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转载]从太极功夫领悟投资之道(原创)

[转载]从太极功夫领悟投资之道(原创)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7 01:01 编辑: 网络 查看:

原文地址:从太极功夫领悟投资之道(原创)作者: 大江东去

从太极功夫领悟投资之道(原创)

2013年2月4日凌晨

 

一边在投资路上不断摸索,一边对太极功夫勤加练习;终于有一天,二者发生了交集。

 

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垂臀,裹裆含腚,尾闾中正,气沉丹田。简单说,要精神放松,心境澄明,立身中正,下紧上松(下盘扎实而上身放松)。

 

“虚领顶劲”:杨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杨澄浦说过,“失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顶头悬”与“虚领顶劲”同义,指整套拳法中身体要保持中正,不俯不仰,不偏不倚,犹如头上顶着一满碗水或者有绳子提领。不“顶头悬”,则做不到脊柱舒张适度和立身中正,在套路或推手中则易“失势”即失去自己的重心所在。对投资来讲,“虚领顶劲”相当于“价值投资”的最基本原则:购买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资产;如果没有这一基本的价值观,则好比大海航行无罗盘,易极迷失在各种“流派”和“技巧”层出不穷的股市中,失去自己的立场。

 

下紧上松:下紧指下盘功夫要扎实,如基本的马步和弓步要稳。下盘根基不稳,功夫好不了。对应于投资,这好比是对投资对象个体公司的价值判断的基本功夫是否到位:如业务前景,供需预期,护城河,ROE,毛利率,杜邦财务分析,等等。上松,则属于具体的技巧范畴了:不预设立场,先感受对手而后发制人,大部分时间用意不用力,只在最适当的时机时才突然发力,起到一击致胜的效果。投资也一样:坚持对市场和投资对象的长期观察和体悟,然后在关键时候敢于重仓下注,要避免频繁短线操作。

 

太极功夫讲究“用意不用力”,并非指在所有时间内都不用力,而是只在最好的时机才发力,如在对方力势已竭时进行回击,或在对方明显“过头”而失去重心时进行“牵带”致其进一步失去平衡。“用意不用力”亦并非完全不用力,仍需要带少许力气让动作顺畅走动,不丢不顶。对于投资启发是:对重点观察对象各建仓100股,以切身感觉行业、公司和股市形势的发展变化。为什么不持有股票的纯粹观察起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好比说,仅在头脑中演练太极拳的招式与身体力行实际练习,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和锻炼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没有千百次的“用意不用力”的反复练习,又如何能在关键时刻猛然发力雷霆一击,由持仓100股变为持仓100万股,而保持同样不变的澄明心境?

 

那些极端的观点和色彩鲜艳的意见,如“满仓持有伟大的公司穿越牛熊”,就象刚猛的少林功夫一样酣畅淋漓引人注目,总会博得演堂喝彩。只不过,过于刚猛则不能持久。若时时处处皆用力,则很可能处处皆不着力,最终限入死局,无法回头。《一代宗师》中的宫二小姐,才貌双全而性格刚烈,却命运坎坷令人唏嘘。电影只是电影,美丽的悲剧有利于票房;而在投资中,何不多一些生存的智慧和变通的韧性呢?

 

太极拳亦讲究“迈步如猫行,动劲如抽丝”,拳势连绵沉稳无断点。这似乎可以对应于投资中大部分时间内(除了极少数的“发力”时刻)的仓位控制:仓位几许且如何加减?如何平衡集中与分散?如何避免大起大落进退失据心态失衡?这是一种根据外界形势变化而不断进行的动态再平衡,而非死守静态平衡。尚需慢慢琢磨。

 

功夫与投资,或许都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明了自己的性格优缺点与能力圈;

见天地:能比较多个行业、产业链和公司个体的质地优劣;

见众生:能客观观察与理解各方市场参与者的言行,以体察市场的温度与风向:监管方,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散户,券商,企业家,经济学家,等等。与对错无关。

 

从理想的价值投资理念到成功的实践绝非易事;太极功夫很有可能将是我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当然并非人人都需要阶梯。我一位亦师亦友的投资圈朋友,在我初认识他时便已明了此理且几次指点于我;然除非自己顿然开悟,别人讲亦无用。

 

曾有一位很有学问的和尚问六祖慧能:“我研读《涅盘经》多年却仍有许多疑惑,还请大师指点迷津。”六祖慧能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文念出声来, 或许在下可以略懂其中的真理。”和尚说:“你连字都不认得, 如何能了解佛经的博大精深的真理呢? ”六祖慧能笑笑地说:“真理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却像你我的手指, 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 但手指却不是明月, 看月不一定要透过手指不是吗?”

 

我当然是属于需要透过手指才能看月的那类人;太极功夫便是我的手指。已感幸甚。是为记。

 

后记:这很可能是篇会引发诸多争论和质疑的文章。不过,争论和质疑并非就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