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之功圆形运动

太极之功圆形运动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8 00:23 编辑: 网络 查看:

当你立正站好后,两手上伸,手指尖到脚底连线的中心位置恰好是你的肚脐,大家可以测量一下,看准不准。保持两臂上伸状态,以肚脐为圆心,以肚脐到脚底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则两手、两脚都恰好位于圆周上,这个圆周界定了人两手、两足武术运动的边界距离,你打出的每一拳、踢出的每一脚都不可能超出这个圆周。

梅花拳功法的要求是正、顺、圆、满、够,五势变化中两臂要“贴身抡圆”,保持在身体的同一平面内运动,如此拳法才舒展大方、气势峥嵘,所以,梅花拳武功的特点是“圆形”。

要知道,“圆”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特征:月有阴晴圆缺、其绕地公转运动呈圆形;地球绕日公转是圆形;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地带,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银心做公转运动,也是圆形;电子围绕原子核不停转动,还是圆形。可以说,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微观粒子运动,其运动都是“成圆”的。万事万物的运动只有成圆时,才能生生无穷,无有止息,圆形运动上的每一点都不是起点,也非终点。

梅花拳武术运动是“成圆”的,太极拳运动可说是“成圆”的,所不同的是,梅花拳是大圆运动,太极拳却是“半圆”运动,梅花拳舒展大方、精神饱满,可谓因圆而满;太极拳却是双手抱球,圆而未满。这也许是梅花拳长功夫快,而太极拳长功夫慢的原因之一吧!

我今天谈的武术思想和世俗的武术观念可能有很大不同,大家不妨用心去体会。大家可能会认为:出拳要有威势,就要使劲用力,力量越猛,威力越大,对吧?告诉你,错!这绝对是世俗武功观念的第一大误区!

恩师燕子杰曾有专文谈到这个问题:“练武中的两大误区是什么呢?一是练功时着意于自我感,神不外放,不能忘形;二是技击时出手拙重、行动迟缓,迷恋于发劲时的所谓威力”。

持这种世俗武功观念的人,当你碰上真正的高手,你出拳越猛,被挨打的越重,不可思议是吧?但真正的技击就是这样的,梅花拳武功讲究因敌致胜,梅花拳武功很少有主动出击的,往往是后发制人。梅花拳技击制敌一般要敌人先出手,以“察敌人之来势,审敌人之短长”,敌不动则已,一动则必有空门,就在敌出手的一瞬之间,梅花拳就能击中敌之空门,敌动作若轻微一些,反击自然也轻微一些,敌动作若很迅猛,则反击自然十分迅猛。梅花拳出手是随感而应的,出手的快与慢、轻与重完全取决于对手的速度和力量,明白了吧?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很多人可能不服气,出手不使劲儿、不用力,哪里来的威力?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是这么想的。可见世俗武功观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影响多么巨大,若不能突破世俗观念的禁锢,武功要进入高层次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练拳经常练“撒放”,撒放是梅花拳的专有名词,非常形象,梅花拳出手不是用力打人,而是像扔东西一样把拳头“扔出去”,不是用力扔出去,而是很轻快的扔出去。撒放要动作非常轻,要放出去,不要用劲儿,也不要刻意。撒放的目的是“气贯指”,手脚能通丹田之气,通过撒放的练习,每一出手都能影响丹田之气,强根固本,培养根源,久之内气愈充足,调动愈灵敏。撒放要开,手臂要伸直,手臂与身体要始终保持在一个平面内,如此“气路”才畅通。

只有“撒放”才能彻底带动丹田之气,拳法才能真正威力强大,远比一般人用力、使劲儿出拳威力大得多。梅花拳文理比喻撒放“如炮之燃火,如弩之离弦,陡然而至”,丹田就好比一个火药桶,拳头就如一颗炮弹,陡然之间射出去,其威力之强大足可粉骨绝筋,毙敌于顷刻。这才是梅花拳武功真正的威力,岂是打沙袋能练出来的?在梅花拳弟子看来,打沙袋无异于整天挨揍,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在打沙袋的同时,沙袋的反作用力也在打你,此等所谓功夫,除了戕害自身之外实在无用!

梅花拳武功技击出手,并不是在大脑意识的作用下完成的,恰恰相反,要最大程度的弱化大脑意识的作用。这时候是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念头的,大脑要非常的纯净,空无一念。指挥拳法动作的中心是人的肚子(丹田部位),通过长期锻炼,丹田部位已经积累了充足的内气,可以随时调用,内气越充足,拳法威力越强大。丹田在人肚脐内一寸三分地,肚脐在人体表的中心点,丹田在人体的中心之中。梅花拳武术运动像极了前文所述的大圆,每一手都恰恰处在大圆的圆周上,而大圆的圆心(丹田)就是指挥中心、能量中心,每一手都不能脱离它的作用。我们说梅花拳是太极之功,梅花拳的这种圆形运动形式本质上就是太极运动的一种形式,太极之功就要圆、就要满。

梅花拳才是真正的太极之功,我不知道那只有“半圆运动”的太极拳究竟是怎么被称为太极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