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现洼泽,湿地孕古城,正所谓“阴阳和,太极生”,历史的演进与自然的巧合,成就了中华国术太极拳在清代广平府(今邯郸永年广府园区)的勃兴发祥。这座古城诞生了杨露禅、武禹襄两位太极拳宗师,开创了太极拳历史新纪元,创立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进而派生了吴式、孙式太极拳。
中国太极拳五大流派,邯郸独占其四,无愧于“太极拳圣地”的称号。永年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先后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了国际武术联合会106个会员国的数目。
传播——由圈内走向圈外
永年县是杨式、武式太极拳发源地,历史上涌现出众多的太极拳名家,太极拳在永年有着深厚的基础。100多年来,杨式、武式太极拳逐渐从永年、邯郸走向全国,发展到海内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风靡世界的健身项目,它的普及使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永年县于1991、1993、1995年连续召开了三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吸引了海内外的广大爱好者,促进了各地、各流派之间的交流和理论研讨。在第三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上,各太极组织和广大爱好者、学术研究者多次表示,太极文化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要得以弘扬发展,需要有一个为广大爱好者牵线搭桥、相互联系的纽带。
于是,在1996年,永年县政府创办了《太极》杂志社,1997年2月1日《太极》杂志出版发行,使其成为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对永年太极文化的了解。
“《太极》杂志由于没有刊号,主要依托国内各地太极拳组织,特别是杨式太极拳组织,以内部发行的形式发行,发行量一直稳定在5000余份。没想到它会传到泰国一太极拳爱好者手里!”市体育局太极拳办公室主任杨宗杰,回忆起2007年9月去泰国出差时偶遇《太极》杂志一事。
那天早晨,杨宗杰和河北省武协的两名同志,一起到他们所住宾馆附近公园散步,当看到几名泰国人正伴着悠扬的音乐打太极拳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十多分钟后,这几名泰国人打完了整套太极拳,其中一人向杨宗杰他们走了过来。“你们也喜欢太极拳?”这个泰国人问道。“你们练的杨式太极拳,就发源于他的家乡——永年。”河北省武协一同志指着杨宗杰介绍道。“永年,太极拳故乡。”泰国人边重复这句话,边从包里拿出一本杂志。“这个,您见过吗?”《太极》杂志,杨宗杰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主编的杂志此时竟有些陌生了。“这可是我们研习太极拳、了解太极拳的良师益友。”聊起《太极》杂志,泰国人很是感慨。
据了解,除创办《太极》杂志外,永年县先后成立了30多家太极拳协会、研究会、太极学校,编纂出版了《永年县太极拳志》,整理出版了《太极传奇》、《广府神话故事》,建立了“中国太极城”网站。
特别是199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广府太极拳年会和首届永年武式太极拳高峰论坛、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名家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永年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以“永年”命名的太极拳组织有近百家。
传授——由国内走向国际
“越是传统的,越是世界的。”永年太极武术馆馆长胡利平认为,太极拳“天人合一”的拳理博大精深,充分表现了太极拳在追求健身、健心和人类与自然发展上的高度和谐姿态。太极拳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
据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太极拳活动在永年普遍开展起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太极拳队伍,他们逐渐地走出永年和全国各地进行交流,使永年太极拳和太极之乡逐步被人们认识。
“目前,永年县正式备案的太极拳组织达27家,注册拳师近百名,这些拳师除跟国内各地的太极拳组织和个人之间切磋拳艺外,每年还要接待一大批慕名而来的外国太极拳友,有的还赴德国、瑞士等国讲学,传授太极拳技艺。”永年县体旅局局长刘捷方介绍说。
1993年9月,德国太极拳气功协会巴格迪、米安娜二人到永年向杨振河学习杨式太极拳,被杨振河收为弟子。1996年,美国武术代表团一行20余人前来永年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1997年,挪威太极拳爱好者来永年学习太极拳……
“到永年找韩清民老师学太极。”2012年6月,17岁的新西兰小伙杰夫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凭借一张纸条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来到永年。杰夫到永年时,身上的钱就快花光了。永年杨露禅太极拳学院院长韩清民得知这一情况后,义务教拳的同时,还免费供他吃住。
习练一个月后,杰夫掌握了太极拳的拳路,决定回去同当地的爱好者一同习练。杰夫临走时,韩清民还给了他几百元钱的路费。杰夫回到新西兰后,他的家人还给韩清民寄来一封感谢信。
“这几年,每年都有国外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求教。这不,前不久就刚送走一支组团来求教的俄罗斯人,这次来的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韩清民自豪地说。
传承——由民间走向高校
2010年9月,邯郸学院成立了“邯郸太极文化学院”,积极开展太极文化教学、研究、传承和推广交流,实现了太极拳创始以来由民间传承向高校传承的历史性转折。
“成立太极文化学院、实现太极拳本科专业招生,这在国内高校属于首创,是历史性突破。今年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也开始开办太极拳本科专业,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太极拳专业建设的内涵与质量。”邯郸太极文化学院副院长刘文星告诉记者。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传播方式,打造邯郸太极文化品牌,推动太极文化走向世界。2011年5月8日,该校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订《弘扬太极文化外宣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向海外宣传邯郸学院及邯郸市的太极文化建设工作;与国家孔子学院战略融合,向8个国家派遣60名太极拳教师和志愿者;建立了太极文化国际培训基地,近三年有300多名海外太极拳爱好者参加该校太极拳夏(冬)令营接受太极文化培训。
为实现太极文化的科学化传承,该校制定了开放办学,协同发展,以科学研究提升太极拳学科专业建设内涵的发展策略。2013年9月,邯郸学院联合上海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三多堂传媒科有限公司、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等十一个单位成立了太极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协同创新打造太极文化高地,并确立了科学化传承、国际化传播、社会化推广、产业化发展的“四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