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文化与宗教

太极文化与宗教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10 15:5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太极拳理论虽以《易经》及《道德经》中的“阴、阳”,“虚、实”,“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坤、坎、离、震、艮、巽、兑)为本。实则契合儒、道、释三家之本旨。


    近代学者梁实秋先生曾言:“一个真正中国人的思想,就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半个多世纪前,当外国学者收敛目光,切实的研究中国人的思想时,深感诧异一个中国人的居然能同时信奉三种“截然不同的宗教”(即儒、道、释)。这是因为洋人没有认清三家的本旨,而局限于宗教形式了。儒、道、释三家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明显区别于西方文化,便是向内的探究。故可戏称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家文化”,而西方文化则为“外家文化”。西方哲学执着于外物,是故数千年来唯物、唯心的争论龈龈不休。而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重点则是修身养心。


    人们常以“入世”、“出世”区分儒、道。进而以为道家是清静无为、修养身心的性命之学,却误会儒家的思想是锐意进取的。其实,这只是概念的模糊。且以孟子“达者兼济天下,退求独善其身”而论之。或曰:“兼济天下”是为之进取的目标,而“独善其身”是失意后的无奈之举。余曰:唯唯,否否,不然。依据儒家的一贯思想来解释这句话,应译为无论何时都该坚持“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则是碰到机遇后,或可一为。如此方符合《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意思。而《大学》亦是以修身为本。由此可见儒家思想重在修身,而非“入世”。


    至于释教所追求的明心见性、证道成佛,依旧如此。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一句蛮有趣的话:“?佛者,觉也?,即?觉性、觉他、觉性圆满?,再比较《大学》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两者何其相似。”可见儒、道、释三家皆是修身养心之学。所谓君子、神仙、佛,名异而旨同,殊途同归。


    由此,再看太极拳,重“用意”,以“心为令”,就不难理解了。无疑,太极拳理论是与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思想相辅相成、一脉贯通的。而太极拳的宗旨,以修心为本,练体为用,也正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