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饮食小习惯埋下健康大危机-健康-旅游频道-中工网

饮食小习惯埋下健康大危机-健康-旅游频道-中工网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4-08 15:03 编辑: 网络 查看:

  本月14日至18日是“第二十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2014年天津市肿瘤防治宣传周”,饮食与癌症是今年的主题之一。本市肿瘤医院的专家们表示,在各种癌症中,消化道癌症是与饮食关系最为直接的癌患。近年来我国消化道癌症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肝胆、胃、食管、肠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占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六至七成。专家们指出,一日三餐提供生命所需的营养和热量,让人们享受美味,看起来简单,但一些小的饮食习惯却可能埋下大的健康危机,国内外很多经典调查研究均已证实饮食习惯不仅能大大改变消化道癌症的发生几率,也影响着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愈后。

  高温和腌制食物诱发食管癌

  饮食西化食管肿瘤也西化

  消化系统的第一站是食道。我国属食管癌高发国,发病率最高的是河南、河北、山西太行山等地区,这些地区食管癌高发与饮食习惯有很强的相关性。太行山区居民常将青菜叶、萝卜叶、红薯叶略微水煮后发酵制成酸菜长时间食用。相关对比研究显示,食用这类酸菜时间越长,食管癌发病率越高。市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于振涛主任医师说,酸菜中含有多种亚硝胺,且存在苯并芘和其他致癌化合物,已证明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另外,长期进食过热、过硬、粗糙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长期、反复作用可以造成黏膜增生间变,促进肿瘤发生或成为肿瘤发生的一个条件。膳食中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及维生素B2也可以使食管黏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引起癌变。微量元素铁、钼、锌等的缺乏也和食管癌发生有关。

  于振涛说,在饮食方面预防食管癌一定要少吃腌制及不新鲜食品,吃饭应该细嚼慢咽,不喝过热的汤,不吃过热的食物,不喝烈性酒。此外,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西化,向高热量高蛋白转变,食道癌的发生机制也有一些变化,以往欧美多发的因食管下端增生返流引发的食管癌在我国越来越多见。因此保持食物合理均衡的营养结构也是当前预防食管癌的重要环节。他提醒市民关注食管癌最早、最常见的信号就是吞咽困难。比如进食较干食物时,觉得食物在食管内下行缓慢,或有短暂停留感;有时好像食管内有吞咽不完的食物,这种哽噎感可以不治而愈,但数日或数周后往往重复出现等。

  高盐饮食易致“家庭”胃癌

  “隐性盐分”更应受到关注

  胃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我国胃癌发病率在男性肿瘤发病中排第二位,全国发病人数以每年1.6%的速度上升。其早期发现率仍然较低,本市肿瘤医院早期胃癌病人只占年收治病人的8.7%,90%以上是中晚期病人。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市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主任梁寒教授表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目前的胃癌呈现出一些新特点,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逐年增多,这可能与年轻人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常吃垃圾食品和夜宵有关;胃癌发病原因在变化,以往我国的胃癌病人多是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密切相关的胃远端肿瘤患者,而近年来欧美多发的与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有关的胃近端肿瘤患者开始增多,这也是胃癌发病的西化趋势。

  梁寒说,胃癌的发生与家庭生活习惯最为密切,临床上夫妻等家庭多个成员患胃癌的情况很常见。高盐饮食是家庭成员患胃癌的重要原因。摄入食盐浓度过高不仅可损坏胃黏膜,增加其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还会使胃排空减慢,延长致癌物与胃黏膜的接触时间。此外,现在生活中很多“隐性盐分”应受到关注。比如鸡翅、披萨、薯条等快餐食品;味精、番茄酱、蚝油、酱油、甜面酱等调味品;还有暗藏高盐的甜品,奶酪、糕点、香肠、熏肉、鸡腿、午餐肉、腊肉等熟食。除高盐饮食外,比较明确的可诱发胃癌的饮食习惯还包括长期吸烟、饮烈性酒;长期食用含大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杂环胺类物质的食物;剩饭剩菜等可能霉变食物。除了避免以上可能诱发胃癌的情况外,预防胃癌还应养成几个好习惯。第一,家庭用餐应准备公筷公勺预防幽门螺杆菌(Hp)传播。第二,每天吃一瓣生蒜,有抑制、杀灭Hp的作用。第三,尽量不吃夜宵。

  高脂肪低纤维引发肠癌

  少吃动物内脏多吃麦芽蘑菇

  肠癌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发展与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最为直接。1982年,国际癌症中心对丹麦、芬兰结直肠癌的研究显示摄入纤维量多的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比摄入少者显著降低。国内在结直肠癌高发地区浙江嘉善和杭州、上海及山西等地的病例对照研究得出随食物中每天摄入的脂肪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量)的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值也随之增加。市肿瘤医院结直肠科主任柳建中教授解释说,脂肪本身并不致癌,但过量脂肪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胆囊分泌胆酸并使胆固醇增多,在肠内厌氧菌作用下,胆酸、胆固醇将变为具有致癌性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其长时间作用于大肠黏膜则易致癌。而食物纤维可促进肠蠕动,减少宿便,缩短致癌物对大肠黏膜的作用时间,因而具有抑制大肠癌作用。目前学者普遍认为,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膳食及硒、锌、钙、镁等微量元素缺乏,可大大增加患结直肠癌的危险。

  柳建中说,预防结直肠癌必须从饮食开始,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魔芋、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每天吃一点粗粮,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高危人群在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要定期接受筛查。年轻人一定要关注排便习惯改变。高危人群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性大肠癌、有肿瘤史的患者等。

  不吃早点易诱发胆管癌

  “4F人群”高危需筛查

  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迅速攀升,而胆道恶性肿瘤现已同胰腺癌一样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之王”。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宋天强教授提醒市民,肥胖(fat)、女性(female)、40岁以上(forty)、有家族史者(family)的“4F人群”是胆道系统肿瘤的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警惕发病。另外,长期不吃早饭和不定时吃饭都可能诱发胆管癌。

  宋天强说,约70%的胆管癌患者发病与存在胆结石有关,这主要归结于胆结石的存在常会引起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感染而容易使细胞增殖调控紊乱,从而导致癌症。人体进餐后,胆汁酸从肝脏、胆囊排出进入肠道帮助消化,再经肠进入肝脏和胆囊。一般来说,这种“肝肠循环”一天要进行三次。如果长期不吃早餐或经常节食,胆汁酸正常的循环机制就会被打乱。胆汁酸流动减少,则无法充分溶解胆固醇,导致胆固醇的浓度增高,发生沉淀生成胆结石诱发胆管癌。他提醒市民健康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对于“4F人群”来说,一旦患有胆道疾病要定期检查积极治疗,至少每年要做一次B超筛查,以尽早发现胆道内病灶,符合手术条件的应尽早手术。

  (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