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健身运动的医疗保健作用

太极拳健身运动的医疗保健作用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15 17:30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拳健身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养生治病的效果,也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太极拳锻炼,是以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提高人体素质为目标的锻炼方法。其作用机理是复杂而又全面的。主要通过加强人体自我调节机能,提高免疫机能和防御能力。古人认为太极拳是锻炼人体的正气(凡是守在自己的经脉上,守时守位的叫正气,凡是跑在别的经脉上呆着,管闲事,越俎代庖就叫邪气。)通过练功,可使精充,气足,神旺。正气充足自然可以祛邪防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练太极拳可使阴阳调和,气血流畅,它通过不断加强正气,不但促进病残机体的康复,而且能使健康机体强壮长寿。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普遍反映饮食和睡眠改善,心情愉快,精力充沛,病痛逐渐消失。通过自我锻炼,调节和控制内脏机能活动,从而改善了全身机能状态和新陈代谢过程,达到康复的目的。

    太极拳以《易经》的阴阳学说做为理论基础,以《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做为医学基础,以道家《黄庭经》导引,吐纳作为内功基础。所以太极拳运动自始至终贯穿着阴阳,动静,虚实,开合,等相互矛盾而又统一的对待关系。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结合,达到内外合一,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强身治病的方法。

    人在繁忙事物中,思考不息,就会有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胃口不开,饮食无味,办事无所事从的感觉。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各脏器的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得不到抑制,耗氧量过大,平衡失调,导致神经疲劳阳盛阴衰之故,故练太极拳能解除这一现象。练拳一开始,就要求把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松静下来,各脏器的交感神经均得到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引起兴奋,称之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分阴阳动静。太极起势以意引导缓缓运行,动势为阳。这是大脑中枢神经及各脏器的交感神经逐渐兴奋,而副交感神经逐渐抑制,动作到位,阳尽阴生,两手徐徐带回,大脑中枢神经,交感神经逐渐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逐渐兴奋。依此循环往复地练习,使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各脏器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失调得以良好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在练习时,虽然大脑中枢神经有所兴奋,但它的兴奋是集中在很小范围内的,氧气消耗极小。因而恢复人体的疲劳,调节人体抵抗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练太极拳时,其动态是“一动全动,节节贯穿,连绵不断”。它的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的肌肉群和肌纤维都参加活动,使肌肉柔韧而富有弹性,增强了收缩能力。由于肌肉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又由于太极拳的立身动作,要求中正不偏,使骨骼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良好的变化,骨质变坚固,提高了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机理,使其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由于肌肉和骨骼不断地做螺旋式弧形动作,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它对人的九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感官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有保健和治疗的功效。近些年随着太极拳习练者的日益增加,研究太极拳健身作用的功能者也很多,其中不乏专业医学工作者,也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好文章,有兴趣者不妨关注一下这方面的著作信息。今天我想跟广大拳友们分享的是根据这些年我本人的练拳体会和学习思考,总结出的,太极拳运动除了整体的治病强身功效之外,其每个独立的操作姿势和运动也都有独特的健身和治病效果。有因种种原因不能习练整套太极拳者或不能每天都方便整套打一遍拳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身体不适的地方,有选择地习练对自己身体有益处的拳套里个别单式动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更多普通太极拳爱好者来说,能多方面,较深入地了解一些太极拳里面的道理,对于提高自己对太极拳的认识以及今后练拳时的侧重和注意事项,希望并相信会有些微帮助。因我习练的是陈氏太极拳,所以这里我想用陈氏太极拳的几个动作来说明。

   比如说:“金鸡独立"。阴掌撑天,阳掌按地,力点在掌根,抻拉两肋。两肋是肝胆经经行处。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属土,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木克土。人一生气胃疼,脾胃在中焦处,所以生气第一影响的就是脾胃;胃溃疡就是缺血,胃血不足和经常的郁闷生气是有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只要一生气,那么他的经脉就会凝聚。经脉一凝聚血生发的能力就开始弱了,血就不足了。要疏开脾胃,首先要把肝气疏解开,肝有病一定留在两腋,所以把两腋舒展开才是核心。现实生活中老胀肚的人,肚子老是满的,属于胃气不降,所以一定要下按,下按有助于胃气的下降。分掌根用力象两把锁把气机锁住,加上掌心空虎口圆拇指合,这样指尖会有胀满感。五个手指的井穴像井一样,气血的生发以及气血的这个末梢都在这个井穴当中,所以这样就使井穴得到了锻炼。因为脾主肌肉,缺乏运动多萎症。中医没有胰腺之说,而是把胰腺的功能当作脾的一部分来对待,所以健脾就是修复了胰腺的功能。“金鸡独立”的动作形式是一腿提膝,单腿支撑身体,这样要维持身体的平衡,不至于使身体摇摆和晃动,就要求人必须身体和精神都松静,这样会令人心静神安,阴阳平衡。总之,“金鸡独立”这个动作对于解肝淤,健脾胃,安神健脑都有好处。

    “掩手肱捶”:第一动就打开了胸肺。肺主呼吸,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第二有头部转动的动作,转头锻炼了颈部。颈椎处的大椎穴是六条阳经的交汇点。为诸阳之汇。也是身弓的一个弓梢。另一个弓梢为尾椎。通过含胸塌腰使腰向下坐,尾椎向里裹,这样颈椎上提与尾椎内含里裹,就具备了太极拳所要求的“一身备五弓”五张弓中最重要的一张弓——腰弓。人体的背部尾闾到命门是个倒三角,是肾气的封藏之本,很多男性病,妇科病皆与此相关联。那么通过百会上顶,大椎上领,会阴上提,长强下沉,尾椎内含里裹又可抻拉锻炼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是诸阳之会,元气的通道。此脉通则肾功能加强,而肾乃先天之本,精气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依赖于肾功能强大。督脉就在脊椎上,而脊椎直通脑髓,故脊椎与脑部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也是抵御风寒的的重要屏障。膀胱经通畅的话,内毒随时排除,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状自然消除或减缓。同时,松胯缠丝裆走下弧的两腿左右的重心转移,通畅了大腿内侧的肝,脾,肾三条经。肝藏血,脾统血,肾主气。三条经不畅也是生殖,泌尿系统生病的原因。如前列腺炎,阳痿,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色斑等。马步下蹲锻炼了大肠,马步配提肛,对大小肠的刺激是非常有效的。加上开合,呼吸,按摩和刺激了五脏六腑,对身体下焦系统的锻炼也非常有效。握拳和目光的归拢凝聚,专注一方会加强肝肾功能,增长力气,防止惊吓。太极拳这时要求习练者五趾抓地,这样就锻炼了足少阴肾经。

    中国宋元以后,中医分四大派别,北方的主张“四象五行皆籍土”。春夏秋冬都靠土,“中央戊己土”,在天干地支的学问里,土也代表胃,认为胃对人体的健康最重要。因为胃气是与许多疾病有关联的。譬如感冒,凡是感冒一定胃气不好。胃气不好不是讲胃溃疡或发炎,而是胃气衰弱,寒了,所以你治感冒要随时照顾胃,胃健康了感冒自然容易好。感冒是细菌通过鼻腔进入呼吸道,再进入肠胃里,这时如果胃健康,到了这里就把细菌消灭了,感冒自然好了,或者就不得感冒。换句话说,胃衰弱了,感冒容易来。光治感冒不治胃,效果很差。南方一派反对。他们主张凡是有病的人都肾虚,要先补肾水,也就是“九宫八卦不离壬”的原则。在天干里壬癸代表肾。把壬水补足了,病就好了,事实上两派都对。南方,北方饮食不同,气候不同,土质不同。北方人大碗吃面,包子,馒头大口吃,肠胃容易吃坏,所以对北方人来说,胃很重要。夏天以泄为主,把肠胃清理。但是北方人到南方去,就不能随便泄,会泄虚的。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不比北方,吃饭象吃猫食,但经济又普遍比北方发达,有些好吃懒做的,“暖饱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肾亏的多,先补肾为主没有错。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前几天我有个朋友说在一本书上看过一句话“男补肾,女补脾”,问我怎么理解。其实人身体每一个器官出了毛病人都受不了,肾也好,脾也好,重要性不分男女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就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说的,在易经八卦里,乾和离代表男人,坤和坎代表女人,后天八卦里“离”的方位在南方,“坎”的方位在北方。“中央戊己土”其中戊土,是脾土,己土是胃土。脾属于脏,胃属于腑,在五脏六腑里面,脾与胃是相表里的,所以人们常把脾胃合起来说。这句话所表达的还是中医南北两派的医疗观点。古人讲“医易同源”,好的医家一定也要是好的易家,有些话放在古代容易被正确理解,但放在今天听着就象有话不好好说,让人猜迷似的。所以要想很好的理解祖国文化,较多地储备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之所以插了上述这么一个段落,是因为太极拳的动作很多,一套拳不重复的独立动作就几十个,把每一个独立动作的健身和保健方面的道道都写出来估计得一本不算薄的书,等以后有时间时,再慢慢向感兴趣的朋友们汇报,所以就不再这里逐一赘述了。中医里面还存有关于补肾和健胃哪个更重要之争,你看我们太极拳两个独立动作就把胃也健了,肾也补了。难怪邓小平说“太极拳好”!和谐无争,自然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