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我的养生秘诀

我的养生秘诀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5 00:40 编辑: 网络 查看:

每天早上6~8点,在金华银泰城的广场上,准能看见一个身穿白色太极服的老爷爷打太极,身后还跟着几十名拳友。太极拳音乐响起,他便集中意识,专心打起拳来。动作柔中带刚,颇有几分架势。83岁的陈纪书打太极拳已有50年,每天坚持锻炼,还在2004年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太极拳项目同年龄段的冠军。

练太极,身体越来越好

肺病、胃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这些都是陈纪书前些年得过的病。陈纪书自小体弱,经常生病,还因此错过了初中毕业考试。在金华一中读高中时,他得了肺病,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没钱治病,只能暂时休学。休学期间,也到当时的地区机关干部学校兼职当老师。上课时间长站不住,下班回寝室的路也走得很辛苦,中间要休息好几次。就这样,陈纪书的求学生活走走停停20多年。“我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身体有多重要。”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纪书看到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打太极拳,产生了兴趣。“我不能做跑步这么激烈的运动,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挺适合我的,就跟着学了几个简单的动作。”

大学毕业回金华工作后,陈纪书一直到处寻找打太极拳的老师。“当时练太极拳的人很少,所以也没什么老师教,都是买书自学的。”从传统八十五式太极拳开始,慢慢地,杨式太极拳、太极剑,甚至太极扇都学会了。现在,他已成了市区小有名气的太极拳老师。

70岁的时候,他结束了常年在外奔波的工作,专心钻研起太极拳。5年前,陈纪书在回溪公园打太极拳,开始只有两个人跟着学,慢慢地,来学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有30多人。他们只好搬到比较空旷的银泰广场。“我们一年到头,只有过年那几天不练习,平时无论天晴还是下雨都练。”每天早晨,陈纪书都会和拳友交流心得,手把手给学员们做示范。

太极拳是门大学问

“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在陈纪书看来,打太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做到身心合一,很多细节也不能忽视。“打太极拳时,不管有多熟练,注意力都要高度集中在拳上,想着动作的路线、朝向。眼睛、嘴巴、耳朵都应该加入运动。”他要求自己与学员们每一个动作都要认真、到位。

早上6~8点,下午3~4点,都是陈纪书打太极拳时间。“动作越慢越好,越慢越能得到锻炼。”陈纪书家中全是关于太极拳的书籍,每天吃完晚饭,他都会静静地坐在桌前,品读他的那些宝贝,摸索门道。

“柔和、缓慢是太极拳的特点,来学习太极的人大多都是中老年人。”陈纪书说,“很多年轻人认为太极这种缓慢的运动是老人的专属,其实,太极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对骨骼、韧带、肌肉、心血管系统以及血液循环都有好处,男女老少都适合。”陈纪书要求自己12岁的孙子和14岁的外孙跟着练习。

高抬腿、金鸡独立、压腿……各种高难度动作,陈纪书都驾轻就熟,扛重物也不费力,看去实在不像83岁。他曾经多次参加比赛,在2004年获得了全国武术比赛太极拳传统八十五式同年龄段的冠军。“练太极拳要有决心,决心去琢磨、练习,还要持之以恒。”陈纪书说,“心要定,学得精。”

健康养生自有招

“光打太极拳还不够,大量的活动是在生活中,要让运动生活化。”陈纪书说,“人就是要动,我很少有安静地坐着不动的时候。”

之前陈纪书有坐骨神经痛,医生提出要做手术。那时他在外地工作,没时间,就开始自己摸索一些活动筋骨的动作。每个动作都运动到不舒服的部位,每天做100次。这些习惯坚持到现在,病好了,精神状态也好了。以前他最怕洗衣服,一洗就腰痛。现在他常帮着老伴洗碗、洗衣服、擦地板。“把家务活当成一种锻炼,也不会觉得讨厌。”

“我饮食以素为主,年纪大的人消化系统难免要退化。”陈纪书吃东西也讲究起来,吃软一点,暖一点,油少放些,生冷的食物就不吃了。食物也要多咀嚼几次,细嚼慢咽。

老伴的脾气急,陈纪书从不跟她吵架,总是等她发泄完了再慢慢说。“说话要看对象、时间与地点,沟通产生和谐,在社会上、在家里都一样重要。”

“70岁以后,我真正领悟到养生的重要。”之前的工作是化工机械,与社会接触不多。这两年练太极拳,让他融入了集体。“人是要交流的。一个人养生,精神很重要,正所谓养心养性。”开放思想去交朋友就是一种放松。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