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运动与呼吸生理

太极拳运动与呼吸生理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3 12:24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拳从明末清初创始,历经三百余年久盛不衰,运动中它所表现出的舍己从人的柔性、顺耳不屈的弹性、人不知我的隐性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等深深地吸摄着世 人。迎合着现代人类的需要,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已经成为太极拳运动的主色调和主旋律,太极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名副其实的“健身符号”。为了客观、科 学地理解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的良好影响,现仅就有关呼吸生理及其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应用探讨如下,以求太极拳运动的科学普及和健康发展。
  
  一、有关呼吸生理的基础知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呼吸系统是氧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机能是通过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使机体获得所需的O2、排出代谢产物CO2,以使血液的PO2、PCO2、H+浓度维持在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范围内,协助机体维持酸碱平衡,保证机体对运动的适应。
  
  (二)呼吸和呼吸运动的基本概念
  1、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O2并排出CO2。机体这种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
  所谓“主动过程”是指吸气肌或者呼气肌主动收缩完成的过程;而“被动过程”是指吸气肌被动舒张产生的过程。
  2、呼吸运动:指由呼吸肌舒缩而引起的胸廓扩大或缩小的动作。
  
  (三)呼吸方法
  1、正常人安静时的呼吸是经过鼻呼吸的方法进行的,鼻腔对空气具有净化、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2、在运动时,为提高呼吸的效率,增加散热途径,常采取嘴鼻并用的呼吸方法。
  3、当人体进行慢跑或太极拳运动时,对氧需求量不是太大时,采用以鼻吸气、嘴吐气的方式为佳。随着速度的加快,可增加嘴吐气的深度和频率。
  
  (四)呼吸形式
  注:
  ①成人一般都是采用胸式和腹式都参与的混合式呼吸。肋间肌和膈肌都参与活动,胸、腹部均起伏明显。
  ②在运动过程中,可根据动作的特点灵活转变呼吸形式。能否采用合理的呼吸形式,对于完成技术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⑧在运动中,应学会使用复杂的、主观控制的呼吸,使之与运动动作精确地整合为一体。
  
  (五)胸腔和腹腔
  1、胸腔和腹腔的划分:以膈肌为界,膈肌以上为胸腔,其内主要有心、肺两大器官;膈肌以下为腹腔,其内有肝、肾、脾、胃、胆、膀胱、大肠和小肠等。
  2、胸腔容积变化与吸气、呼气:
  胸腔由胸廓围成,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等组成。胸廓有三个径:横径(左右)、矢状径(前后)、垂直径(上 下)。胸腔容积随三个径的变化而变化,吸气、呼气随胸腔容积的变化而产生。吸气肌收缩,肋向外扩张和上提,胸骨向前上方移动,同时膈肌中心键下降,胸廓三 个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气压低于大气压,空气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反之,肋下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三个径减小,胸腔容积缩小,肺气压高于大 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二、太极拳运动中的呼吸生理
  
  (一)太极拳运动的有关特点
  太极拳是一项轻灵、缓慢、柔和的武术运动,它既不同于主动进攻的外家拳等动力性运动,也不同于单纯追求静止而摒弃适当运动的静力性功夫。太极 拳强调调息、调身和调心,运动时要求呼吸和动作的配合,通过外在肢体的“圆圈运动”(动作路线以各种弧线、曲线为主),配合内在的“意气运动”(以意领 气,以意行气),使得血液畅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沟通了任脉和督脉,促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既保证了呼吸匀、细、长、深,又增加了呼吸的深度,不 仅提高了肺通气量,而且还能提高新鲜空气在肺部的气体交换率,从而呼吸系统的功能得以改善和提高。太极拳由于动作缓慢、运动时间较长,所以运动时肌肉需要 的能量主要由有氧代谢途径提供,属于有氧运动,运动中所需的氧量主要依靠呼吸深度的调整即可满足。
  
  (二)传统太极理论对呼吸及其气的描述
  王宗岳《太极拳论》告诉我们:打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具体地讲就是“吸气时虚领顶劲,呼气时气沉丹田”。“虚领顶劲”的要求是头顶百 会穴轻轻上提,如同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以确保“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见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丹田与经络一样,只存在于生命体。丹田的部位传统说 法有三个,即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二至三寸为下丹田(另说在脐下一寸三分等)。一般说的“气沉丹田”,当指 下丹田,指的是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十二经脉会集之所,为经络之枢纽,经气之汇海,故亦称下丹田 为气海(非指气海穴)。该丹田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处。人在此处获得生命,发育成长,所以也有“生门”、“命门”之称。丹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到很 大的作用,有“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之说。
  很多古书还强调打太极拳时呼吸要深、长、细、匀,这是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要求。但须明白,“气沉丹田”的“气”并非口、鼻、肺的呼吸之气,即并非前面提到的O2和CO2。人体的气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O2和CO2), 另一种则是无形的元气(指人身的元阳之气,与中医学中讲的“气血”之气一致)。“气沉丹田”的“气”指的就是元气,也是“以意领气、以意行气”的气。话又 说过来,两个概念的内涵虽不同,但这两种气却是相互关联的。元气是呼吸气的基础,而呼吸气乃是元气的体现。元气充沛,呼吸匀而有力;元气耗散,呼吸短浅乏 力。通过呼吸气的交换,组织细胞得以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从而获得生存的能量;赖以元气的运行,尤其是运动使元气由弱到强,机体得以康健。太极拳运动 中合理的呼吸方式,有助于元气的挖掘和培养,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三)太极拳运动中主要的呼吸方式
  1、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是指人们在练拳过程中将精力贯注于技术动作中,对呼吸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顺其自然的呼吸形式。采用这种呼吸法在练习太极拳的初级 阶段是特别提倡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初练阶段练习者的主要任务是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暇顾及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所以不要过 分强调呼吸问题。做动作时,练习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呼吸便可,以自然、舒服为宜。
  由于姿势和动作的繁简不同,呼吸肌将有不同程度的舒缩,从而产生种种不同程度的自然呼吸。
  2、腹式呼吸法
  (1)顺腹式呼吸法
  外在表现:即吸气时膈肌的中心键下移,小腹隆起;呼气时膈肌的中心键上移,腹肌收缩,小腹内收。
即吸隆呼收。
  特点:呼吸过程中腹腔容积保持基本不变
  作用:增大吸氧量。但对内脏器官的运动按摩作用较弱。
  应用: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太极拳练习者,应体会顺腹式呼吸法,为日后使用逆腹式呼吸法打下基础。
  (2)逆腹式呼吸法
  外在表现:恰与顺腹式呼吸相反,吸气时膈肌的中心键虽下移,可小腹由于腹肌收缩不但不隆起反而内收,呼气时膈肌的中心键虽上移,可小腹不但不内收反而隆起。即吸收呼隆。
  特点:呼吸过程中腹腔容积变化较大。吸气时,腹腔容积缩小;呼气时,腹腔容积增大。
  作用:既增大吸氧量,又对内脏器官起到积极地运动按摩作用。
  应用:对于有相当基础的太极拳练习者,就必须有意识地使用逆腹式呼吸法。
  
  (四)呼吸与太极拳动作的配合要求
  要练到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结合,形成内外合一,就要根据动作技术形成规律的不同阶段来正确运用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在太极拳学习的泛化阶 段,做到呼吸自然、心静体松就可以了。到了分化巩固阶段,就应运用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动作慢则一式两呼两吸,快则一呼一吸,适合于健身祛病人群。 动作熟练自动化后,尤其进入推手技击时,就需要突出练好逆腹式呼吸,甚至胸式呼吸也可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提腿、屈臂、手臂向 上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蹬腿、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等时,采用呼气配合。简言之,动作的合、虚、蓄用吸;开、实、发用呼。
  但是,太极拳的动作不是按呼吸节拍编排的,不可能在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上完全一致,但不变的配合原则是:依据身体代谢作用强弱的需要,练习者应进行不同强度的呼吸配合,做到不同层次的深、长、细、匀。
  太极拳动作看似简单,却对健身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首先应以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为前提,配以太极拳运动合理的呼吸方式,松静为本,意气领 先,阴阳相济,以柔克刚,方能达到润养心肺、强身健体的功效。陈鑫说:“打拳皆随天机动,太极原象皆自吾身流露”。当你置身于旷野、园林、绿地等空气清新 的大自然环境之中,用一种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心情去打一套太极拳,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理念来行拳,动作行云流水,犹处世外桃源,你将感受到大自然的 无为状态,体悟到园、通的无碍妙境。当然,自然呼吸并非不关注呼吸,不等于可以不练呼吸。太极拳运动中的“气”,要靠“悟”,不能强求。有的人三五年就可 以悟出来,有的人可能要十年八年,也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也悟不出来。今日撰文,以探讨为初衷,以科学普及为目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