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练习太极拳当然有健身作用,而且非常强,当然动作一定要做的正确、规范。 主要表现在它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大脑神经、腹部内脏、关节肌肉三个部分的机能。 太极拳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锻炼作用。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分为运动神经中枢和思维神经中枢。当人们伏案工作、学习和思考问题时,都是思维神经中枢在活动、兴奋,而运动神经中枢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当人们在习练太极拳等体育运动时,运动神经中枢则积极活动,处于兴奋状态,而思维神经中枢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所以从健康角度来讲,提倡常坐办公室的人在工作学习之余要积极锻炼身体,就是要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人的运动神经中枢功能。长期练习太极拳,运动神经中枢反应灵敏,就能增强人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人们对于外界各种突发事件的防护和应对能力,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太极拳对人的腹部和内脏具有锻炼作用。练习太极拳时,要不断的吸气和呼气、提气和沉气,正是依靠这种气的升、降、提、沉,通过人体横膈膜,对腹部内脏起到了一个不断按摩的作用,使内脏的运动功能增强。经常习练太极拳,就会不断增强人的内脏的运动机能,对各种脏腑疾病起到一定的防护和治疗作用。 太极拳对人的关节肌肉具有锻炼作用。打太极拳的人即使汗水淋漓,但呼吸并不急促,不像跑步和球类运动那样气喘吁吁。在太极拳这种轻柔舒缓的运动中,人的全身各个运动器官得到充分活动,关节肌肉得到充分锻炼,运动机能也因之得到提高,有些常见的运动器官疾病,如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等等,都可以通过习练太极拳得到改善和根除。 练习太极拳 【基本方法】 太极拳的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功能】 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内家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练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