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 修身养性健身强体

太极拳 修身养性健身强体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13 23:13 编辑: 网络 查看:

  养生之道网导读:中国太极鼻祖张三丰,把练习太极拳作为入道修炼的基础,太极修炼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在锻炼中要求练习者“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百虑俱消、物我两忘的境界,达到人天合一的境界。那么练太极需要注意哪些误区,才不会“走火入魔”呢?

太极拳 修身养性健身强体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的一种,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太极拳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

  近代太极拳发展非常迅速,形势喜人,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太极拳运动蔚然成风:,太极拳运动具有独特的优点。它是一种意念活动、心理过程与人体运动协调统一的运动形式,通过吐纳、导引辅之以外形,疏通人体经络,以达到修身养性、健身强体的目的。

  太极拳强调松和静,要求人们在锻炼中做到“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百虑俱消、物我两忘的境界,在人天若一的状态下,如行云流水般进行柔圆浑然一体的运动。在运动中各种噪音和外来的刺激都放过滤摒除了,人体进入最后的生理状态,大脑皮层进入良性的保护性抑制,大脑各功能区协凋同步,各种内分泌也协调而适中。这些生理条件又进一步使练拳者感到飘然欲仙、随清风明月而起舞的愉快,使人获得保健和祛病的效果,太极拳锻炼有素的人,不仅在操练太极拳时能很快进入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随着修养的提高,把这种身心状态带进生活里,做到临危不惧、遇事不乱、和平恬适、精力充沛地按事物的规律去办好各种事情。这样“七情”平和、胸怀旷达,自然容易达到强身固本的健康要求。太极拳强调身心放松,松而不懈,也意在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在外使周身血管阻力最小,全身气血循环顺畅。

  太极拳要求习练者头顶悬、下颏微收,可使头部在颈椎上端正,运动自如,又便于精神的提起,立身中正、使全身脊椎安舒正直,平衡自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既可保持全身的圆活,也便于使肩臂放松。以肩带肘、以肘使腕由中心向外运动,以达到力由脊发的要求。太极拳非常重视腿上的功夫。无论是马步、弓步、虚步、仆步等,都讲究虚实转换变化,使双足有如全身力量的根基,运动时下实上虚,上如杨柳般舒展如意,下如磐石般稳贴,加上虚实相随,自然容易做到前进、后退、或顾、或盼、转换稳健、迈步轻灵似猫行。这样一来,使我们在练习套路时如行云流水,全身浑然一体,义节节松开,一动无有不动。这种连绵不断、节奏井然的运动,正合乎人体阴阳相对统一、脏腑气化有序的健康生理要求。

  太极拳运动范围遍及指趾、手足、胸腰、头颈、耳目、口鼻,这种全身性柔圆舒展的活动,是以腰椎为枢,带动全身肌肉骨骼的运动,也带动神经、心血管以及相关的脏腑系统处于兴奋与抑制、舒张与收缩协调的活动中,使人生机旺盛.功能活跃,经常坚持认真打太极拳的人,在日常活动时,步履稳健,行动轻快,这是太极拳运动给神经、肌肉、骨骼以很好锻炼的缘故。融健身、艺术为一体,是…种美的运动,其美在心、在形、在神、在韵、在功。它使人在美的运动巾得到健身。

  太极拳运动呼吸要求做到柔、匀、细、长,有规律、有节奏地Ⅱ乎吸大最的空气。练功时柔匀、细长的呼吸节律与行云流水般的太极运动节律融于一体,形成一首美妙的生命运动协奏曲,它诱导大脑神经的节律活动,调神、调身、调息协和同步,浑然一体。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不离圆圈,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拳势如行云流水,风曳杨柳,轻盈自然,似静而微动、似动而难察,恰似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呼吸振带,气沉丹田。身心两忘,纯任自然,使练武者在奇妙细腻的弧形螺旋运动中,舒筋强骨,调气和血,健体美形。

  如若身体有病,通过“三调”有利地增强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和脏腑功能有序的稳态程度,从而增强和提高了健康水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内存、邪不能侵,由于肌体平衡有序的稳定度高,使它有能力去适应外来的干扰,使人体从进化过程中获得抗病能力(如应激能力、免疫能力等等),终而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练太极拳应走出四个误区

  太极拳作为东方古老文化的积淀,其魅力无穷。它不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在进入新的世纪里,它将作为国际奥运会竞技和表演项目而载入史册。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1997年来,由于种种的原因,在开展群众性太极拳运动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影响着太极拳活动更好地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或者称之为四个误区。

  其一,不循规,不守法,随心所欲。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群众性晨练活动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问题,也有缺乏导师和组织领导问题。首先,从认识上看,有些人不了解太极拳的本质和特点,把它同保健操、迪斯科等混为一谈,只要照猫画虎,随大流就行了。殊不知,学太极拳不仅需要明师指导,而且要遵规守法,循规蹈矩,循序渐进。其次是组织领导无力,满足不了群众对学习太极拳的要求,特别是在辅导员的培育,和骨干群众的训练上,乃至活动场地等方面,都不适应群众性太极拳活动的要求

  其二,曲解“得意忘形”的内涵,忽视基本功训练。无论拳理还是拳谚对此都有不少的论述。例如:“有形有象都是假,无形无象才是真”,“拳到极处便无拳”,“知法忘形人化境,到此浑元太极成”。有些人对上述拳理不求甚解,在修炼太极拳过程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忽视盘架子,有的干脆不练架子,只是在推手或站桩上下功夫。有的人还用太极派别的存在为理由,提出“太极拳无所谓对错,一个人打一个样”的谬论。他们不知道,“忘形”是从有形中来的,“无形”是太极的最高境界。正如“守规矩,循规矩,脱规矩”一样,只有先遵规矩,守规矩,才能逐渐的脱规矩而不离规矩,得心应手,从而进人忘形有神的自然感应的太极态势。对于太极内功与盘架子的关系,有的拳家认为,太极功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推手推出来的,而是依据拳理长期盘架子练出来的,功夫在于套路之中。只有在传统套路上下了功夫的人,才能得到真功夫。何况,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离开盘架子,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陶冶情操等太极拳的功能,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