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2)

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7 01:08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拳的劲路要求周身一体,形成从内到外的浑浑动势。平常看似静,实则极动。形成一个无量无向的大动体。像一个大宇宙,整体在旋动,每一个局部也在旋动。用时一接触彼体,“听”其劲隙,或“化”或“放”,己之动势就有量有向地发出。己之动势越浑大,越无量无向,发对方就越及时有力。正所谓“浑身处处都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现在有一些讲太极拳的,热衷于擒拿摔打,而扔掉了太极大义,把宏大太极变成了江湖小技。此舍本求末,误人学习。尤其对初学者,更应多讲太极拳浑大无量的整体劲。至于手法上的多一分少一分、进一寸退一寸的细节,须等到掌握了太极的原理再去细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那是更进一层的功夫,是高手之间比更高的功夫,是塔尖。但塔尖必须建在塔基和塔身之上。空中塔尖,人间无见。也有时从一些着法人手,是为了增加学练的兴趣,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但不能冲淡了太极大义。每一个习练者都要切记莫把太极练到小技上去。太极拳练到极处是无形的。若练太极拳为健身,更应该从周身一体、内外浑动着手,这才能有利于整个身体的健康强壮。

    关于学太极拳的进步标志

    通过学拳和看别人练拳,我总结出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一体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这里只说学练,更深的功夫当有更深的境界,功浅之人,不敢妄说,也不得而说。

    关于重心。学练太极拳要时刻不忘保持好身体重心。只有保持好身体重心,才能使自己得势得力。太极拳弯腿不是为屈膝而是为降低身体重心。降低重心使整体更稳更有力,有把身体攥成拳头的内势,做出来的动作也更协调更健美。继之以重心为中,则周身可起,形神可随。单纯屈膝,失去了弯腿的实质,也让人感觉做作不顺。至于练太极拳腿弯的幅度,要小于180。大于90。腿一点弯不打,直楞楞地像根棍子,僵而不活,芦必无灵气。腿弯过度,屁股压得太低,情况在小于180。大于90。范围内伸缩,圈以得劲为准。

    关于双重。太极拳论说:“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也是教人们掌握好身体重心。偏沉时就调整(随)过来,不然产生双重(一侧的外形和体劲都重),使身体重心偏离身体中心,造成呆滞被动,易被人乘。偏沉则随也是有个幅度的,以不丢劲为准。有的高手能用意和气补调身体重心,幅度就可以大些,一般人幅度就小些。

   关于起势和收势。起势莫轻浮,收势不草率。起势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一段曲子的起调,能影响带动全篇的风格风貌。收势如同文章的结尾,不但关系到文章的善始善终,有时还能把文章提到一个新高度。两者都须重视。

    以上是我这个初学者的一些心得,记录下来,供初学者参考。也请名师行家多给予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