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太极拳健身机理
摘 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内外兼修的拳术,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它动作柔和、风度潇洒,不受年龄的限制,也不受体制强弱的限制;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因而深受世人喜爱。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现场考察等方法对太极拳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从心血管系统、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物质代谢等方面来阐述练习太极拳对健身、康复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机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0-0128-02
1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柔弱胜刚强”。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都来源于老庄哲学,因此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它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活,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拳术,它动作柔和、风度潇洒,不受年龄的限制,也不受体制强弱的限制,因而深受世人喜爱。
2 太极拳健身机理
大量文献证实,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伦》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阴阳应录大伦篇第五》指出:“治病必求于本”。真气就是元气,本就是气血,太极拳术是一种治本的功法,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有病能治、无病能防的显著效果。目前国内约有数千万人以太极拳为主要健身、康复方法而常年练习,国际上也有相当多的人在练习太极拳。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实践,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现将太极健身、康复功效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学科、多方位对其进行探讨。
2.1 改善心肌血供,增强泵血能力
人体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机体,我们知道血液遍布全身,是从心脏通过舒张、收缩到动脉中去,然后再从静脉回流到心脏,这就叫主循环。可是怎么从动脉过渡到静脉,而又如何使血液将养料和氧气带到每个细胞,并将CO2和废料带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微循环了。所谓微循环也就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它实现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一方面给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另一方面排出废物,这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内环境,是生命机体最基本的保证,因此被誉为生命的源泉。
为了保证微循环实现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体液的流动;②微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对交换物质的通透性;③微血管的数量和管径。
全身微血管长度达96 555 km,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半,仅靠心脏的收缩力难以将血液输送到每个细胞组织,还必须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运动。这种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起到了第二项调节供血的辅助作用,成为“第二心脏”。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就健康长寿。微循环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就难以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这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研究发现:与没练习太极拳的人相比,练习者练习后甲皱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开放的毛细血管变多,因此可以得出练习太极拳能改善微循环。研究还发现太极拳练习者的心室壁厚度和心室收缩力较大,心室壁的血液供应也获得改善,由此证实太极拳练习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心肌的泵血能力。
2.2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的淋巴细胞活性,还不到10岁儿童的1/10,因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老年性疾病随之相应增加。特别像胃、十二指肠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支气管炎、肿瘤等疾病,与免疫能力下降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说,应通过行之有效的锻炼来达到目的。而太极拳的经常性习练,就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较好选择。据观测,经常习练太极拳,会使唾液中的SIGA含量大大增加,这将有助于全身粘膜系统免疫功能加强;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还可以对老年人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产生有益的影响。太极拳与长跑等运动比较,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后唾液中分泌的IgA高,T细胞玫瑰花环形成率也高了许多,反映了太极拳练习对改善和提高中老年人的免疫稳定机能有着明显的作用。
2.3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太极拳以意念代万念,较容易排除外界干扰、消除杂念,使大脑神经系统自我控制力提高,提高了大脑兴奋与抑制平衡的稳定性,消除大脑皮层病理兴奋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其动作复杂,运动强度较小,练习时按照虚领顶颈、垂肩沉肘、气沉丹田等动作要领的要求进行健身运动,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训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的。
2.4 对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能使全身各部肌肉群的肌肉均衡地参加运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一张一弛,使全身肌肉匀称,柔韧而富于弹性,并增强了收缩能力。肌肉的收缩牵引着全身骨骼,同时由于新陈代谢的旺盛,骨骼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从而使骨骼的结构与性能都发生了良好的变化。骨质更为紧密、坚固,这就提高了骨骼的抗折、抗弯、抗压缩与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性和畸形。由此,肌肉和骨骼不断地作螺旋式的弧形运动,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韧带均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要求全身各部分运动保持协调一致,完整一气。即所谓“一动无有不动”。这就会使得周身的关节、肌肉、韧带都能得到充分、均衡、全面的活动和拉抻,以及拧裹锻炼。
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带动四肢,练习时“刻刻留意在腰间”,使腰部随时左旋右转,这对于腰肾都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中医认为,肾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太极拳运动不仅可以活动关节,加强韧带的弹性,而且对防治腰痛及肾病大有裨益。
经常打太极拳的人,不仅骨质比较坚固,而且其柔韧性和协调性也较好,能较容易地掌握新的动作要领,提高练拳水平,而且很少发生意外事件,尤其对老年人的腿力衰退、足膝痿软、屈伸僵硬、行走乏力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与保健作用。
2.5 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良好。有报道说,老年人锻炼5~30 min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2.6 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是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使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摔跤和骨折。
文章郑钧:试论太极拳健身机理 由健康养生网编辑() 文章址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太极拳四字道
下一篇:夫妻太极拳 健身乐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