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太极拳都起源于太极十三势,因此太极十三势成为人体生命健康、延年益寿不可缺少的运动方法。道祖统领乾坤,以暗物质之能量促进生命运动,平秘阴阳,我们每天都在做动作,如前进、后退、意识活动、左顾右盼、抬手动脚等,但由于人贪念过重的习性,时常过度违背生理自然规律,从而导致身体透支、阴阳失调等健康问题,形成疾病。《大成道乡修真全集》曰:道祖梦托张三丰修真探玄,始诞生与人体经络相关的太极十三势。所以,凡是一脉相承的太极拳都应该包括完整的太极十三势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对人体十二经络进行全面呵护!
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除“定”是总纲之外,其余十二势分别对应人体十二经络。即,
定,是任督二脉和带脉的总称,是总纲,在五行属土,在八卦属魂,是滋养万物之母,是生命之基础。十二经络与十二势都要在定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练习方法:
1、太极桩,意守的窍位是会阴穴。
2、抱球时意念从会阴升至膻中穴(中丹田),此谓“抽坎补离”、“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为养生之基。双手成阴阳掌抱球成太极球,劳宫穴相对以激活手三阴经经气。
3、合掌(吸掌)上步掤,后脚跟碾地,借助地面反作用力摧髋转腰(螺旋力)、分球掤劲。(球压的越小,暴发力、反作用力越大,使双手顺利
水火两行,进步为水,退步为火,是讲阴阳相对,有进有退、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代表冬夏。故《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木金两行,左顾为金,右盼为木,是讲阴阳相成,木代表春天,金代表秋天,春播秋收,有始有终。故《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讲:“木金者,生成之始终也。”在水火、木金两对阴阳中,一寒一热,一始一终,都是在土地上发出的,两对阴阳四行与土行合起来就叫五行。故五行是阴阳的推衍,是太极“含三合一”的具体体现。五行和八卦合起来,就是十三总势,即谓太极之真谛。太极拳就是八卦五行的综合体,行拳走架只有附介八卦五行,人体气血运行才最佳。气血通畅,经络调和,阴阳和谐,自病不生,乃可延年益寿。
太极十三势还有它独特的功法,即“抽坎补离”法,亦即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地球上有水,万物才能生长。人先有肾水(肾精),形体方生。故丹道功把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作为炼丹的基本功法。丹道行功,也即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说:“人人本有长生药”,“取它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即将坎中之阳,点化离中之阴经,乃运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纯阳之体,则人之修炼造化毕。也就是传统医学所讲的“心肾相交”,坎卦水运,在地为水,在脏为肾。离卦火运,在地为火,在脏为心。若火上炎而水下流,则谓心肾不交,坎离未济之象,人就会生病;坎中之阳和离中之阴相合,就是心肾相交,坎离既济之象,人就无病。
“抽坎补离法”可站太极桩(采气)单练,也可以在行功中同练。修炼时,先以意引气人气海,再以意引气提至上丹田,复还下经膻中再入气海,气直通命门再奔气海后下达会阴,静守会阴片刻,待阳气发动(发热、发胀),即提肛收尾闾,气直达泥丸,落于上丹田。如法反复进行三次,意气仍返回气海。“抽坎补离”法贯穿于整套太极拳之始终;在无极桩式或者太极桩时(预备式),先清心静气,气沉丹田,全身放松,即可按上法习练,待自发运动,就开始行拳走架……收式时,以意引气,从两足涌泉将气上提,经尾闾、夹脊、玉枕入泥丸,落于上丹田,再下沉直达会阴,复归气海,手脚相随,并步站立,而合太极。
书法太极拳的诞生肩负着传承完整太极十三势的历史使命,是张三丰传人华玄子道长赋予释云子(紫阳山人)的使命,是促进人体健康的真实应用:让更多的太极人延年益寿,是对生命在于运动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