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名家孙南馨著作——《吴式方架太极拳》
孙南馨
《前言》
笔者曾学过多种吴式太极拳架。
1956年我在北京中央交通部工作时,曾向一位张姓的太极拳师学过吴鉴泉早年的太极拳架。
1964年春夏之交,我出差上海时,曾向冯汉文老师学过吴式赵寿村架。
1964年秋,经冯汉文老师介绍,认识徐致一老师,从徐老师继续学练吴式赵寿村架。
以后我在上海又相继认识了马岳梁老师、陆恒昌老师和邵品根老师,发现他们练的都是相同的拳架。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吴鉴泉宗师晚年定型的,被称之为方架子的吴式拳架,此拳架在上海地区广为流行。
后来,陆老师将其所知吴式方架的正确姿势、动作,以及运劲、发劲之法,倾囊相授与我。每一动作,都是陆老师手沾手地教我练,直到陆老师表示满意为止。
吴式方架,动作简练,方方正正。如果以书法相比,方架如同楷书,一笔一划,方方正正。
通过学练吴式方架,笔者深感对于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动作,特别是运劲、发劲之法,要比学练其它拳架容易得多。这是吴鉴泉宗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晚年总结提练的结果,真可谓用心良苦。
自从学了方架并掌握了正确的姿势、动作以及运劲、发劲之法以后,我自觉推手的功夫大进。我的学生们在掌握了这些正确的锻炼方法后,推手功夫亦有大进。
近几年,笔者根据老师的传授和自己的体会,将学练吴式方架太极拳的方法、步骤、要领等集成文字,意在此拳架能广为流传,利于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
此书中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孙南馨
1995年6月于武昌沙湖之滨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后记》部分摘录:
这是我父亲孙南馨生前写的最后一本著作。
父亲生前常说:“我练了几十年的太极拳,到55岁才真正体会和摸索到太极的真谛。”如果说,他在60岁以前由于感觉到学来的功夫得之不易,而在授徒传技时还有所保留的话,那么,他在62岁离休后则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练就的一身功夫和练功方法全部传授给他的徒弟、学生们。他也抓紧时间著书立说,希望把一生学到的太极功夫贡献给社会。
父亲是造船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他写书也象设计船舶一样认真。他说:“一本书写出来,要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如同造船不能给人家设计一艘漏水的船、开不动的船,而是要设计高速、高效的优质船一样,我写书,也要写出实用的书,让练太极的同行们能用最短的时间真正掌握太极拳的理论和训练方法,成为一名太极家。”
……谈到父亲的太极功夫,武汉的许多太极高手都与他较量过,而父亲从未失过手,他往往照顾别人的面子,以点到为止。他经常对徒弟们说:“打人容易放人难;伤人容易不伤人难。”他善于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把对手放出丈远之外而无疼痛之感。凡是与他交过手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共同的感觉:与他一搭手,自己就好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站不稳;又象是站在云雾里,两脚飘乎乎的,脚下完全无根,想抗无法抗,想化无处化。
……他对太极拳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他经常说:“劲起于脚,周身一家。”他在授徒传技的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理论原则。他手过手地过,反复试劲,做得不对的就重来,严格要求,从不马虎。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一生的实践经验传授给了徒弟们。《吴式方架太极拳》是他平时授徒传技的理论、方法的总结。
父亲一生爱好武术,也不断地追求、探索武术的奥秘。先后从近代和当代著名武术家,诸如江苏的许寿康、北京的徐致一、刘晚苍、何镜平、王玉芳,上海的马岳梁、邵品根、陆恒昌、武汉的王重光、柴森林等老师学太极、形意、八卦、大成拳和其它多种门派的武术。近年来,他和师叔刘照南一起,也带了一些徒弟。
承蒙各位师兄弟,尤其是李唤洲、王名宪、熊盛强的关注与协助,使本书得以面世,实现了父亲的遗愿,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玉 王兆鹏
1996年5月1日于武汉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锻炼方法:
1、对头部的要求:
吴式方架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下颏微收,项直竖,头顶百会穴微有上顶之意。所谓“上顶”之意,并不是真的用力上顶,而只是有其意而已,术语谓之“虚领顶劲”。
2、对目光的要求:
目光必须随主动之手的运行而动。至定势时目光向前远视,意将劲放至极远处,意远则劲长。接下一势时,目光将劲收回,仍随主动之手的运行而动。
3、对肩的要求:
太极拳要求“沉肩”,即要求两肩必须始终往下松沉。特别是当手和臂往上举起时,要特别注意肩往下沉。当手臂有前推动作时,肩部不能随臂前扭(即所谓“递肩”);当手和臂有往后动作时,肩部不能随臂后扭或后仰。总之,手和臂的任何动作都不能牵动肩,似乎臂与肩之间是脱节的,互不相关的。只有这样,肩才能算是松沉,即肩关节已松开了。否则肩随臂动,肩部必然着力。肩部着力,肩关节之间的肌肉必然紧张、僵硬而收缩。肩关节不能松开。连接肩关节之间的韧带无法伸长,“内劲”便不能透发出去。这样,推手时只要对方稍一牵动,即能牵一臂而动全身,自身站立不稳而跌出。
太极拳还要求两肩必须始终保持水平,不能一高一低,以免身体歪斜、扭曲。
4、对胸、背部的要求:
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
所谓“含胸”,实际上就是将胸部的肌肉尽量放松。具体做法是:上身正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然后再长呼一口气,胸部肌肉自然往下放松。在练架子中,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了。那种挺起胸部,使胸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是错误的;故意的凹胸做成驼背状,也是错误的。
所谓“拔背”,是指每当定势发劲时,将腰脊命门处向后鼓出,并带动整个脊柱似有后鼓之意,背部肌肉似有往两侧扩张之意,这就是拔背。然而,拔背并非驼背,两者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