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20130918湖北卫视养生汇:芦春讲太极养生功效

20130918湖北卫视养生汇:芦春讲太极养生功效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1 03:39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在中国的历史已经很源远流长了,经常听到太极张三丰,那么太极有什么养生功效呢?这就得请出太极的专家芦春来我们具体讲解了,现在就去湖北卫视养生汇中跟他学一学陈氏太极的做法,以及了解一下陈氏太极有什么功效!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湖北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太极养生功效

  1、身心平衡

  陈氏太极拳中的阴阳练法促使人体身心平衡。陈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逢上必下,既有上升之劲,必有下沉之劲。做到升中有沉,轻沉兼备,也就是说每个动作当中,必须有阴也有阳,或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有刚有柔,有快有慢,刚柔相济,阴阳对称,通过练习,以达到调整人体肢体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特别是陈氏太极拳主张性命双修,既练体又练性,以达到身心平衡,陈氏太极拳这样的练法,首先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另外,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发起的两项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增强平衡性,减少跌倒的风险,并能逐渐降低人们对跌倒的恐惧感。

  2、放松减压

  陈氏太极拳是一种缓慢放松的运动,它教你如何减慢运动速度。尽管它的缓慢动作和优美姿势看起来像是在沉思冥想,太极却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治疗训练。美国梅约医学中心认为,太极对于各个年龄段和各种健康水平的人都很安全,对肥胖症患者或有其他身体障碍的人也很有好处。太极有助于降低疼痛,压力和焦虑,并增强记忆,集中精力。太极就像一个巨大的压力容器,从身体、情感、内心和精神上,帮助训练者释放压力和放松自己。一项研究表明,联系太极拳会减少压力、沮丧、气愤、疲劳、混乱和焦虑,被测试者感受更多的是精力旺盛和较少的情绪波动。

  3、培养元气

  陈氏太极拳中练习过程中要求气沉丹田和长久练习后丹田内转,使人体的脏腑自我按摩,尤使小腹内的性腺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气沉丹田其重点是修炼下丹田,既会阴穴之上,命门穴之前下,此部位主要是人体的性腺系统,久炼此部位,使性腺的功能得以改善,性激素分泌增加,生理机能增强,特别是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重要过程,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从而使大脑洗心地滤,气血平衡,陈氏太极拳这种独特的丹田内功与整体运动结合起来,就可以使人体生命力旺盛,起到祛病延年,养生健身,健康长寿的效果。

  4、疏通经络

  陈氏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练法,可以疏通人体经络,达到健身的作用。 “缠丝劲”的练法,源于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医认为:经络是布满人体的气血通道,它源于脏腑,疏注于四肢百骸、脏腑经络。气血失和,而疾病生,和则健身益寿。陈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个拳势动作,不论大小、快慢、开合,都要走螺旋式的运动形式,使人体从腰和丹田到四梢,不论脏腑、肌肉、关节;从躯体中枢,以至无微不至的毛细血管,都有要在非顺既逆的反复旋转中运动,缠来缠去,拧来拧去,左绕右绕“非圆即弧”,“处处走螺旋”这种螺旋式的缠丝运动方式,可以通任督,练带、冲脉,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调整人体气血平衡的健身目的。

  5、强腰固肾

  陈氏太极拳讲究练腰,可以起到强腰固肾的健身作用。陈氏太极拳练腰,所有的虚实转换都要通过腰,以腰为轴。拳经云:“命意源头在腰隙”。腰是陈氏太极拳内功的核心部位。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是男人精气,女人精血所在。在练拳过程中,要求旋腰转脊,这样使腰部在松静之中,得到反复按摩,这就是培元固本,强腰固肾。从现代医学来看,腰部是人体的中流砥柱,是人体最受累的部位,也是腰骶神经之所在,此处,最容易损伤,引起腰腿疼,陈氏太极拳腰部的练法,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功能,使腰椎得以保护,同时还可以改善腰骶神经的功能,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

  本期嘉宾介绍

  芦春

  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八极拳第十代传人,混元太极第二代传人。北京“太极禅舍”总负责人,北京志强武馆总教练,混元太极协会名誉副主席。

  芦春自幼练习传统武术。先后师于中国散打创史人梅惠志,八极拳第九代传人张旭初先生,陈式太极十八代传人冯志强先生。精习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并体证儒、释、道思想精髓。在中医、养生、传统武学等方面的传承与研究均造诣深厚。

  曾代表中国多次赴美国、俄罗斯、印尼、法国、香港、新加坡等国交流武学精要,弘扬中华传统太极养生文化。在国内外多年积极推广太极养生运动,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学府讲授中华传统养生文化。

  太极养生动作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拢捏,屈腕。

  二、手法

  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协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

  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两手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推出后,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指尖朝上,臂稍屈,肘部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5.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6.贯拳:拳从测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