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如何练好太极起势

如何练好太极起势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19 21:27 编辑: 网络 查看:

如何练好太极起势(转)



 

     起势是太极拳由无极到太极的开始。起势中的要领将贯串于整套太极拳之中。一个太极拳起势,可以说“已尽含太极精蕴”。由起势入手,通过渐修顿悟,掌握其窍要,再由此切入,即可进入太极拳殿堂。可惜很多初学者对它不够重视,以至于苦练一生还没入门。虽然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的起势的外形和意念有所不同,但用意不用力是相同的。太极拳起势要从用意不用力入手。

  要练好起势,也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程序。过程大体可分为入门、进阶,登堂入室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一、 入门

  初练时,不要想过多要领,每次只想一个要领,练熟形成自然后,再想下一个。这时应以求外形正确为主。要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二目平视,精神内守。两手松掌,徐徐提起,渐渐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 -

  动作要领: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符合要求,头颈应正直松竖,下颌略向后收,意寓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然后开始做动作,这时思想要集中在动作上。

  第一步,两臂缓慢向前轻轻抬起至高与肩平,手心向下,十指微曲,要轻灵无滞,两臂平举的速度确定整套太极拳的速度。做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再徐徐举起,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下坠之意。即使是已经练得很熟练,也要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第二步,两臂与肩平后,由吸气转为呼气,双手下按掌心吐力。随手下按至跨前(或跨侧)掌心向下,同时屈膝下蹲,确定整套拳的高低程度。双手下按时要用意识沉肩坠肘,使膝肘相对,两肩不得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十指随呼吸而张缩。下按到极点时,要呼出全部空气,十指伸张。沉肩坠肘,两臂前举及两掌下按时均须沉肩坠肘。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要以肘尖带动手掌,在两掌已按到两胯前,仍然要求坠肘。(这时的坠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两肘微曲,使小臂微弯,这样肘尖突出,仍然可以达到“坠肘”的要求。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注意不要用力翘起,要自然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微胀的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从两臂上举到两掌下按其间不可停断,要均匀圆活,绵绵不断,在两臂举至肩平时即下落,不可停顿,要做到“似停非停”。

  在这个阶段,关键要练姿势的正确、熟练、自然、协调。要调节到符合生理自然条件,特别注意不可养成前俯后仰的毛病。

  二、 进阶

  这一阶段要能用意念,调呼吸,熟知用法。起势不仅是动作的开始,也是用意导引行气的开始,全部动作在一吸一呼中完成。这时形与气是紧密相关的,气与意又是密不可分的,四肢动作,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面形式之顺,是内中神气之和。外面神气之正,是内中意气之中,所以能见其外而知其内也。“内外合一”是外形正的真正目的。 “起势”也有它的技击攻防作用。例如(刘晚仓传)敌人从外线用双凤贯耳来攻我时,我则采取起势,将精神凝注于手背腕骨之间,用来沾取敌臂,将气沉入丹田,仔细听劲,或转腰,或卷腕均能化解来-

来源:() - 如何练好太极起势_随波助刘_新浪博客

  口诀: “太极起势精神敛,虚领顶劲呈自然。抬起双臂松无滞,调和呼吸守丹田。寓意对手取外线,立肘上棚沾其腕。雕弓直放转腰斜,双风贯耳奏效难。” 用法还有(王辉璞传):腕部前棚,对手将自己手腕攥着时,我将五指撮拢回收使腕部向前突出,击其拳心而使对方身体重心倾斜后仰跌出。腕部下采,对方攥着我手往后拽时,我随即将五指舒伸,向下向后沉采(注意松肩坠肘,松腰屈膝),此时对方及应手前扑跌或前栽。即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的典型用法。不仅限于此,还有一些用法及变化,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爱好者可自行领悟。

  太极拳运动全在手领(即端引),转关在松肩,坚持练习则肩的骨缝自然能够松开,不能勉强,肩松不开则转关不灵。肩如能松开,则全胳膊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毫无滞机”。所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手将起之时,要使手能承住来势,使对方不能割断我之神气血脉,在承接之后,要使之能得机得势。来脉真,机势得,转关自然灵动。“打拳者,手要极虚极灵,物有挨即知,即能随机应之,不惟手,即背面全身尽是虚灵”。中气要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

  三、登堂入室

  这一阶段身形要领已基本掌握并形成自然,要注重用意不用力。要做到用意精至,全神贯注。自然进入虚、静的境界。能虚,则血脉相和;唯静,方能达到察精观微的境界。起势之前,应先镇心凝神。开始由意动,然后劲动,转接处要一线穿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要练出鼓荡之劲。

  口诀:“立身中正顶头悬,腹内松静气腾然,三阳聚首于百会,气沉丹田在关元。太极长拳号内劲,呼吸导引十四经。吐呐本是内家功,推陈布新调元神”。

  要心平气和。以百会穴领其全身。即所谓“虚灵顶劲”。“顶劲者,是中气上升上冲于头顶者也,不领则气塌,领过不唯全身气皆在上,足底不稳,病失上悬,即顶亦失于硬,扭转不灵,亦露笨像。是在似有似无,折其中而已。”特别要注意不要领过,一些爱好者将顶劲领过,以至于颈部僵硬,转动不灵。自头顶、躯干至会阴始终要成一条直线,两眼平视前方。要含胸拔背,小腹部要微向里收,叫做敛腹。尾闾要收起,命门穴要饱满,从涌泉到百会穴上下一气贯通。全身要放松,摒除杂念。使脚掌脚趾贴地,脚趾无离地或抓地感觉,这样全脚受力均衡,气机也就自然地随之发动。手臂棚起时,从梢节一沾而起,中节相随,根节相摧。意念在手指肚;收胯坠肘,意达命门。迎身平肩,旋落丹田,归于涌泉。重心落于涌泉,劲起于足跟,带动两臂向前并举,小臂不能有力,举至肩平。然后沉肘坐腕舒指,把意识送至指肚。

  手臂下落时,气血由手指甲开始通过含胸入地。意念则在手指甲。两臂一起一落,伴随着两臂的起落,两脚也同时有双沉或双轻的变化,不能浮,也不能重。从脚底的松紧分布来,,同一只脚在沉时或轻时,还有阴阳之分。 “脚尖--脚跟--脚心”是太极拳起势的关键。手臂前起时,手随势而起,人的重心前移至脚尖,有下沉拔开的意念。由脚跟向脚尖,涌泉像泉水由地面向上涌起,丹田有如平静的水,无动相,相不外露,但看不见的气像海中的涌,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涌动,是气如海水中的能量不断蠕动,这一剎那便必须蓄劲,蓄劲是内蓄,是气蓄,顺着自己的气,带动横隔膜的下降,使身体内的元气、真气引下丹田。把气往下至尾闾,倒运渡命门,到夹脊,变成牵动往来气贴背,由下向上引,融合自己的神、意、气、劲、势,此时发劲象似推波助澜把对方发出去了,即为采浪花。后移时,手随势而沉,人的重心后移至脚跟,有自海底上拔的意念,回复到涌泉后,依*尾闾的摆正,意气入地,上下贯通,中空无挂碍。

  中间胸腹至天突穴至关元。要平心静气,不要使横气填塞在胸中。胸膈横气要卸到脚低涌泉,要“吸气由丹田,呼气归涌泉”即使不能卸到涌泉,也应当卸至丹田。将胸松开,胸一松,就能感觉到全体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