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一气。先天一气是宇宙与人生的原动力。前面已经说过,天道既是人道,天人是一理。王芗斋先生提出的宇宙与人生的原则原理,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原则原理。也不是自然界的原则原理。而是天与人两者所共有的原则原理。换句话说,就是产生天人合一的道理是什么。很显然,道理就是天地人同为道的产物,都是由先天一气而产生。所以,道的法则也就是天地人共有的法则。也正是我们所要探求与遵循的原则原理。
那么,怎么才能不断的自我放大,也就是将自己融入于自然之中,从而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的境界呢?
古人对先天一气早就做过这样的描述。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充塞于天地之间。
练拳就是要将人体内部的先天一气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通过锻炼而产生联系。其中之关键就在于后天意识的转变。转变的越彻底,就越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刚刚开始超越自我。而只有做到超越自我,你才能够做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所以,中国传统内家拳能不能练好,完全不在于体质的好坏和身材的大小。孙禄堂先生曾云:苟有气即能练,天姿不昧既能成。因而,练武首要修德。古语说,厚德载物。试想一个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怎么能够做到无我呢。难怪佛家把行愿搁在第一位。练武也是一样,后天意识改变不了,先天功能在身体上就不能得以发挥。先天不能在身体上发挥作用,即使你练的是内家拳但实际上早已和内家拳背道而驰了。因为后天之躯是不能融于自然的,更不可能浑圆放大。
在单双中与不着相一篇中,王芗斋先生说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须保持全身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着相,力亦破体也。盖双重之病非专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关节即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之单重走向绝对之双重,更由绝对之双重而趋于僵死之途。
上述这些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因为就人体的各部位而言,各有各的使命。虽然都有连带关系,但只要是你的身体发生动作,无论大小,都不可能做到一动无不动。只要是你还没有达到一动无不动的状态,那么身体只要稍一动作,那怕是一点细微之力都会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不是单重,就是双重。形必破体,力必出尖。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原因就是没能够做到统一。这里说的统一指的是肢体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统一。精神上的统一还包括与外界的联系。而只有达到神,形,意,气,力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避免单双重与着相之弊。
大家注意,这里说的统一可不是组合。因为神,形,意,气,力本身就是组合在一起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统一呢?众所周知,神,形,意,气,力都是人体的组织或是组织特性。也就是说,是先天一气在后天载体上的表现。既然如此,那么想要统一就只能是让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产生作用。使人体的各组织和组织特性从各司其职的状态,通过运动调整而达到一以贯之的先天状态。然后,再逐渐的与体外发生联系,使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由自身的统一逐步发展到内外的相互统一。从而产生出一动无有不动的高度协调统一状态。
王芗斋先生说,根据自己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感觉各项力量都由浑圆扩大,空洞无我而产生。然浑圆扩大需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这里说的细微之棱角并非单指形体而言。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于言行举止和思想方面都存有太多的棱角。有棱角才会与外界产生矛盾。比如,在练静功当中。先是在身体方面产生大面积的疼痛感。而后由于功夫的深入疼痛感逐渐消失。但最困难的还是思想上的转变。比如在你安静的时候别人打扰了你。人们总是喜欢把过错推到对方身上。其实,错误不在别人,而是由于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还存有很强的自我观念。所以,你总是觉得是别人影响了你。因此古人为什么说要在闹市中取静。这里说的闹市并不是指喧闹的集市。而是指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这个恶劣环境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看看你是否还能保持于事无心,于心无事的良好心理状态。不信你可以在自己身上验证。即使你练功练到杂念变得很细微的时候,那最难克服的一丝杂念,必然是你头脑当中最为顽固的思想观念。这就是细微之棱角。它比躯体上的毛病要可怕得多。它不根除,你将永远也无法做到老子说的流存无碍而不住的无为境界。王芗斋先生说,郭云深老先生心极虚,而腹极实。所以练拳其实是修心。只要你能虚得下心,那么不但任何棱角都可以迎刃而解,各项力量也能由此而生了。所以道家讲无中生有,无为而无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各项力量来说,虽然名称各异。比如:三角,螺旋,定中,惰性,杠杆,轮轴等等。但在实际当中,绝不可单一而论,更不可能单一而练。它们就像人体本身,从外观上看,却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可一旦被先天功能统一之后,所谓各项力量实际上都是先天一气的统一发挥。若单一而论,则又变成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而非精神意义之拳了。然而,拳论中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象参互而为的说法。其中精神假借这几个字又当如何解释呢?所谓精神假想其实是先天功能在人体上的发挥,而使人感受到的无穷无尽的景象。因为任何感受都要通过大脑,所以称它为精神。而假想其实是根本就没去想,可感受到的一切就如同是用大脑想像出来的一样,因而把它称为假想。如果把这些由先天而产生出的景象加以描述而落于文字的话,不论你如何描述总是有挂一漏万之感。因为文字所能表达的意思是非常有限的。针对包罗万象的道来说实属强言。因此后人大多都落入了文字障碍中。把精神假想错误的理解成用后天思维去做幻想。而没把王芗斋先生说的精神方面须切实以为之,且莫流于虚幻的金玉之言认真体会。
自我谈了半天如何去掉后天意识。那么无疑有人会问,既然练拳就是叫人从后天返回到先天。那么,去掉后天头脑中的思想意识应为第一要素,既然这样,那么王芗斋先生为什么还要把它称之为意拳呢?
王芗斋先生说,意为心之动。而欲达此意司命全身在有脑。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知道,王芗斋先生在这句话中所提到的意,指的是大脑的后天作用。这样一来,我们所说的不就和王芗斋先生的理论相互矛盾了吗。
王芗斋先生还说,人身体的动用可分为两种,合意之运动与不合意之运动。
合意之运动为有益之运动,不合意之运动为无益之运动。
合意之运动又分为有意运动和自动运动两种。它们的共性都是身心一致,合于需要之运动。