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 做这运动强健筋骨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 做这运动强健筋骨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24 16:3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由于太极拳的好处被科研证实,很多人都喜欢跟着56式太极拳教学学习,简单易学。56式太极拳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有助于睡眠等等,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

  目录

  1、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 2、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的好处

  3、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招式动作 4、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的六个阶段

  5、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出现的问题 6、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保护膝盖

  7、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的四要点 8、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有助于睡眠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

  56式太极拳教学是太极拳教学中最经典最有意义的课程,学习56式太极拳有强健骨骼的作用。

  一、“骨升肉降”的感觉

  “骨升肉降”是指习拳者骨架挺拔上撑的同时肉体松柔下坠的感觉。人属于地球生物,肉体自然会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够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撑,所以说“骨升肉降”是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行运动的必然。

  然而在练拳中是否能具有“骨升肉降”的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情,只有当你的身心真正放松下来后才能体会这种感觉。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一动无不动的全身运动,通过练习太极拳能让松弛的肌肉再次紧凑,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心意拳大师解铁夫先生将“骨升肉降”的感觉形象地比喻为“玉树挂宝衣”,“玉树”指人的骨架,挺拔向上;“宝衣”指人的肉体,松柔下垂。最妙在一个“挂”字,它不仅喻示了骨的坚挺和肉的松垂,还揭示了行拳时骨与肉之间的关系骨肉分离。

  “骨肉分离”是行拳时骨升、肉降、关节松的感觉,如同脱骨扒鸡,只要将鸡骨架提起来一抖,鸡肉就会离骨脱落。拥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的肌肉没有紧裹在骨骼上,已经处于放松态。

这种感觉其实是源于练习者对于松的掌握

  这种感觉其实是源于练习者对于松的掌握。在松的时候,要保持骨架的挺拔,才能保证身体处于松而不懈的状态,这其中也包含了刚柔并济的原则,因而骨升肉降的感觉既是松的表现,也是学习刚柔并济的基础。

  经常有人身体的某处关节疼痛等,但是通过练习太极拳却有明显的疗效,经检查发现,骨质密度也有增加。

  为了寻求“骨升肉降”和“骨肉分离”的感觉,预备式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骨架想象成一根竹竿,随着缓缓的吸气,将骨架从下到上(脚→腿→脊柱→头顶)象竹竿那样节节竖立起来,虚领顶劲,百会接天。

  然后保持住竹竿的挺拔状态,随着缓缓呼气,将肉体想象成湿漉漉的风衣挂在竹竿上,从上向下层层下坠,气沉丹田,涌泉入地,从中体会“一领百沉”那种对拔拉长的舒适感。

  在行拳中,我们还要做到“三松三竖”松肩竖颈,松胯竖脊,松踝竖腿,借以使“骨升肉降”的感觉保持贯穿套路始终。

  二、“自身重量”的感觉

  “自身重量”的感觉是指行拳时我们觉得四肢如同负重。由于人生来就在地球引力下运动,以至对自身肢体的重量失去察觉,我们只有在体外荷重时(如拎一桶水)才会有负重感。

  如果你在行拳时感觉到四肢的沉重,就说明你的身体真正放松了,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会越大。

  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所以拳论有“由松入沉”的说法,可见“沉”是对“松”的验证,正如杨澄甫先生所说“如能松透即是沉”。

  我们可以通过“起势”来找一找“手臂重量”的感觉,两脚开立,松开肩关节,好像肩部水管的阀门被打开,随着呼气水慢慢从肩流至肘、腕、指,使两臂松软软、沉甸甸地挂在肩膀上,身体重量下沉通过两做入地。

  随着吸气,靠脚下之反弹力上传到腰脊将两臂掤挑起来(此时万不可用肩臂之力平举),完成两臂上掤,这时你会感到手臂的重心位于小臂处。两掌下按时,减弱腰脊的掤挑之力,随着呼气使两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缓沉落。

  臂膀不用力还要抬起手臂,慢慢就能练出手臂的沉重感;当你有了手臂的沉重感之后,将手臂的重力下移至腰脊,练习腰跨的松沉劲,达到身臂合一;当自身重力最后下移到脚下时,你就能练出了太极拳整体的松沉劲。

  三、“脊柱行拳”的感觉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使的是局部力和僵力。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臂,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

  随着功夫的加深,“腰”会逐渐成长。先是与胯连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