屋之基础。凡欲练太极拳之真功夫者,非先练桩功不可,而后练动功,练习架子、推手,一势一式地练,一式熟后再练一式。以免日久生滑。直至各式皆练习纯熟后,始互相连贯合为一套太极拳。前人云:拳不在多,而在练之纯熟。熟能生巧,巧极为绝招。
而现在练拳的基本不按此过程。一上来就盘架子即动功。三四个月学一套,然后自己练,或接着学另一套。殊不知,这样练下去就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虽然健身防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处于外形,处于晃拳阶段,就难以深入提高,练不出真功夫。
我主张静寓于动,静动结合,循序渐进。鉴于现今的情况与过去不同,无时间实施前辈的练法,应采用学架子——练架子——拆架子——摆架子这个正规训练过程。此过程必须在明理(明拳理,诚意传授)的老师指导下进行。而且要经常反复学、练、拆、摆,直至纯熟。先拆摆外形,再顾及神意气的内形,这就是由外人里。先拆摆定式,再拆摆动式。这是由易到难的反复学练拆摆的过程,把十三势(拥、捋、挤、按、揉、捌、肘、靠、顾、盼、进、退、定)的各种劲路贯穿到整个套路的练习过程中。这才能越练越长劲。
当然,首先应弄清何为太极,何为拳。
简言之,虚实阴阳属太极,四肢身体动作属于拳。外家拳的撞头、踢脚、冲拳、劈拳皆是明显的技术动作。当内形(虚实阴阳)和外形(身体四肢动作)相结合时,就成为太极和拳的结合。在练习时,外形带动内形的叫太极操(前辈称拳太极、晃拳),内形推动外形方可称为太极拳。
我今天在此抛砖引玉,是希望大家尽快缩短晃拳(有十年晃拳之说)的时间,尽快走上练太极拳的正规途径,即由内形(神意气)推动外形,每练一式还要知道相随相合了没有,这时才能每练一遍就增加一分功夫,越练味道越浓,越想练。
如何做到由内形推动外形呢?那就要谈谈学、练、拆、摆方法。
一、学:首先当然要投明理之师。懂拳理、肯教、真教、肯喂劲,不怕“教了学生打老师”。这就避免了以错传错,误人光阴。古人言:“教拳不讲等于种田不耙。”要讲清每一招数,避免以错传错。使学生走捷径,不走或少走弯路。学生则要虚心勤学苦练,有一种我要学要练而不是要我学的自觉思想,肯动脑筋钻研。势势认真决不马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二、练:学后马上认真复习,照老师讲的去练。杨澄甫宗师要求每天练习七八次。当然,现在大家多数要工作学习,很难像过去那样整天练,但早晚练它两三遍,工作学习之暇可抓紧练一些单式。其实工间、排队、洗菜、看电视、散步等都可有意识地练一些单式。这是很重要的练习法之一。只要真正意识到练拳的重要性,时间就有了。练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无形的意念练拳,达到拳不离手的境界。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初级到高级、从表面粗浅认识到深处的实质追求的过程,这是人类的进取性。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当然进取要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和代价。太极拳是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同样要花时间和精力。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无论盛夏还是寒冬都应刻苦习练。从而健身祛病、享受美好人生。我提请大家记住:功夫=(刻苦练习正确架势+动脑筋)×时间。
三、拆:已学会一套拳架子,为何还要不断拆架子?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和武两大体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即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如今我们的太极拳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功夫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含有中国文武两大传统文化。不仅武术技击要求极高,而且练起来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亦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即阴阳,阴阳为太极,故太极亦是文武之拳。因此它是一门高深艺术,不可能一下或短期就入门,练到一定程度就会感到难以深入,这时就要老师给你拆架子,目的是不断掌握太极拳中的技击要求,或把已掌握的东西变得更自如。每拆一次架子你就会感到有新味道。如拆云手一势,文拆6个不同方位的“8”字,武拆技击方法很多,有一开一合、二开二合或更细更多开合,还可抱、闪、截、切、击之,可单手随腰左右击之等。
四、摆:摆架子是帮助自己正确地掌握练拳的要领,不使练的过程中将关键内涵滑掉。老师给摆正的架子会使劲路贯串,能随能合并喂劲试出来。只有在学练拆摆上花过功夫的人,才有可能继承和发扬、发展太极拳。通过拆架子、摆架子之后才能够把太极的要领贯穿在练习过程中。练拳,首先要提起全部精神,所谓虚领顶劲,还要把方向和路线统一起来,上下相随。要求:方向直(为实),路线曲(为虚属阴)。不统一就散。因此通过摆架子使拳架子正确是首要问题。要分清虚实,否则双重。但虚实不能截然分开,练拳的不同阶段虚实比例不同,由开始的大虚大实到成功后的不虚不实,方为太极,到此时拳才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使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太极拳以虚盖实,要求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故两腿靠尾间调整,上肢靠大椎来调整。含胸拔背指挥气沉丹田,沉肩垂肘指挥含胸拔背。腰、胯、膝、踝、肩、肘、腕节节贯串,故行气如九曲珠。松肩要靠气贴背,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一环套一环。练成别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个过程只能通过拆摆、喂劲才能掌握。否则练20年也是徒劳一场。
最后谈谈推手与架子的关系及原则。
关系:推手是太极拳技击的初步练习,是对架子的检验,盘架子为知己功夫,推手为知人功夫。
原则:1.以柔克刚。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太极拳是柔拳的一种,故要向柔发展,至柔即为至刚。2.以静制动。以己之安静、平稳、等待观察对方。“后人发,先人至”,就是这个道理。3.以小敌大。只有做到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后,一般说就不记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