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客观世界是什么样的?就以我去观察、分析、体验太极拳功夫为例吧。早些年关于功夫的电视、电影看多了,我就以为动作慢慢的、飘逸的、柔柔的拳法才是太极拳,大约在
大约是到了2010年,一次看中央十套的电视节目,科学探索发现“解密太极”节目。其中说到张志俊大师的太极拳,的确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云云。想想看:一则、央视故意造假的可能性极小;二则、又有国家体育研究中心的参与;三则、节目内容看着就挺合理、真实的;于是,又燃起了我的思考兴趣。
电视节目中,提到张志俊老师的理论“梢节领劲,两头卷曲”。难道这就是真正的太极拳的真谛吗?后来打听,哦,张老师练的是陈式太极拳;以前我去学的感觉潇洒飘逸的是杨式太极拳。于是猜测原来社会上普及的杨式太极拳没有真功夫,而陈氏太极拳才是真功夫?那就专门去找陈式太极拳的老师学习体验吧。唉,学了一段时间还是没什么感觉。难道功夫就这么难以体验到?
于是想,看来陈式太极拳中也可能是有真有假的。再想想看,难道是张志俊老师的理论才是对的,其他理论根本不可能练出真正的太极功夫?想到这里,便要出去访访明师了。我将太极功夫的体验感受归结为三点:一要、明显的可用小力胜我大力;二要、能以慢胜我快(即我先加力,对手后发制我);三要、可以借用我的力来战胜我。走出去体验之后才知道,世间还真有些人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的事情。
比如网友记述的:“ 这也是我本人在场切身的真实体验。
跟过来人学习,是不是就能够掌握太极呢?应该是可以的。相信如果他们真心肯教,应该就能学到了,这也是我的猜测。一旦跟他们谈论太极拳究竟的原理,问题又来了。最初我以为这些老师都是过来人,虽说他们的功夫存在境界的差别,但在理论上应该大差不差吧?结果访多了之后才发现,居然各个门派之间的理论差别是如此的大。
如果只是对理论认识层次的差别,还是可以理解的。现实是各门派之间,有些观念整个就是根本性的对立。既然是对立的,就应该是有对有错吧,可是他们又都是可以被实践检验的。对于初学者,实在是一件无法理解的事。那么可能他们理论所对立的部分是拳法技击中不重要的部分,而只是体现各自风格的部分。现实是,还真不是这样,恰恰真就对立在非常关键的地方。比如说,一派认为是以腰领劲,一派则认为是梢节领劲。
遇到的几位老师和朋友,我切身的感受到他们都是真诚的,绝不会欺骗我的。难道是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如果不一样,甚至相反的理念却又是如何都能练出太极劲的呢?会不会是他们自己学到的东西,和他们感知自己如何做到的方法,有偏差呢?我相信,在这个核心问题上,两个相反的理论是不可能都对。但也不排除两个都错的可能,即是两个都没有表述完整。
其实,我估计在太极劲中起核心作用的功能,并不是语言可以完全准确表达的。老师也只是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而已。如果老师自己都做不到,绝对不可能指导学生做到的。
老师真的可以做到,也就可以了,“语言表述”的确可能形成一种障碍的。所以,太极拳必须要言传身受的。
我的一位朋友,谈她学声乐的经历。她的老师说唱歌就是如何如何用气息,教的时候都已经累得一头汗了,可以她当时就是没法理解。她自己按照老师说的感受一遍一遍的体会着练,突然有一天就明白了,以后就彻底的明白了。
所以,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时说什么也不会明白的。此时,老师对不明白的学生说什么,都是一种痛苦。因为怎么说,也没办法使学生明白的。这样说的太多之后,老师痛苦,学生也很痛苦。
所以太极拳的学习,的确应该如薛斌老师所说,“示之以相,破相示宗;绝相超宗,成圆归己”。其实也同于佛家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都是一样的道理。前两句是说老师该如何教的,而后两句是说学生该如何学的。
老师要能够如是的展现太极拳的妙境,并可以如实的解释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则要学习和体会到老师的境界,并能够很好的运用;以后还要发展自己的认识等等。佛法略有不同,因为事先已经认定佛陀达到的境界,就是绝对的最高境界了。我们自己达到佛的认知(大彻大悟)以后,也只是在说法的方式、方法上的提高了。太极拳不仅可以在教与学的方法上有所提高,更是可以在境界上有无限的空间呢。学佛的终极境界,也就是成佛。学太极拳的境界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徒弟完全可以超越师父。但学太极拳的真正可以成为大师的已经不易,超越大师的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这是理论上可能超越,但实际中能做到的凤毛麟角。
通过这一段时间与张传陈式太极拳的高手,或是洪传陈式太极拳的高手交流,体会到他们都是有太极真功夫的,由此想来其他的门派如杨、孙、吴、武、和等派别的太极高手肯定也是可以的。虽然表述的理念有所差别,但有些高手的境界真的已经达到古人所描述的太极妙境了(如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的描述)。今天真的可以说,古人诚不欺我们的呀!
我究竟该如何学好太极拳呢?在我真正学会太极拳之前,这还真是个问题呢。也许只有通过我自己痛苦思考与刻苦实践,才能真正的走出我自己该走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